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全面依法治县(市、区)委员会办 公室、司法局,各园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中心)、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司法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经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领导同意,现将《2023年“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一周一单位活动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绵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司法局

  2023年3月29日

  2023年“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

  一周一单位活动工作方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的关键一年。为有效提升全市法治宣传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渗透力和辐射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决定组织开展“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一周一单位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实施“五市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单元、分层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助推更高水平法治绵阳建设,为在法治轨道上写好中国式现代绵阳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有新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全民普法,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全民普法的具体实践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和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等主题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充分发挥各类普法阵地的作用,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宣传活动,引导全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有新成效。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指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法律法规。围绕服务保障中国科技城建设和绵阳改革发展,大力宣传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加强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基层治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以案普法,针对打击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促进安全生产、常态化扫黑除恶等社会热点案(事)件进行法治解读和舆论引导。

  (三)积极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上有新举措。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部门,把握关键节点、发挥专业优势,在“3·8”国际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日、“六五”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8·1”建军节、“119”全国消防宣传日、民法典宣传月、开学季、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和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日、施行日、纪念日,广泛宣传与本部门(系统)职责相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与本部门(系统)工作相关时点,采取多种形式针对性地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

  三、工作内容

  聚焦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和人民群众法治新期盼新需求,创新推出“2023年绵阳法治四季”“法治宣传教育一周一单位”活动,确定“护航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法治惠民”等12个宣传主题,确定“返乡农民工法治维权宣传”等50余场系列宣传活动,分领域确定法治宣传重要内容和重点法律法规(《2023年“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一周一单位工作任务具体安排》详见附件1),有力推进法治宣传工作任务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春耕单元(1月-3月):播撒法治种子

  1.“法治惠民”主题宣传(1-2月)

  (1)主题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2)系列宣传:返乡农民工法治维权宣传、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春风送岗”专项法律服务、春季开学第一课“法律进学校”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四川省行政调解工作暂行办法》集中宣传活动

  2.“保护合法权益”主题宣传(3月)

  (1)主题活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主题活动

  (2)系列宣传:“3·8”妇女维权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月及“3·30”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活动

  (二)夏耘单元(4月-6月):传递法治正气

  3.“护航发展与安全”主题宣传(4月)

  (1)主题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

  (2)系列宣传:“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主题宣传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知识产权周宣传活动、“网络普法绵阳行”活动、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就业创业税收政策宣传

  4.“‘典’亮美好生活”主题宣传(5月)

  (1)主题活动:“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

  (2)系列宣传:“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主题活动、“全国助残日”法治宣传活动、证券法主题宣传活动、“5·26”我爱路主题活动

  5.“防范化解风险”“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宣传(6月)

  (1)主题活动:“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

  (2)系列宣传:“6·15”非法集资宣传日活动、“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6·26”禁毒主题宣传活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三)秋实单元(7月-9月):厚植法治沃土

  6.“党建引领法治”主题宣传(7月)

  (1)主题活动:“红色法治文化遗存”宣传活动

  (2)系列宣传: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机构编制法治建设宣传活动、机关运行保障法治建设宣传活动

  7.“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宣传(8月)

  (1)主题活动: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律进学校”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2)系列宣传:退役军人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主题宣传活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8.“维护网络安全”主题宣传(9月)

  (1)主题活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2)系列宣传: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数据安全宣传活动

  (四)冬融单元(10月-12月):沐浴法治阳光

  9.“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10月)

  (1)主题活动: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

  (2)系列宣传: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新业态新经济专项普法活动、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宣传活动、民营企业财税政策宣传活动

  10.“维护社会稳定”主题宣传(11月)

  (1)主题活动:纪念“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宣传活动

  (2)系列宣传:“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活动、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活动

  11.“宪法宣传周”主题宣传(12月)

  (1)主题活动:“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

  (2)系列宣传:统计法主题宣传活动、《绵阳市平安建设规定》集中宣传活动、反恐怖宣传教育月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集结打造“两个一”多宣传模式。“一月一主题”聚焦12个主题核心内容、多种宣传形式,每个主题至少打造推出1个精品项目,提升宣传质效。强化联动效应,联合责任部门在主题活动期间配套推出1期主题法治公益广告。“一周一单位”,将每月宣传主题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责任细化到各部门(单位),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二)不断拓展“三大”宣传路径。一要深化理论宣讲。邀请普法讲师团、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双百”宣讲团、各部门(系统)宣讲团成员以及普法志愿者代表,采取专题辅导、法治培训、巡回宣讲、小微宣讲、报告会、基层行等形式,推动普法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要优化新闻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政务官方媒体、信息屏等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刊发宣传贯彻文章、开设专题宣传,推出主题活动配套图文、短视频、微动漫、海报等各类新媒体产品。三要强化阵地宣传。在交通枢纽、商圈、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社区(村)法律之家、居民评理说事点等阵地,交通工具、楼宇等公共设施,张贴、发放和投播法治宣传横幅、标语,开展沉浸式普法。

  (三)用好用活“三大”宣传手段。一要强化创新宣传。联名创作一批H5、微动漫、长图、短视频等优质普法新媒体作品,通过音视频、论坛、网络普法社区等多形式,依托“法治绵阳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等多平台推送,将专业化法律术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网络语言,向公众提供法律知识。二要强化以案释法。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做好典型案例的征集报送和宣传发布。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采取“以案普法”等方式,开展普法教育和释法析理,让群众在主动参与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三要注重普执结合。将法治宣传与执法工作相结合,推动将法治宣传寓于法律服务之中,注重加强对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相关重点人群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讲解。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群众关心的民事法律问题,组织执法司法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权威的法律解读,弘扬法治精神,正确引导舆论。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牵头单位、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牵头单位、各责任单位要在活动开展前5日将相关活动实施方案报送市委依法治市办。

  (二)紧扣主题,统筹推进。各牵头单位、各责任单位要紧密结合主题,组织相关单位部门,突出行业特点、重点环节,贴近群众需求实际,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集中治理与日常治理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及依法治理活动,做到内容为群众所需、形式为群众所喜、效果为群众所赞。 要注重互通有无,共享活动宣传图、视、文素材,形成“一次采集、多元发布、资源共享”工作格局。

  (三)加强评估,注重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依托第三方进行活动效果评估,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研究、阶段性的成果分享。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全市“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全面依法治市考核、市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以及“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重要内容,全面通报、全程督导,推动普法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四)强化宣传,打造品牌。各牵头单位、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同新闻媒体协调联系,强化活动的宣传报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要积极协调在重要路段LED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传媒、“法治绵阳行”宣传平台和各部门官方媒体平台广泛投播主题法治公益广告和“法博士”普法微课堂,形成良好社会效应。注重收集反映活动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及时宣传推广活动中好做法、好经验和鲜活案例,持续推动活动提档升级展。

  附件:1.2023年“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一周一单位工作任务具体安排

  2.2023年主题法治公益广告计划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