香港《大公报》13日刊文《党务公开创多个“首次”》。文章说,中共中央党务部门今年创造了多个“首次”。党务公开的尝试一直不断出现新气象。这些无疑展示了执政党开放开明、包容自信形象,当然这绝非形象工程,对满足党员与公众知情权、提高决策科学与民主、提高执政质量、加强公众监督,都具有很强现实意义。

  文章摘编如下:

  中共中央的党务部门今年创造了多个“首次”。5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首次在部机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情况通报会。此前一天,作为中共党内最权威文献机构的中央文献研究室,11日首次开通了官方网站。更稍早之前,中央宣传部设立了新闻发言人。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党务部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披着神秘面纱。伴随中国的民主政治进步和民众政治参与热情的提高,尤其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催化下,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已经成为不可遏抑的潮流。

  近几年来,党务公开的尝试就一直不断出现新气象。在信息公开方面迈步较早的中央对外联络部,在官方网站上定期提前预报中共与其它外国政党的交往互访信息,方便记者采访。

  近日开通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将用中英双语发表和披露党政军重要文献,该研究室更酝酿在中央党务部门中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与中央部门同步,不少地方党委设立了新闻发言人,改变了以往留给公众的“政府在前台、党委在幕后”的印象,直接站出来与公众对话。从中央到地方,党务部门正在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以及直面公众,拓宽党务公开渠道。

  这些举措无疑展示了执政党的开放开明、包容自信的形象,当然这绝不是一个形象工程。它对于满足普通党员与公众的知情权、提高决策的科学与民主、提高执政质量、加强公众监督、提高执政党的公信力,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