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市场监管局(景区分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五统一、一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决策部署,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和我市“守正创新、实干争先”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贴近性、审批流程的便捷性、监管服务的均衡性、服务大局的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更多创意创新创造在杭州创业创富创未来。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促进市场高效联通
1.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成本。优化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新兴行业的名称、经营范围登记。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支持新型注册资本出资方式。释放住所(经营场所)资源,进一步放宽实施“一址多照”,加强“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政策协同,探索符合条件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提升注册登记便利化水平,支持外国(地区)自然人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连锁企业总部可自主选择分支机构登记机关,优化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用承诺快速通道服务,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延续换证,实行有条件免予现场审查。探索智能登记审批服务,逐步推出名称、经营范围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维护统一公平竞争秩序。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发布公平竞争审查“一手册两制度”,对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进行反垄断合规辅导。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出台《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风控法务指引》,推进企业技术秘密地方立法,推广“无疏”平台,加强数字化保护。
3.创新重点领域区域协同机制。与北京丰台、佛山、广州、宁波建立合作机制,推行境外投资者主体资格文件互认。对杭州、宁波医疗器械委托生产行为实施检查结果互认。依托市场监管数字化系统,建立杭州、广州经营主体登记、年报、检查、调查、行政处罚、信用风险等信息共享互认和线索协查电子化渠道机制。
4.规范整治涉企收费。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构建行业协会商业收费监管规则。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网络平台、水电气、交通物流口岸等五大领域,重点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超标准收费和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项目、违规转嫁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促进企业行稳致远
5.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畅通出口转内销产品CCC认证服务,开辟认证绿色通道。发展“平台+工厂”“直播+产业链”等新业态模式,培育百亿级消费品产业集群。布局线下“选品中心”,开设线上“产业专区”,孵化“超级工厂”。指导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完善海外风险预警机制,提供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应对服务。
6.开展市场主体品牌多样化保护。实施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制定《杭州市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实施办法》。试点建立个体工商户账户报备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国家反诈平台保护名单。加大重点商标、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商标等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侵权行为。
7.推动标准引领国际化跃升。出台《杭州市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行动方案》,深化“两新”标准提升,助力杭产品拓展市场。深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标准研制,新增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项以上、国家标准20项以上,带动标准有序“走出去”。
8.助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进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改革试点,鼓励企业开展化妆品新原料研发创新。落实生物医药研发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开展属性、用途界定及监管工作,提升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跟踪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成果转化运用至药品和器械监管。
三、支持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促进创新价值释放
9.提升强企强链平台能级。建设机器人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智能网联汽车检测平台,争创省级碳计量中心。加强质量奖创奖组织建设,加大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指导帮扶。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杭州园区)建设,今年力争检验检测总收入达170亿元,产值5亿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3家。
10.拓展质量支撑场景运用。试点建设“数智质享”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产业园区和实训中心,实施蜜饯、茶叶等行业质量升级。杭州市质量计量科学研究院向生物医药、照明电器、智能家居等领域免费开放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平台。强化特种设备“沙盒监管”技术支撑,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制造企业提供服务。
11.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深入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全年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8000件以上。开展知识产权兴企行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面向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快速预审,盘活高校院所专利,探索建立专利产业化机制。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场景。支持新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12.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选派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面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企业、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能级科创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对接指导机制,打造“知识产权30分钟公共服务圈”。
四、做优就业和消费服务,促进缩小“三大差距”
13.培育发展小店经济。开展百万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加大力度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深化“小店帮”品牌建设,开展“大企帮小店”、个体工商户技能富业专项行动。开展“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14.保护新就业群体权益。推进外卖骑手新就业群体党建,推广“小哥码”“小哥驿站”,拓展“亮码即享”新场景,服务建设“小哥友好城市”。开展绿色直播为民行动,培育提升“绿色直播间”,上线“云课堂”培训网络主播,出台主播培育管理规则指引。
15.持续放心消费建设。推动农贸市场“菜篮子”品质提升,开展“买菜一件事”改革。推广防作弊电子计价秤,开发上线电子计价秤防作弊小程序“诚信计量助手”。推广“一键和解”应用,倡导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让市民游客敢消费、愿消费。选树推介特色“伴手礼”,打造消费品“网红IP”。
五、提升监管服务能力,促进超大城市治理
16.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监管为民”理念,进一步深化清廉市场监管建设,制定市场监管亲清政商交往倡导清单,在企业注册登记、招投标管理、协会等环节加强宣传倡导。加强“企呼我应”涉企问题协调督办,完善闭环落实机制。
17.推行柔性监管。全面推广“市监综合查一次”,梳理重点监管、随机抽查和“无事不扰”三张清单,探索内部融合检查场景,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全力推进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多维度打造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资产量化评估,研制信用资产报告,按照“一企一策”,提供免费信用管家服务,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18.升级信用赋能。深化“立信用信”助企增信改革,示范推进“经营主体信用工程”,持续开展信用修复。探索平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试行平台企业“白名单”管理办法,实施“白名单”激励制度。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等培育力度,加强“守重”公示结果运用,扩大“守信贷”合作金融机构。
19.明确行政执法标准。发布施行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商标侵权、商业贿赂、不正当有奖销售、侵犯商业秘密、违反产品质量法、违反中介机构管理规定、违法经营野生动植物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强化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行为综合治理,借助滥诉联合甄别,构建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行为甄别工作机制。
20.规范提升执法水平。出台《关于深化服务型执法推进执法规范化的实施意见》,优化“预防为主、轻微免罚、简案快办、小过快处、要案严处、类案同治、案后回访”执法模式,扎实开展“铁拳”“执法亮剑护民”“守护”“双打护企”等综合执法行动,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本文件自2025年8月25日起施行。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