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助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怀柔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0日

  意见反馈渠道如下:

  1.电子邮箱:fgw@bjhr.gov.cn

  2.通讯地址:北京市怀柔区迎宾中路23号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商环境协调中心(请信封上注明“意见征集”字样)。

  3.电话:010-69621985(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00-5:30)。

  4.传真:010-69654024(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00-5:30)。

  5.登录怀柔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bjhr.gov.cn)在“政务公开”版块下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征集”专栏中提出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beijing.gov.cn),在“政民互动”版块下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征集”专栏中提出意见。

  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10月31日

  附件1:《怀柔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附件2:《怀柔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怀柔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助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服务“一城两都”建设为核心,聚焦政务、市场、法治、人文四大环境攻坚突破,打造怀柔营商环境“暖心怀”品牌(暂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举措

(一)优政务・提效率:打造又好又快“办成事”的政务环境

1.企业注册容缺受理。申请人申请办理企业登记业务时,基本条件具备,但材料缺失,登记机关可先行受理。申请人在6个工作日内补齐材料,补齐当日即予以核发营业执照。

2.投资审批效率优化。按照“一类事项一张图”,制定各领域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流程图,堵点环节亮灯预警。社会投资协议出让类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当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

3.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以小程序为依托,整合全区政策申报入口,实现“一个接口、一次注册、多类申报”,填报材料精简30%以上。嵌入政策计算器功能,智能匹配企业画像,适配度≥80%的政策主动推送。

4.依托京策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快推动国高新、专精特新、首升规等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区级政策兑现周期由年度压缩至半年,实现“易申快享”。

5.按年度开展政策执行效果后评估,重点围绕企业经济贡献及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研判,系统梳理政策实施成效与短板,为后续政策的精准调整、靶向优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6.政务服务一站集成。打造“一门式”综合政务服务大厅,整合6个政务分中心功能,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打造怀柔科学城政务服务e站(雁栖国际人才e站),嵌入政企座谈、科创沙龙、产业洽谈、项目路演等企业服务功能,搭建政企、企企交流平台。

7.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设置增值服务专区,完善“政务服务体验官”、“金钥匙专员”等服务机制,引入市场化专业机构,构建“基础服务免费享、增值服务精准供”的服务体系,为企业量身定制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法律商事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商贸服务等增值服务。

(二)强市场・促公平:打造经营主体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

8.场景机会主动推送。建立并动态更新全区场景机会清单库,整合政府采购、招投标等信息,在小程序上统一发布,构建“企业画像—商机推送”联动模型,智能推送高适配度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9.降低企业要素成本。研究出台降低企业入区土地要素、空间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成本的相关举措。

10.构建“产业升级基金+专项子基金+市场化子基金”的区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覆盖企业发展种子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建立全区基金资源“一本账”,企业线上实时发布融资需求,精准匹配企业业务与发展阶段,靶向推送适配基金信息。鼓励区内基金重点投资区内中小微企业。

11.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常态化更新怀柔科学城技术图谱,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按业务寻技术、依技术找企业”。推动更多科研平台纳入市级创新券体系,叠加设备使用补贴和场地租用优惠,吸引全国企业的中试、实验、检测等业务在怀完成,促进在怀孵化的科技型项目在怀落地或设立研发机构。探索推动科研骨干兼任企业“科技副总”,促进智力资源直达产业一线。

12.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绘制招商引资工作标准流程图,构建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量化指标体系,形成“产业-机会”对应清单,将投资机会转化为“轻量化、可视化、场景化”的信息载体,拓展潜在企业的触达渠道。

(三)重法治・强保障:夯实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13.柔性执法免罚慎罚。在区级层面统一整合发布免罚慎罚总体清单。建立重点企业法律服务机制。

14.规范涉企检查。拓展非现场监管实施范围,推动跨部门协同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数量不低于全区企业总数的20%。

15.规范履约扫除顾虑。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归集政府签订的各类合同,通过事前预判、事中监管、事后分析,实现政府履约全生命周期管理。

16.加强恶意职业索赔治理,严厉打击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合法经营企业护航。建立跨地域涉企行政执法沟通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与权益保障;开通企业维权“绿色通道”,实现涉企侵权案件优先受理、快速办结。

(四)塑人文・增底蕴: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17.怀柔品牌形象塑造。统一品牌视觉标识打造怀柔专属IP,线上线下联动,多渠道广泛投放。拓宽国际主流媒体渠道,常态化发布科创、产业、文化等领域动态;制作多语言专题报道与宣传视频,全球推广展示怀柔蓬勃活力。

18.尊企重才氛围营造。设立“怀柔企业家日”,建立常态化面对面交流机制,开展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推动其成为彰显城市尊企重商理念的重要载体。

19.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与外埠合作,推动外资主体资格互认合作,实现“一次认证,多地通用”。引进国内外认证服务机构,为区内企业产品或服务出海提供便捷化认证服务。

20.提质人才服务。在释放“青创无忧十条”红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强化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体系,激发和释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保障措施

坚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区领导分工牵头,各单位按责制定牵头任务的具体落实方案并明确完成时限,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将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区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坚决予以问责,对在营商环境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偏差合理容错。引导干部破除思想壁垒和畏难心态,通过学习新兴产业等领域知识适应新的形势,提升为企业解疑释惑、纾困解难的服务能力。多渠道广泛宣传营商环境改革的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展现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行动,巩固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