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公布第六批营商环境正面典型案例2个,展现八所边检站、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积极探索,供学习借鉴。
中共东方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11月17日
案例一:推出“信用+智慧”综合服务,保障八所港口岸船舶及人员通关便利
八所边检站创新举措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监管联动,实现高效精准协同监管,促进通关服务流程和口岸管理模式制度化、智能化、规范化,保障八所港口岸船舶及人员便利通关,服务海南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在主要做法上,一是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依托国家移民管理局港口边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港区对外开放码头、国际航行船舶和出入境船舶业务代理单位等三类行政管理服务对象,实施分级服务、差异化管理,充分调动口岸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化便利交通运输工具及其员工的入出境;其次,精准定位辖区企业所需所盼,通过搭建“警企党建微信群”,及时反馈企业需求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推行“民警驻企、一警一企”网格模式,安排民警担任企业边检顾问,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潜在风险点,为企业提供安全防范建议,形成“口岸有事找边检”的良好互动氛围。二是建立综合型服务保障制度。针对停留不超过24小时的出入境船舶,精确开展风险评估,实现出入境手续“一次办妥”,最大限度缩短通关时间;收集企业、船代公司、码头意见建议,科学调整勤务部署,推行“预约办、靠前办、一次办”等一系列便利举措。在大数据分析安全、预检正常的情况下,允许船舶到港即可作业,为每条运煤船平均节约1小时候检时间;针对外籍船舶国内港口移泊手续繁杂的问题,派出警力到锚地巡检、靠前服务,实行国内港口移泊免办出入港边检手续,实现国内港口“移泊自由”;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到最前沿,实行“7×24小时通关”服务,全天候办理出入境船舶通关手续。针对运煤船舶多集中在周末、夜晚到港的特点,结合尿素装卸特性和气候条件,量身定制“一船一策”勤务方案,实现到港作业“零等待”、离港出境“零延时”。三是形成联合查验通关流程。推行“两检合一”船员换班服务模式,联合八所海关在口岸指定地点设立联合查验区,将船员出入境检查由“分散式”改为“集中式”,解决以往外贸船舶上下船员及行李物品通关需要经过不同时间、不同部门、不同检查的难题,大幅缩短船员换班周转时间;同时,推行“监管前移”船舶巡查管理模式,联合八所海事、海警等部门开展“一站式”集中巡查,通过加强在港船舶外围海上巡查力度,减少港区船舶检查频次,让港区船舶“无感作业”;推行“网上窗口”线上业务办理模式,依托海口边检管理服务综合系统,企业可通过“海易办”网上办理临时入境许可预约、船员登离船报备、进出口岸限定区域备案等业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推行智能管理服务手段。推行港区智慧监管模式。引入无人机、雷达生命探测仪、电子视频内窥镜等新锐装备,以“科技+人力”拓展监管维度。针对港区面积广、人货流量大的特点,构建“空中无人机巡查、水下机器人探测、地面警力值守”联动模式,快速覆盖码头泊位、堆场、检疫通道等关键区域,形成“智能发现—精准处置—动态反馈”的闭环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创建“五链”系统应用战法,优化人工抽查、登轮检查等传统手段,实现让隐身船舶现形、让伪造轨迹破功,推动管控触角由口岸点向海域面、管理模式由人工管控向科技防控的转变,实现海上船舶锚泊、靠泊、途径、离开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有效预防了锚地监管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让国际航行船舶“无感通关”。
在取得成效上,一是突显企业降本增效成果。2025年以来,高效保障华能东方电厂367.81万吨电煤顺畅通关,电厂发电量达56.83亿千瓦时,保障全省17%生产生活用电。保障14.34万吨尿素高效通关,精准破解海上贸易时间成本痛点,有力助推港口产业经济向好发展。二是通关时效实现大幅跃升。新模式下船舶整体通关时间缩短20%。高信用企业船舶搭靠及登轮许可有效期从3-6个月延长至1年,减少70%重复申报。外籍船舶国内移泊100%免办手续,高效破除跨境人员自由流动壁垒,提升制度运行整体效能,助力自贸港运输自由便利。三是全面释放边检改革效能。围绕电煤进口、尿素出口等场景推出定制化、智慧化服务,系统破除跨境自由流动与特色产业服务瓶颈,截至目前,边检业务达到100%“网上办”“掌上办”,持续赋能东方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
案例二:创建“信用+鳄鱼养殖”应用场景,助力打造全国鳄鱼养殖基地标杆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信用价值与民营经济融合,东方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针对鳄鱼养殖领域监管不精准、企业融资难、诚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打造“信用+鳄鱼养殖”信用应用场景。通过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旨在提升监管效能、破解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规范发展。
在主要做法上,一是制定场景实施及配套方案。印发《东方市“信用+鳄鱼养殖”场景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以政府推动、社会共建为原则,确定场景建设的目标、具体内容及奖惩措施,为整个场景建设提供总体框架;围绕鳄鱼养殖领域的环境管理、生产资料管理、销售管理等重点要素,制定《鳄鱼养殖领域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细则(试行)》《鳄鱼养殖领域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文件,形成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二是构建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运用上述评价机制对鳄鱼养殖企业进行信用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A+、A、A-、B+、B、B-、C+、C、C-共9个等级。依据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和服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信用较差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整改提升。三是促进信用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信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信用良好的鳄鱼养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其中,针对融资金额较大的企业,首创鳄鱼活体抵押贷款创新模式,采用“活体抵押+监控+保险”的方式,破解抵质押物不足的融资瓶颈;依据信用评价结果,为企业提供金融定制化服务、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助力信用评价等级高的企业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发展动力;运用评价结果评选“诚信企业”,为守信经营企业增加宣传优势,助力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在鳄鱼养殖领域营造守信经营、诚信促赢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在取得成效上,一是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为评价等级达A级的企业提供低利率、无抵质押担保、纯信用贷款等优享政策。自2024年8月场景创建以来,共撮合融资贷款201笔,放贷金额约达1.4亿元,为鳄鱼养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力。以信用为核心的良好营商环境,共实现14家养殖企业成功落户,推动东方市三家镇鳄鱼小镇成为亚洲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6.77亿元。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被《海南日报》《步步为营》等省媒省专栏宣传报道,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与信用建设融合的典范。二是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2024年12月,东方市成功举办第一届鳄鱼养殖行业“诚信企业”颁奖仪式,为入驻“鳄鱼小镇”的养殖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后,评选出5家“诚信企业”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中,推荐信用评价得分最高的“东方和旺鑫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祥猛代表东方市参评省级“诚信之星”评选活动,显著提升了企业品牌影响力。三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信用+鳄鱼养殖”应用场景的创建为鳄鱼养殖领域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信用红利。例如,“东方和旺鑫养殖有限公司”凭借“诚信企业”称号及良好征信记录获得授信,为企业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
点评:
诚信海南是海南省两大基础性建设工程之一。八所边检站、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以信用建设为核心驱动,坚持制度先行,以科学的规则体系为信用应用奠定基石。八所边检站“信用+智慧”模式,通过跨部门联动、分级服务与科技赋能,实现通关提速降本,破解贸易时效痛点;东方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的“信用+鳄鱼养殖”场景,则以科学评价体系链接金融资源,创新活体抵押模式,破解特色产业融资难题。二者均立足产业需求,将信用与制度创新、科技应用结合,实现“守信激励”闭环,此类“信用赋能+精准服务”框架,可灵活适配口岸服务、特色养殖等场景。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期待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推动更多优秀改革经验落地生花,持续擦亮“营在东方”服务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