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省、茂名市驻信宜各单位:
《2025年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信宜市)》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信宜市委办公室
信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5日
2025年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信宜市)
为落实《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改革的最新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我市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巩固改革创新成效,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助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提升服务效能等领域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在全面巩固2024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进强化园区发展平台
强化园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制定园区政务服务工作机制,优化人员配备,提供企业入驻落地全流程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进驻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实现园区窗口办事标准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业务流程一致、办理标准一致。开展园区政务服务质量考核,对发现问题限时完成整改。4月底前,完成工作人员进驻园区政务服务窗口,提供招商咨询、政策解读、政务服务事项帮代办等服务。5月底前,依托“视频办”,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开通政务服务远程帮办。6月底前,制定园区政务服务窗口管理和服务制度,梳理进驻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9月底前,开展园区政务服务窗口明查暗访,核查事项和人员进驻情况,若发现问题要求限时完成整改。12月底前,开展园区政务服务质量考核,对发现问题限时完成整改。(牵头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信宜经济开发区管理中心)
二、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数据分析工作
选择5项涉企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作为政务服务数据分析试点,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实际办事流程体验等方式,深入分析涉企政务服务质效,提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政务数据质量的工作建议。7月底前,完成2项涉企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数据分析和办事流程体验研究。10月底前,完成3项涉企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数据分析和办事流程体验研究。12月底前,完成政务服务效能和政务数据质量分析报告,提出工作建议。(牵头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责任单位:进驻广东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的各相关职能部门)
三、深入实施“兜底办”工作机制
完善“问题反映—限期解决—督查回访”和“问题处理—分类总结—分析规律—形成制度”工作机制,推动从解决“单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跨越,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3月底前,配强“兜底办”专窗人员,落实综合窗口组长轮值“兜底办”窗口的机制。9月底前,开展常态化督查,对服务态度消极、办理进展缓慢、牵头意识不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通报。开展“兜底办”诉求分析,总结企业群众诉求共性问题,研究制定从解决“单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机制。(牵头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责任单位:进驻广东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的各相关职能部门)
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制定电子信息产业营商环境“一业一方案”,梳理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围绕政务服务、要素保障、融资支持等多维度,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梳理涉企服务事项,形成产业链服务事项清单,为重点企业、潜力企业、下滑企业等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绘制电子信息产业链图谱,理清本地企业和产业在全产业链中的定位,提炼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营商要素,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方案。6月底前,制定电子信息产业“三张清单”并动态更新。10月底前,完成电子信息产业链服务事项清单。12月底前,制定电子信息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方案。(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工商联、市司法局等有关单位)
五、强化产业人才招引和培育工作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围绕电子信息、资源循环、食品药品制造等产业分类分档制定紧缺岗位清单。发挥重点企业在人才引进落户中的主导作用,支持重点企业自主引进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产业紧缺人才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和生活保障待遇。7月底前,完成特色产业紧缺人才需求调研。8月底前,公示特色产业紧缺岗位清单。12月底前,对重点企业自主引进的符合条件的紧缺人才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和生活保障待遇。(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工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各相关部门)
六、深入推进扩权强镇工作
开展扩权强镇实施情况反向评价,由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典型镇对各市直部门下放权限后的跟进辅导和问题协调解决情况进行评价,推动扩权强镇工作落地落实。7月底前,完成扩权强镇实施情况反向评价。8月底前,完成镇街反馈问题整改和协调解决。(牵头单位:市委编办,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政务和数据局、下放行政职权事项的各职能部门及各典型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积极培育优质企业
完善个体工商户分级分类培育机制,在持续开展“名特优新”评选的基础上,加大个体工商户培育力度。加强品牌建设指导,挖掘整理“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故事,多渠道加强宣传推介。在加强宣传推介与培育方面,鼓励将“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融入本地文旅产业规划,开发集展示、体验、销售、娱乐为一体的组合式项目;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对个体工商户开展运营服务培训,简化入驻流程,给予普惠性流量支持和阶段性优惠政策。9月底前,完成不少于5个“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品牌故事宣传。10月底前,完成互联网平台机制沟通和协调,面向信宜市个体工商户推出普惠性流量支持和阶段性优惠政策。12月底前,完成不少于1个“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融入本地文旅产业规划案例。(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科工商务局等各相关职能部门)
八、强化政企沟通
进一步发挥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工商联、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镇街商会通过进园区、进工厂、进企业等方式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实现政企沟通全覆盖。壮大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推行分散体验与集中体验相结合,体验官基于自身工作领域和日常办事体验对政务服务、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7月底前,构建营商环境体验官分散体验问题反馈机制,定期反馈体验官办事问题。10月底前,完成不少于1次营商环境体验官集中体验活动。12月底前,实现20个镇街商会进企业活动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工商联,责任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市侨联等各相关单位)
九、落实机制常态化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持续开展每月办事满意度回访和明查暗访工作,强化日常监测与改革目标衔接,对发现问题落实“清单式”闭环管理机制。加强社会力量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重点核查市场主体和群众反馈改革未落实到位等情况。(牵头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责任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
十、实施“执法+服务”新模式
落实重点行业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和配套机制,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工作。加强现场行政检查和入企服务事项协调,由司法行政部门担任“总统筹”,依托基层力量搭建“分平台”,各“分平台”主动收集各部门执法检查计划,并匹配本镇街内网格、党建等入企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上门”开展“执法+服务”,全面压降入企频次。5月底前,完成本年度重点行业行政检查“白名单”企业认定。6月底前,开展对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一年来“白名单”制度实施效果,对发现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政执法单位,依法启动监督程序。9月底前,听取“白名单”企业意见建议,收集相关情况,并针对性完善“白名单”制度。建立“执法+服务”工作机制。10月底前,实现“一次上门”开展“执法+服务”。(牵头单位:市委依法治市办,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各行政执法主体)
附件:2025年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任务清单(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