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推动对照最高标准、最佳实践主动改革创新,今年5月以来,我省启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合肥、芜湖、滁州3个城市开展第一批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为扩大改革效果,加快推进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现就做好复制推广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省有关单位要将复制推广工作作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列入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加强整体统筹与重点突破相促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围绕机制创新,对标一流水平,积极先行先试,推动复制推广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协同推进。对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省有关单位要逐一研究具体安排或方案,及时在全省推开实施, 加强对各市复制推广工作的指导,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省数据资源局加强协同联动,统筹做好相应复制推广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及项目建设运维支撑保障。各市要建立健全相关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细化措施,通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更多首为首创经验做法,打造更多“单项冠军”。对跨部门、跨层级难以协调一致的改革事项,及时提交省营商环境办统筹协调办理。第一批复制推广工作原则上12月20日前完成。

  三、持续推进试点。对因不符合条件,暂未纳入本次复制推广的第一批改革创新试点举措,省有关单位要主动“提级攻坚”,会同试点市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开展评估验收,原则上11月底前完成,并向省营商环境办反馈相关结果。

  四、加强宣传推介。各市、省有关单位要加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成效、典型案例梳理归集,通过工作信息简报、各类媒体等线上线下渠道宣传推介,特别要加大对我省首为首创做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我省营商环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附件:1﹒第一批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清单.doc

  2﹒第一批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典型案例.doc

  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0月19日


       附件1

第一批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清单

序号

事项名称

来源

责任单位

复制推广

范围

1

打造线上办事讲解专栏

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移动端等开设专栏,围绕高频办事场景进行沉浸式实景带办讲解,方便“零基础”企业群众顺利办成事。

省清单事项

省数据资源局牵头,省有关单位配合

全省

2

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

集成专利信息服务、快速专利预审、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等服务场景,破解知识产权事权散、链条长、门类多等问题。

省清单事项

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高院等单位配合

全省

3

建立健全解决企业“首贷难”制度体系

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首贷专区,建立健全“首贷户”专项统计监测制度、无贷清单、专项激励政策等,帮助“零信贷”企业跨越首贷障碍。

省清单事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牵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配合

全省

4

强化政策申请兑现

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线下政策服务窗口,线上打造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办理流程,实现惠企政策统一发布、集中兑现、精准推送、智能核验、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加强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信用+政策兑现”,提升政策运行效能和企业获得感。

省清单事项

省司法厅、省数据资源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5

深化标准地和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

完善“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全流程工作机制。对已入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实行告知承诺制。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对具备施工条件的,企业可先期开展相应作业对满足安全条件和使用功能的项目实行单独验收,允许项目局部先行使用。

省清单事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6

深入实行“一码管地”

打造工业用地“赋码上云、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数字治理闭环。以“土地码”为媒介,打通土地出让、规划审批、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核心链条,强化业务协同,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材料、零等候、零次跑“三零发证”。

省清单事项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税务局等单位配合

有条件

的市

7

推进项目前期联合介入“一单五清”

在项目策划阶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拟选地址坐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设内容等基本信息,各审批部门联动协同,一次性提供办理流程及事项清单,明确条件要求和审查要点,实现选址意见清、办理流程清、办理事项清、建设要求清、审查标准清。

省清单事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8

推进不动产登记“智能服务”

构建集“智能+人工”咨询、远程帮办申报、企业诉求反馈等于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比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由人工审核向计算机智能审核转变。

省清单事项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有关单位配合

有条件

的市

9

推进“两免一减一评估”柔性执法体系改革

建立免处罚、免强制及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执法行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省清单事项

省司法厅牵头,省有关单位配合

全省

10

构建重大涉企问题解决机制

推行领导干部牵头,采取跨层级、跨部门集中办公、专题调度等方式,及时高效解决重大涉企问题。建立涉企问题工作台账,及时解决企业诉求。

省清单事项

各市人民政府

全省

11

建设G60科创走廊虚拟专窗

推进G60科创走廊虚拟专窗建设,开启长三角G60系统业务互办,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个人社保卡换领、补领及换发等业务跨省(市)办理。

合肥自选事项

省数据资源局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12

推进小客车注册登记生产企业预查验改革

统筹推动整车制造企业申报纳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的小客车注册登记预查验试点企业范围,用户购买本地制造的所有品牌小客车,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免予交验机动车,推行互联网登记服务,实现网上售车、网上选号、网上登记,牌证邮寄送达。

合肥自选事项

省公安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单位配合

具有整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市

13

深入推进“项目管家”服务

聚焦招商项目落地,实行“定制+精准化”服务,为企业选择懂项目、会沟通、善协调的“项目管家”,量身定制个性化、集成化的开工倒排计划表,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提供全流程、清单化、闭环式服务。

合肥自选事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14

推行项目建设“四证齐发”服务模式

企业在拿地签订成交确认书时,即可申请“四证齐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服务,实现招商引资重点工业项目“交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合肥自选事项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15

打造“问办一体”纳税服务新模式

深化咨询电话智能导航系统及相关互联软件应用,持续优化“热线+窗口+云上+工单”分布式服务,加快构建“问、办、查、评、送”一体化纳税服务新模式。

合肥自选事项

省税务局

全省

16

推行纳税服务“一站式”办结

打通部门之间业务壁垒,落实“兜底服务”“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实现所有纳税人端发起的业务“一站式”办结。

合肥自选事项

省税务局

全省

17

营造更优质的外籍高端人才发展环境

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直通车”、许可证件集成办理等改革,优化完善配套措施,便利人才加快集聚。

合肥自选事项

省公安厅牵头,省科技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18

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四有”综合服务窗口建设

落实“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诉必解”服务要求,健全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制定企业“看得懂、走得通”的办事指南,主动对接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畅通企业意见诉求渠道。

芜湖自选事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数据资源局等单位配合

全省

19

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多地联评”

强化科技赋能,创新公共资源交易评标模式,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多地联评”。

芜湖自选事项

省发展改革委

全省

20

持续降低小微企业电力接入成本

实行市区城网范围内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其他地区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

芜湖自选事项

省发展改革委、省电力公司牵头,省能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单位配合

有条件

的市

21

优化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建设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集成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事项,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

芜湖自选事项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全省

22

创新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方式

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集成,实行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电子缴税,实现“一键即报实时入库”。

芜湖自选事项

省税务局牵头,人行安徽省分行等单位配合

全省

23

推行协商选定破产管理人

由债务人与主要债权人协商选定破产管理人,健全破产管理人动态管理机制。

芜湖自选事项

省高院

全省

24

开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

对困难企业、重点企业、高新企业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诉讼事务,实行集中办理、专人办理。

芜湖自选事项

省高院

全省

25

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定制服务、全程包办”

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定制服务、全程包办”,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滁州自选事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配合

全省

26

深入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类型“一网通办”“掌上办理”。推行不动产单元“一码一价”智能核税服务模式。

滁州自选事项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税务局等单位配合

全省

27

优化企业电力接入工程审批办理

全面落实低压小微企业电力接入工程审批告知承诺制。对10千伏及以下用户500米以内电力接入工程实行备案制,2个工作日内完成,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35千伏用户电力接入工程纳入并联审批,10个工作日内完成。提供线上线下同质化审批服务,审批结果自动调取电子签章,实现线上实时查询、自主下载打印。

滁州自选事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省数据资源局、省电力公司等单位配合

有条件

的市

28

纵深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完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功能,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见证、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流程,推进项目登记到合同签订全过程各类信息“录一次”和数据实时自动交互。推动相关交易平台深度互联互通,实现各类交易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互认。

滁州自选事项

省发展改革委

全省

29

建立外商投资场景式落地服务机制

引进具备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服务人才,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建立无障碍对接“服务大使”工作机制,围绕外商投资“招、落、建、营”等环节提供全程服务。

滁州自选事项

省商务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配合

有条件

的园区


  附件2

  第一批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典型案例

  一、省清单事项(10项)

  (一)打造线上办事讲解专栏。

  一是摸清服务需求。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梳理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摸准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需求点。二是规范办事标准。按照“全省一单”要求,对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进行统一规范。三是打造讲解专栏。滁州市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滁州分厅和“皖事通·慧滁州”APP上线“小滁教您办”专区,在“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增加“视频讲解”专栏。从企业群众办事角度,对办事要点进行分解和场景化整合,制作“场景式”带办视频,通过“AI虚拟主播”讲解办事流程、常见问题和经验介绍,让“零基础”的企业群众跟着视频就能顺利办成事。

  (二)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合肥市)。

  一是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场景融合。建设合肥知识产权大厦,理顺合肥市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合肥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集成中心等单位实体功能,推进专利信息服务、专利预审绿色通道、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等服务场景融合。二是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商标受理、专利代办、业务咨询及专利信息检索自助查询等服务,建立集司法、行政、调解、仲裁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维权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业务办理、服务解纷“一站式”解决。三是扩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开展专利导航、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价值专利培育培训服务。与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开辟专利申请快速预审绿色通道。推进国科小企业知识产权公益辅导服务专项行动。

  (三)建立健全解决企业“首贷难”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并动态更新无贷户名单库。开展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银行机构已贷户,一级活跃市场主体等信息比对,建立无贷户名单库并推送银行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按照“存量+新增”持续更新无贷户范围。二是线上开设首贷专区。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设首贷专区,上线特色首贷金融产品,建立“127”首贷快速响应服务机制。三是加大对首贷户融资的政策支持。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对于银行机构向首贷户贷款发生的损失,给予风险补偿;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次贷款,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四是创新预授信首贷融资模式。芜湖市推动银行机构通过信用信息共享、联合建模、主动评价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库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预授信和无感授信,做到“应授尽授”。推出首贷户融资通道专属二维码,方便首贷户一键申请贷款。

  (四)强化政策申请兑现。

  一是加强政策兑现工作统筹。设立政策兑现工作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完善政策发布、管理、兑现等工作机制和流程。二是线下设立政策兑现专窗。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专人专岗负责惠企政策集中受理、转办兑现等工作,加强政策主管部门对接协同,实现“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部门协办、及时兑现”。三是线上打造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政策管理、政策匹配、兑现办理、企业画像等功能,推动政策动态管理、数据辅助决策、信息精确推送、诉求快速处理,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限时快享”。四是创新政策资金支付流程。芜湖市设立惠企政策资金专户,对市、县两级按比例兑现的政策资金,先由市财政统一提前垫付,再与县区财政结算,大幅提高兑现效率。

  (五)深化“标准地”和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

  一是完善“标准地”改革制度。根据产业准入、功能区划和区域评估要求,制定完善新增产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二是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动态调整更新区域评估清单,提前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评估后再组织“标准地”出让,土地出让前完成必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进政府配套项目全流程跟踪代办。制作“标准地”工作流程图,让企业清晰了解“标准地”从出让前到最终达产验收的主要脉络。建立专业专职代办队伍,提供项目咨询辅导、签约落地、竣工验收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一个机构、一站式服务、一办到底”。四是落实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深化施工许可阶段告知承诺制,持续扩大告知承诺范围。加强告知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跟踪和企业信用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安全。

  (六)深入实行“一码管地”。

  一是建立编码体系和赋码机制。融合空间位置、用地属性、审批意见等,建立健全编码体系和土地赋码机制。二是以码为介强化部门数据关联。将“土地码”作为地块的唯一身份识别码,关联规划编制、选址预审、用地报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环节信息,打通并延伸相关业务核心链条。三是一码归集实现材料共享沿用。通过一个“土地码”,实现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权籍调查表、宗地图等材料信息共享调用,提升不动产登记智能化水平。

  (七)推进项目前期联合介入“一单五清”(芜湖市)。

  一是土地出让前,完成拟出让土地所在区域的区域评估,做好场地“五通一平”,制定“亩均税收”等《标准地控制指标清单》。二是地块出让过程中,联合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十余个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用地清单》。三是项目立项后,根据立项信息及后续审批事项,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清单》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系人清单》。每个项目均定制化生成上述五个清单,同时采取线上“会签”、免费代办、承诺制审批等多项举措,切实提升报建全过程的透明度和便利度。

  (八)推进不动产登记“智能服务”。

  一是全流程智能办理不动产登记。芜湖市通过部门数据共享获取申请人的电子身份证明等材料,实行智能审批校验并出具智能审批报告,实现由人工审核向计算机智能审核转变。二是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网点、公证处、法院等多个单位事项,整合为“不动产登记+N”件事一次办理,由原先往返多个部门、提交多次申请简化为“一站办结”。三是提供远程帮办服务。合肥市基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利用即时通讯、远程控制等工具,提供远程帮办申报服务,融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一对一远程智能审核。

  (九)推进“两免一减一评估”柔性执法体系改革。

  一是建立“两免一减”清单。全面梳理涉企行政处罚事项、行政强制事项,分领域制定“两免一减”事项清单,明确免处罚、免强制及减轻处罚事项范围。二是健全评估工作机制。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明确评估范围、内容和流程。优选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及行政、司法等部门专家建立评估专家库,对评估范围内的案件实行“一案一评”。

  (十)构建重大涉企问题解决机制。

  一是问题收办闭环管理。构建完善问题收集、建账办理、跟踪督办、盘点销号、绩效考核等工作闭环。二是企业诉求协调办理。依托为企服务平台统筹协调办理涉企服务事项,对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的企业诉求,实行集中会商、协同办理。合肥市打造“链盟行动”产业对接平台,常态化收集企业供应链诉求,搭建企业间对接沟通桥梁,推进产业本地化融合,实现企业本地化配套,促进产品本地化应用。三是重大问题专题调度。芜湖市建立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牵头召开联席会议,采取“专家会诊”形式推动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滁州市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会议研究涉企问题。涉及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重点问题,及时提请市分管领导专题调度。重大问题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解决。

  二、合肥自选事项(7项)

  (一)建设G60科创走廊虚拟专窗。

  一是开发平台。建成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导服导办平台,完善人脸识别、受理告知等功能。二是制定规范。协同制定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技术规范、运行规范等,明确虚拟窗口场所、人员、业务等要求。三是拓展业务。按照“高频可办”原则梳理发布纳入虚拟窗口服务的事项,通过音视频智能交互,结合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技术,实现申请人异地线上申报指导帮办、线下收件办理“同质化”服务。目前,已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个人社保卡换领、补领及换发等业务上海、合肥两地跨区域办理。

  (二)推进小客车注册登记生产企业预查验改革。

  一是新车信息自动化采集。开发全自动预查验系统,与公安部交管局车企服务平台对接,在生产线上设置信息采集设备,车辆生产过程中自动拍摄查验照片、采集VIN码等车辆识别信息。同时,增设补录场地及专岗,预防可能出现的遗漏或故障。二是新车信息联网共享。车辆下线时,预查验系统自动比对车辆合格证及预查验信息,整合打包上传车企服务平台;车辆销售时,销售企业及时上传发票、用户身份证等销售信息。三是登记上牌线上办理。用户可直接在“交管12123”APP中办理注册登记、申办行驶证等,车管所线上审核并核发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检验合格标志和机动车号牌。

  (三)深入推进“项目管家”服务。

  一是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一个项目、一张图表、一套方案、一位专人”标准化服务模式,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和企业实际需求,由“项目管家”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为企业提供“定制+精准化”全流程便利服务。二是推动报建流程优化。建立企业与政府部门双向反馈机制,发挥“项目管家”中转载体作用,持续推动室外排水审查、地勘线上录入、临时用地办理、装配式评审、消防评审、规划人员分工、窗口办证等工作流程优化。三是深度介入解决急难问题。围绕项目前期方案调整、过会审查、要素保障、现场准备、施工调度等环节急难问题,加强协调沟通,出具意见建议,必要时牵头组织调度,推动项目快速开工。

  (四)推行项目建设“四证齐发”服务模式。

  一是在土地审批环节实行“陪办+代办”服务,帮助企业统一办理不动产权籍和登记相关事宜。二是在工程审批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模拟审批”模式,即:项目方案设计阶段提前介入,提醒企业同时推进并联事项办理,耗时较长的事项提前办理;在企业拿地前,开展规划方案、规划许可等模拟审批,土地成交后即可迅速办理各项审批签发手续。三是建立包保制、AB岗责任制、项目归档制等制度,全程跟进办理进展。在办理报建手续时,指导企业提前做好项目现场施工准备,确保取得土地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工建设。

  (五)打造“问办一体”纳税服务新模式。

  一是实行税费诉求“一口收办”。上线税费诉求“一口收办”功能模块,整合“皖税通”APP、电子税务局、安徽税务小程序、办税厅“税包公”二维码等多渠道税费诉求数据,提供“点对点”精细化诉求办理服务。二是多渠道办理涉税咨询。依托对外咨询电话、税企直连互动等渠道,通过“在线互动+远程协助+后台处理”形式强化涉税咨询事项办理。对于疑难复杂事项,设置专人专岗对接。三是建立“每日回拨”制度。对前一日来电咨询的问题进行智能外呼回访,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及时转人工处理。

  (六)推行纳税服务“一站式”办结。

  一是建立税费事项提级提速解决机制。通过设置“办不成事项处理岗”、预约办税专窗,指定专人对接等方式,落实“兜底服务”,实现所有纳税人端发起的业务“一站式”办结。二是开展“大一窗”改革。将新站高新区办税服务厅4类20个窗口压缩成10个综合服务窗口,增加自助办税服务设施,设置导税组、综合业务组和后台审核组,加强工作协同配合,提升办税便利度。

  (七)营造更优质的外籍高端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简化办理材料。在皖外籍高端人才申办永久居留身份证时,服务窗口一站式收齐各项申请材料。不再要求提供外国政府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改为以个人承诺代替。二是优化办理流程。加强部门协作和窗口整合,对原分属公安、科技等部门办理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业务,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同时发证”。

  三、芜湖自选事项(7项)

  (一)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四有”综合服务窗口建设。

  一是提高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便利度。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线上代办服务工作模块,仅需企业提供“项目代码”“项目联系人”“授权时间”等信息,无需见面即可分配代办员免费提供服务。二是制定企业“看得懂、走得通”的办事指南。发布新版低风险项目、工业项目办事指南,图文并茂展示项目报建全过程材料信息及流程。三是完善审批及转录工作流程,杜绝“体外循环”“隐性审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设立转录、补录工作流程,可由审批人员帮助企业完善相关审批记录、电子档案,实现企业“一次申报、全网通办”,审批部门“一次受理、全程转录”,解决企业多头申报、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

  (二)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多地联评”。

  一是统一制度规则。成立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专班,围绕“多地联动”制定操作细则、实施流程再造,推进远程异地评标规范化标准化运行。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城市签署远程异地评标框架合作协议,不断拓展“朋友圈”。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对接长三角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易采虹”、省级调度系统,同一项目评标时设置一个主场和多个副场,方便主、副场评标专家就近登录评标系统,实现评标异地同步开展、评标画面同步直播、评标信息自动存档、评标全程可溯可查。三是严格规范监管。评标前24小时内,通过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实现专家抽取、评标场地“双随机”。提前制定远程异地评标现场应急保障方案,提高项目保密性。

  (三)持续降低小微企业电力接入成本。

  一是摸清底数。梳理电网接入容量上限、电网设备运行等情况,摸准提高低压电网接入容量上限的痛点、堵点、关键点。二是优化政策。将市区城网(含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小微企业低压接入标准提高至200千瓦,对符合要求的小微企外线工程实行“零投资”。三是广泛宣传。多渠道公开优惠政策,向办电企业逐一发放“三零”告知卡,促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四)优化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一是建设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深入挖掘企业和劳动者需求,分析本地工业园区劳动关系现状,开展特色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结合实际设置岗位信息发布、权益保障、职业指导、就业帮扶、休闲及快速洽谈对接等功能服务区。二是优化集成服务。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联合调解、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集成一体,健全“一站式”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关联事项“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次办好”。

  (五)创新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方式。

  一是开展协作攻关。推动税务、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协同攻关、跨界协作,合力破解前后台及跨部门业务衔接难题。二是再造办理流程。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集成,将线下人工缴税转变为联网缴税,缴款电子信息生成、税款缴纳、缴款书打印同步进行,实现“一键即报、实时入库”,办理时间压减85%以上。

  (六)推行协商选定破产管理人。

  一是健全预重整工作机制。明确符合规定的债务人、债权人、投资人协商一致后,有权共同推选具有资格的机构担任临时破产管理人。二是加强动态管理。对破产管理人加强个案督促指导。定期对案件办理效果及履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开展分析研判,对破产管理人进行奖惩或资格调整。

  (七)开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

  一是“一窗通办”涉诉企业常用服务。开通涉企服务“绿色”窗口,对涉企案件从立案、法律咨询、案件查询、材料递转、送达等实行“一窗通办”。二是推动涉企纠纷繁简分流。加大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力度,设立涉企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室和专职调解员,做到涉企纠纷随时来、随时立、随时调。三是实行12368热线及涉企服务窗口专线电话预约立案。对有批量案件立案需求的企业实行预约立案,提前初筛案件材料,便于现场立案时即来即立。

  四、滁州自选事项(5项)

  (一)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定制服务、全程包办”。

  一是完善事项清单。按照10个项目类型,分别制作办事指南、审批流程图以及对应事项清单。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智能生成项目专属的审批事项标准化办理清单。二是全程开展包办服务。包办工作专班在项目立项前提前介入,“一企一策”精准靠前帮办代办;在项目立项阶段,“一项目一策”形成审批事项定制全菜单;在项目竣工阶段,将规划土地核实、人防验收、消防验收、城建档案、竣工验收等合并办理,开展联合验收辅导服务,实现企业“零跑动”、服务“零距离”。三是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政企沟通联动,通过定期走访、回访、座谈等形式,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推动持续改进提升。

  (二)深入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一是拓展“不动产登记+N”件事一次办新场景。开展系统集成、流程整合,形成“房屋买卖+水电气过户一件事”“还清贷款一件事”等10项主题式套餐服务。二是推行不动产无纸化“绿色登记”。线上打造“不动产智治应用”,通过人脸识别、电子云签等技术,实现申请人在线身份核验及申请书、询问笔录、交易合同在线签署,同步生成申请材料,完成交易核税登记。线下通过在服务窗口配置桌面信息交互终端,实现电子合同、电子申请书、电子签名和指纹录入数字化管理,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即可完成过户。三是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围绕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子女入学、契税缴纳、住房公积金提取等场景,进一步拓展不动产电子证照应用。

  (三)优化企业电力接入工程审批办理。

  一是放宽审批办理条件。全面落实低压小微企业电力接入工程审批告知承诺制;施工距离500米以内的10千伏普通用户电力接入工程实行备案制;将35千伏用户接入工程纳入并联审批。二是审批结果自动反馈。实现用电报装系统与政务服务网融汇贯通,供电企业通过内网线上直接提交审批申请至政务服务网,相关政府部门并联办理,审批结果自动反馈供电企业,真正实现“一口申请、同步受理、并联审批、公开透明”。

  (四)纵深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一是完善交易平台功能。升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将项目注册与分包、招标公告与文件、中标结果公告与通知书环节分别合并成一个业务环节,提高项目流转效率。二是实施全域远程多点评标。统筹全市满足远程异地评标条件的评标机位,按照“工位”分类编号,推进评标专家资源、评标工位信息共享,实现专家、工位、项目“三随机”,有效降低围标串标风险。三是推进信息“最多录一次”。按照业务事项最小颗粒度,梳理共享项目全过程产生的数据,实现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信息“最多录一次”。

  (五)建立外商投资场景式落地服务机制。

  一是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招聘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外风土人情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人才,建立外资招商“服务大使”团队。二是提供全环节帮办服务。围绕“招、落、建、营”各环节特点,针对性提供帮办服务。在招商和项目落地过程中,主要提供翻译交流、协议协商、政策法规宣传等服务,并帮助办理外资项目落地相关手续。在外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围绕项目报建审批,提供政策解读和全流程无障碍帮办服务,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在外资项目经营过程中,进一步为外资企业对接相关部门提供协调沟通服务,并开展优惠政策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