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贴合新课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要求,天童课堂创意频出,不断“上新”!最近,在沈阳地区,孩子们就学到了“皮影戏”这一非遗传统。

从知识铺垫到动手创作,再到英文演绎,老师们结合皮影戏的历史起源、技术工艺、传承意义,开展了一堂沉浸式公开课!
这一出“shadow puppet”(皮影戏),由孩子们做主控,家长们做助攻,老师们根据不同年龄的接受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脚本,还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们讲解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孩子们用英语对话传统,解锁了文化+语言的双重成长。意犹未尽地期待着更有趣的课堂,老师留的创意作业更是巩固了知识,丰富了课余生活!
这堂皮影戏课程研发者,沈阳基础课组总讲师李营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中高考中,包含非遗文化的传统文化内容占比已经到了25-30%,尤其是阅读理解中的比重最大。

天童一直以来也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这场公开课不是第一次非遗文化的融入,上次带孩子们学习了“糖画”之后,就有孩子在期末考试中遇到了相关题目,看到时惊喜,回答时轻松!
而这堂课也不仅是“区域限定”,将来会以更多形式和主题,慢慢走入全国课堂。
从基础课堂的“糖画”、“皮影”,到进阶课堂的“传统文化”、“时文阅读”,天童课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意识到,文化不仅是书本的知识,更是能开口讲述的鲜活故事,英语不仅是考试的科目,更是讲好中国文化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