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专题演讲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就“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强磁场’”发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吴小雁指出,这深刻揭示了对外开放与营商环境的内在联系。

中国已成为并将长期成为外企投资兴业的沃土

在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长期向好的发展韧性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给外资带来巨大的确定性机遇。

首先,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加速推进,更多外资企业选择投资中国。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得到国际机构和外资企业广泛认可。目前,世界银行公布了103个经济体的企业调查结果,在59项测评点中,我国获得电力、电子支付等1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也是最优指标数量最多的国家。大批外资企业用行动对中国营商环境投出“信任票”,今年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4.1%。

其次,稳定性和确定性不断增强,更多外资企业坚持深耕中国。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稳定的政策环境,我国成为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标普国际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中国德国商会调查显示,92%的德企愿意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美国商会称,近一半会员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第三,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更多外资企业实现赢在中国。我国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普遍得到丰厚回报。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9%,居世界前列。华南美国商会调查显示,九成美资企业在华实现盈利。

制度型开放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形成吸引外资“强磁场”的关键保障

外企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与我国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务实努力密不可分,外资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我国制度型开放稳步向纵深推进,并呈现四方面趋向。

一是更宽领域开放:从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拓展。随着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服务业成为扩大开放主要方向。我国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重点施策和综合施策的路径更加明晰。2024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约七成。

二是更深层次开放:从适应规则向引领规则转变。我国已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国推动130个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并明确核心规则。《外商投资法》以法律形式确认对外商实施国民待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国际规则重构提供生动实践。

三是更大范围开放:从局部开放向纵深覆盖迈进。先后设立的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被称为“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持续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超过24%的外资。目前,国家层面已复制推广379项制度创新成果,重点领域的试点举措正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四是更高质量开放:从传统要素向新型要素扩展。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数字服务贸易成为重要引擎,一批新型生产要素的跨境便利化措施加快实施,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新时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持续“拆门槛”“疏堵点”“铸链条”,着重三个“顺应”,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引领性。

一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突出系统性,打好政策“组合拳”。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内外兼修”,对内优化开放布局,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对外,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为外资在更广范围内的资源要素配置提供保障。

二是顺应企业全生命周期规律,突出针对性,织密外资企业“服务网”。提供全方位、差异化服务保障,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让外资不仅“被吸引”更要“深扎根”。

三是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突出引领性,点燃投资“新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强化政策引导,驱动外企深嵌中国创新链,让更多外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实现双向奔赴。

“执大象,天下往”。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世界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正成为各方投资者的共识,并愈发变得丰富立体,更加触手可及。最后,祝愿厦门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奋斗精神,以开放基因续写崭新篇章!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