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濮阳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1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濮阳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精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为抓手,以企业降本增效为目标,长短结合、综合施策,利用市场、价格等多种手段,推动电力生产方式、消费模式转型升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进一步降低工商业用户综合用电成本,为我市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2024年5月底前,以濮阳市新纺科技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以清丰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试点园区,支持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就近多场景开发,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园区,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2024年10月底前,在全市所有开发区内完成同步推广,推动全市工商业电价稳中有降。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1.开展开发区企业分布式光伏可开发容量资源摸排。各县(区)成立由发改、工信、住建、开发区管委会、供电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对开发区内企业屋顶类型、屋顶总面积、适宜建设光伏屋顶面积、其他适宜建设光伏区域面积、光伏可开发容量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逐个开发区、逐个企业形成分布式光伏项目信息清单。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底
2.定期发布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评估结果。按照国家颁布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结合负荷增长、储能建设、电网建设等情况,每季度开展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和可接入容量测算,按照“绿、黄、红”划分接网预警等级。并依托河南省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信息发布平台进行发布,引导支撑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市发展改革委
完成时限:每季度定期开展
3.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采用自建或依托牵头开发企业建设等方式,利用厂房屋顶及闲置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全力做好接网服务。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濮阳城发投集团、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实施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提升工程。结合分布式光伏总体规模、总体布局和接入方式,分电压等级提出电网建设改造升级方案。优化电网结构,建成濮阳县铁丘、市区逐鹿、台前公艺3个220千伏和市区龙乡、范县冀庄2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新增变电容量640兆伏安、线路39.8千米;开工建设振兴、茂元、化工等220千伏和赵村等110千伏主变增容项目,新建变电容量571.5兆伏安。
责任单位: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
(二)加快新型储能基础设施建设
5.推进新能源项目合理配置新型储能设施。2021年及以后纳入省年度风光开发方案中的新能源项目,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承诺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鼓励已并网的存量新能源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功率的1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
6.支持电网侧和用户侧建设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在调峰调频困难或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大电网关键节点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依托增量配网和智能微网,加快分布式能源开发,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提高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水平。支持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工业用户,因地制宜配置新型储能设施,用电低谷时存储电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提升电力自平衡能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7.积极发展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发挥大型储能电站调节能力强、易于调度、方便管理等优势,重点建设容量不低于10万千瓦时的独立储能电站,建成并网中核汇能濮阳县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新能源项目已配建的新型储能设施,按照自愿原则,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达到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的基础上,可转为独立储能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濮阳城发投集团、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8.推进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围绕构建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加快建设河南赛能多晶硅、中建材光热发电反射镜玻璃、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积极引进光伏拉晶、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生产等龙头企业,提升光伏产业集聚水平,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濮阳县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
9.推进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抢抓储能产业发展风口,支持天能集团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储能业务。支持远景台前县智慧储能基地创新发展,推出更多迭代产品。加大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引进磷酸铁锂、钠离子、全钒液流等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开拓应用市场,打造全省重要的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
(四)降低工业企业购电成本
10.开展工业企业用电成本调研。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万人助万企”驻企干部作用,对开发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用电成本调研,详细摸排企业购电渠道、购电价格等情况,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意见建议。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底
11.推动工业企业与优质的售电公司签署购电协议。对省内优质售电公司进行梳理盘点,推动我市工业企业与售电规模大、信誉好、价格低的售电公司签署购电协议,从源头上节约企业购电成本。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4年6月底
12.探索市级国有投资平台成立售电公司。详细了解售电公司设立准入条件和市场发展状况,濮阳投资集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独资或合资方式成立售电公司。
责任单位:濮阳投资集团、市发展改革委、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国能濮阳热电有限公司、濮阳豫能发电有限公司
完成时限:2024年6月底
(五)强化政策研究指导队伍建设
13.加强电价政策研究。成立工作专班,认真研究分时电价、电力市场交易、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等政策。编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服务手册,建立现行电价政策库、用电成本降低案例库、企业专业人才库,形成濮阳市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一册三库”。建立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联络群,及时发布电价政策等信息,加强工作交流。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底
14.宣传培训电价政策。2023年12月15日前,组织清丰县企业电价政策培训班。2023年12月31日前,组织市城区、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企业电价政策培训班。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新政策培训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上门服务。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底
(六)优化企业用电方案
15.加强企业用电特点分析。建立企业用电特点定期分析制度。每月10日前,开展企业交易电价、用电负荷曲线、负荷利用率、功率因数等测算分析,对存在交易电价高、输配容(需)量电费计费方式待优化、实际功率因数不足考核标准等情况的,及时通知企业,并提出优化建议。对连续三个月电价偏高企业现场调研,一对一进行指导。
责任单位: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6.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开发区重点企业综合用能管理分析,并向企业推送能效账单和综合能效诊断报告,聚焦综合能效、多能供应、清洁能源、新兴用能等四大重点领域,加强能效利用现场解读,结合企业和园区实际需求,“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国网濮阳供电公司
完成时限:2024年3月底
三、保障措施
(一)细化责任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要扎实履行责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加强土地、资金、环保、安全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三)注重宣传引导。做好各项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方的电价预期,推动工商业用户理性看待电价合理波动。对各方反映的电价问题,要及时回应、妥善处理,营造电价稳定运行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工作通报、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对市直有关单位、县(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给予通报表扬,并及时宣传推广其先进工作做法;对工作推进较慢的,给予通报批评,同一事项受到两次通报批评的,市政府对其进行约谈。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附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