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专题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丹就“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表演讲。史丹指出,当前,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制度型开放已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路径。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市场壁垒、激发企业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制度型开放,其核心在于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后”规则的延伸。它不仅仅是打开国门,更是要主动对标、融入乃至引领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性、政府采购、环境标准、数字经济治理等领域,构建起一套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这套体系的核心功能,是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的不确定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提供真正一视同仁、公平竞技的赛场规则。

制度型开放有利于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有利条件。二是优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对外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型开放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为之的战略选择。面向未来,主动融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框架,将极大地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规则壁垒和合规成本,同时也使中国市场更能为全球企业所理解和接纳。内外规则的统一与互认,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参与竞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便捷高效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框架,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创新应用。主动参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规则体系中的话语权。

二是对内深化系统性制度改革创新。制度型对外开放需要与国内深层次改革联动推进,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形成“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是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强调规则的透明度和执法的公正性。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

四是优化监管体系,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必然伴随着监管模式的现代化改革,它要求我们从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向“宽准入、严监管”。通过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这既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守法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激发其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制度型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结合中国实际,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