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司顾大伟同志在“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宣贯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大家知道,最近,我们共同努力、历时两年编制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务院已经批复,我委也已正式印发并在网上公开了。2002年以来,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中办、国办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7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十年走过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迎接“十二五”甚至是新的十年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全面总结分析了近十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和问题,充分利用了多年来电子政务工程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专家共同研究编制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这部规划报到国务院以后,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从国务院批复的文件也可以看出,国务院对于这部规划的实施落实也寄予了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落实国务院的要求,难度不小。在我看来,有三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有关方面要将电子政务建设思路统一到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来。二是必须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要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切实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三是必须注重建设实效。要强化需求分析,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要有效控制投资规模,坚决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切实发挥投资效益。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的,是需要我们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的。对此,今天我利用宣贯会的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并就规划落实的有关要求讲几点意见。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

  规划编制工作始于2009年10月,经过了重大问题研究、起草和修改完善三个阶段,先后四次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委意见,历经数十次重大修改,经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后,于2011年12月报送国务院。2012年4月国务院批复,并将规划定名为《“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目前,规划已正式对外发布。我想规划的内容大家也非常清楚了。今天我想着重介绍一下规划的核心思想,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坚持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

  所谓三个转变,就是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上应该实现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在建设方式上,应该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其建设模式也应该从粗放式、离散化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真正实现上述三个转变,今后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无论是项目建设单位还是项目审批部门都必须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即建设项目的取舍和建设内容的选择,应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以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为落脚点。要想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必须按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整体要求,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优化业务应用流程,改革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型。这是确定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合理设定部门建设任务的主要原则。

  二是提升信息能力的原则。即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电子政务项目时必须围绕提升四方面的信息能力来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提升处理国计民生重大事务宏观决策能力、提升监测和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能力、提升社会公平普惠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提升维护网络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等,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上述四个方面的信息能力,才能支撑部门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切实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这是用来确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具有必要性的主要原则。

  三是构建整体系统的原则。即按照五中全会《建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本要求,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合理布局。所建的工程,都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中的重大问题,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的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以发挥信息网络化提高多部门协同水平和监测、决策、服务的信息能力的关键作用,从而大幅提升党和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效能。这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有效促进部门间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发挥国家投资效益的主要手段。

  关于三个重点,是指电子政务工程所支撑的业务领域重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电子政务工程的选择重点,是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的,一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信息化能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我们确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这三个重点。围绕这三个重点,具体安排了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了健康、住房、社保、食品、药品等信息化工程;围绕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安排了金融、价格、能源、信用、安全生产、应急维稳环保、等信息化工程;围绕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安排了行政执法、民主法制、执政能力等信息化工程。

  总之,“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必须按照实现三个转变、遵循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的总体思路进行建设,以切实发挥工程实效。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在全面落实17号文件的基础上,并结合“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规划提出了四大类29项工程,基本框架就是两网、五库、七大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十五个重要信息系统。这些工程任务的提出,每一项都是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及创新运行机制,改革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和具体任务部署的。目的就是要使所建工程能够有效支撑多部门合力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提升党和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效能。同时,还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真正迈向深化应用、资源共享的历史阶段。

  关于规划的六项保障措施,包括科学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推进工程建设管理创新、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强化规划监测评估等。这些措施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就是要解决好国家工程与部门项目,以及中央本级建设和地方建设的整体关系;二是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加强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和实施以及验收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保障中央和地方各个层次的建设内容的一致性,以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提高国家投资效益;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新模式、新机制,促进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另外,规划还从充分利用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保障建设经费和运维经费,以及安全保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规划的落实,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复杂工作。既涉及到众多的建设部门,包括部门内部的业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也涉及到有关咨询服务、系统集成等机构,还会涉及到项目审批、预算管理、监察审计等部门。因此,规划落实工作必须系统安排、精心组织,必须大家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对此,我就规划落实的有关要求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加强工程建设的跨部门协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每一项都是多部门参与的,必须加强跨部门协调。跨部门协调的主要方式,是由工程牵头部门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基于规划的总体架构开展专题研究,细化工程的体系架构,确定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关系和信息共享需求,明确具体项目的建设范围、实施步骤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只有在操作层面上完成这种切实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才可能真正实现工程所必需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成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

  第二,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一把手”负责制。无论是实现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还是部门项目自身实现目标驱动和业务创新,都需要得到部门决策层的支持。因此,项目建设部门要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建设部门内部的业务主导和资源统筹的工作机制,才能顺利开展项目的需求分析,完善项目的体系架构,落实自身机制创新和业务重构的需求,以及部门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较好的形成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真正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切实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国家投资效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