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溧阳高新区、溧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管理办公室、市各委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

  《溧阳市“十四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此页无正文)

  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前言

  “十三五”期间,我市信息枢纽中心日臻完善,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逐步改善,民生服务普惠便捷,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态势。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速全面建成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是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数字经济”等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更是紧紧围绕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创新民生服务方式,依据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方针政策、《省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溧阳市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全面阐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背景、总体设计、总体架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间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文件和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章建设背景

  一、城市发展现状

  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分析

  第二章总体设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实施路径

  四、发展目标

  第三章总体架构

  一、建设一个大脑

  二、完善三大体系

  三、创新八大领域

  第四章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设施为基,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

  二、核心为要,搭建国内领先的城市大脑系统

  三、善政为先,构建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体系

  四、惠民为本,搭建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兴业为旨,培育创新引领的数字经济体系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

  二、建立考核机制,保证持续发展

  三、加大扶持政策,引进社会资本

  四、明确共享权限,维护信息安全

  五、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专家智库

  六、创新运营模式,促进共建共享

  第一章   建设背景

  一、城市发展现状

  溧阳市地处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由江苏省直辖,常州市代管。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溧阳市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获批筹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江苏省溧阳高新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08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根据常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溧阳市常住人口785092人,占常州市总人口14.87%。2020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6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32%。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入库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8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29家,认定常州市高新技术产品230个。溧阳市聚焦打造“2+2+X”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突出“链主”招商,狠抓产业链精准招商,建立项目评审与决策机制,提高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竣工达产率,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溧阳市创造性提出,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等“四大经济”为支撑,争创产业集群、区域协作、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公园城市“五个示范”,逐步形成以生态为底色的新产业体系。

  经济总量跨上千亿台阶。“十三五”时期GDP年均增速达7.5%,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万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分别为5.6%、8.2%;“四大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突破50%,初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构和发展动能的转换。先进制造加快发展,百亿项目接续突破,成功引进时代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长三角基地、上汽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赛得利莱赛尔、德龙高端不锈钢、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研发与生产等项目,动力电池、智能电网、农牧与饲料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四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现代服务业稳步提升,以“三山两湖一团城”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曹山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溧阳1号公路”获评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景道、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清风朗月·溧阳茶舍”成为溧阳旅游休闲新名片,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未来城项目开工建设;现代商贸平稳运行,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相继开业;溧阳市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有序推进,与常州整体创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常州市级22家;建成常州市级农业产业园16个、产业示范园3个;成功承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举办“四美”丰收节、茶叶节、杨梅节、樱桃节等系列农业休闲活动。建筑业稳中向好,全市建筑业施工产值超千亿元,其中龙海、天目、苏华施工产值连续两年超百亿元;获得国家鲁班奖工程2项,国优工程9项,安装之星7项。目前拥有各类建筑企业476家,一级资质企业44家,龙海、天目获特级资质,工程业绩遍布全国,“溧阳建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1.4%;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88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实施省现代农业项目3项;组织产学研专题活动30余场,参会企业超千家,征集企业技术难题180余项,签订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347项。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中英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溧阳高新区扩围提质,创成国家绿色园区,入选县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试点;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获评全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称号,“高比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立项。创新主体得到加强,建成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44家,建成常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31家,省级孵化器入孵企业累计达234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比2015年净增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民营科技型企业700家;省创新团队项目立项1项,省“双创计划”创新人才立项5项,省“双创计划”培育项目立项11项。

  美丽溧阳展示新精彩。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燕山新区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天目湖生命康原建设平稳推进;深入实施“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市容市貌大幅改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评“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江苏人居环境奖”。镇村建设硕果累累,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拥有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国家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城乡统筹“田园生金”被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总结为“乡村振兴的溧阳样本”。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溧高高速、360省道溧阳段、341省道先导段、456省道先导段建成通车,新设高速互通3个;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天目湖通用机场基本建成;市政道路逐步推进“白改黑”改造;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20座,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敞墙透绿”开放共享停车位,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46万个;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江苏国信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完成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大型转运中心、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等环卫设施工程。

  生态优势得到新提升。有效落实管制措施,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矿产品生产运输综合整治,高标准整治化工企业,深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大力推动矿山复绿,生态品质大幅提升。实施环境改善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严格防治大气污染,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开展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全域绿化行动,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生态环境稳中趋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成中科院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位居常州前列;国省考核断面、水源地水质优Ⅲ类比率100%;建成天目湖、长荡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推动立法保护天目湖水源地;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响“溧即办”政务服务品牌,全面实现“3550”改革目标;安靠智电、天目湖旅游、科华控股3家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实现本土企业“上市梦”;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县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试点、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及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和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城市等一系列试点。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12.08亿美元,光大控股投资母基金成功落地;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7%;外经合作范围覆盖越南、印尼、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达到9个。区域合作持续推进,跻身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与安徽省郎溪、广德共同编制的《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着力打造全国首个省际边界地区以县为单位自发合作的试验区;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依托,联动“一地六县”共推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工作。

  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一)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通信基础网络持续优化。“十三五”期末,全市通过加快光缆建设,城域网接入带宽突破10T,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农村互联网宽带实现千兆进村、百兆入户的接入能力。有线接入网络光纤化进程加速,全面实现城镇光纤到户、农村光缆到村,城市和农村光缆覆盖率均达到100%。截至2020年末,4G网络实现城乡全面深度覆盖,“十三五”期间对基站进行了布局,在城区配套已完善的现有区域,通过电信、移动、联通以及铁塔公司的多年建设,已开通5G基站193个,5G峰值速率达到1500M,且基本实现城区连续覆盖,城区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9%。城区主要公共区域WIFI覆盖率达100%,IPv6规模部署持续推进。全市骨干网已全面实现IPv6互联互通,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全市信息管线、铁塔基站等网络资源全面整合共享,新建小区、商住楼实现光纤到户共建共享率达100%。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建成覆盖全市所有工业园区的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网+云+端”的一体化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以上,实现宽带网络“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推动企业加快互联网化进程,实现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

  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力度逐步加大。统筹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在统一的常州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基础上,建成中国电信天目湖国际数据中心。天目湖国际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以提供云主机服务为主,以虚拟化方式为客户提供可定制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和相关云服务。天目湖国际数据中心机房面积为12500m2,是省内唯一县级五星级云数据机房,服务器容量达到了25000个,机柜数2156个,IDC出口流量2370G。开展我市空间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建设,面向全市提供空间地理数据和应用服务,建成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为市级部门提供信用基础信息共享查询应用。建成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加快推进部门系统接入和数据归集,形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信用和空间地理5大基础数据库。采集数据经清洗、整理、编目后,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各部门提供数据资源共享接口,有效支撑各家单位的众多应用场景。

  5G产业融合发展加速落地。近年来,我市出台了5G政策文件,率先推动5G产业融合发展。在省内产业基础较好,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光纤光缆、光通信、射频器件等领域发展。开展探索的5G行业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金融、智慧电网、智慧安防、智慧城市等九大场景,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试点、5G+车联网应用示范,培育和扶持5G在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二)信息技术加持惠民服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提速,助力服务信息化快速发展。数据资源建设和共享的推进,逐步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形成了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跨部门、跨行业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了对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等领域信息支撑能力的提升。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建成城市大脑,支撑面向各种智慧城市具体应用的共性需求。

  互联网+模式对焦城市便民服务。“自在溧阳”APP作为一款服务于民、用之于民的手机门户APP,旨在用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模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市民可通过“自在溧阳”享受智慧城市为大家带来的生活、出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诸多便利。在溧阳“智慧城市”重点项目的建设与规划中,“自在溧阳”APP将与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进行无缝对接,将“自在溧阳”APP打造成为一款高度集成、便民利民的居民日常生活小帮手,进一步提升市民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中的幸福感、参与感。

  公立医疗体系兼容联动。溧阳市二级公立医院立足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服务,实现了挂号窗口网络支付功能;常溧“金保工程”一体化信息系统成功上线,自助机和窗口同步升级,支持医保、网络挂号和缴费业务;开展线上线下多维度的预约挂号服务,为居民提供实名制就诊服务;借助省级院府合作平台启动院内绩效核算系统;完成DRG省级试点需求调研和医疗废物管理系统信息维护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升级我市卫生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基于2009年的数字卫生建设基础,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升级改造区域HIS系统、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区域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影像(内镜、超声、放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基本实现基层卫生院业务的信息化全覆盖;基于区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影像会诊管理平台,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交换。不断创新“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新建成护理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系统,提升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建成区域心电网络系统和心电会诊管理平台、区域远程多学科医疗会诊管理平台,实现区域优质医疗技术共享服务,提升了基层心电与医疗服务能力;新建病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病案的信息化管理;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开展了电子化家医签约服务工作;建成健康溧阳APP,实现在移动端开展个人健康的主动管理、辅助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和家医签约服务工作。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行业标杆。溧阳市是世界长寿之乡,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市县。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溧阳市着力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模式不断扩展,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9家,护理院类型的机构3家。目前乡镇敬老院和市福利中心通过标准化改造,全部内设医务室,并与各地卫生院签订了医养融合协议,建立了医养融合考核机制,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70%。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其中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城乡各建成43家和108家,覆盖率分别达80%、62%。为有效缓解“舌尖养老”难题,积极打造幸福养老助餐品牌,共建成“如意小食堂”25家,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延伸至乡镇,目前每天就餐的老年人超过800名。2020年建设了1400平米的市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市80周岁以上的高龄、失独、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和低保重残等老年人上门提供助餐、助浴、助洁以及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康复护理等服务。

  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响应。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稳步推进,与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达成共识,签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与产业园建设溧阳试点市项目。2019年,我市投入300余万元对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进行了智能化升级,为全市散居五保户、三无老人、80周岁以上空巢、失能老人等对象安装智能化设备,惠及近2000名老人。信息中心、社区和子女可随时通过终端平台与老人视频通话,查看老人在家状况,各种报警器也会在出现险情时立即预警,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处理。

  教育事业走向全面化、精细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新型高校或研究机构已顺利建成并招生,实现溧阳“大学梦”;光华高中新校区建成投运,明顿国际学校开工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占比达95%;溧阳职教集团获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溧阳市荣获“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江苏省现代化学徒制试点区域”“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市”等称号。

  智慧停车对标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智慧停车颠覆了传统的停车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无线通信、移动终端、GPS定位等多项智能新技术,推进“智能找车位+自动缴停车费”新模式,实现城市一体化智慧化停车管理服务,确保停车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最优化。“智慧停车项目”的进场,标志着溧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再添新类型,平台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

  (三)大数据发展推动城市治理

  云平台建设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溧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2400.34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一个中心”“四类数据”“五大平台”“多种典型应用”等,已与全市56个部门完成对接。通过溧阳智慧城市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整合了部门资源和数据,减少信息化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日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数据应用持续发力。积极推进“一地六县”跨区域“1+4+N”智慧文旅项目和“一站式”智慧养老项目,近年来我市先后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市”、“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市”。目前已完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溧阳运营中心、智慧科学城项目的初步方案,将会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2016年以来,溧阳市主动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健康经济、智慧经济等“四大经济”。2021年上半年,健康经济、智慧经济产值达5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5%,已成为助推我市经济转型新增长极。

  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深化构想。2021年10月,溧阳市大数据管理局举办了以“数据驱动智慧共建”为主题的“一地六县”数字长三角协同发展联盟论坛会,对“一地六县”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思路,以及“一地六县”数字长三角协同发展联盟章程等做了详细规划,深入探讨了如何建立长效沟通交流机制、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提出了关于建设“一地六县”共享数据库及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倡议和关于建设“一地六县”跨区域“1+4+N”智慧文旅的项目倡议,促进区域大数据产业安全、有序、繁荣发展。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需要与“智慧城市大数据云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政务信息流转高效化。时效化,让每一道政务信息都“有始有终”、“有迹可循”,全面实现政务系统数字化转型。

  数据资源建设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标准要求,开展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地下综合管线、地下空间等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入库工作。结合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情况,完成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的梳理、整合、标准化处理。建设了核心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全面建成了自然资源“一张图”信息系统及基于“一张图”的移动踏勘与展示系统,并且结合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数据,建设完成智能管网信息系统。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多审合一”,全面融合原国土、规划、林业等业务审批系统,形成自然资源业务审批一体化信息平台。

  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保障城市运行。溧阳市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切实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划分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网络安全保障组、网络安全督察组。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及时消除信息安全隐患,防范化解信息安全风险,组织了企业信息安全会议,并与东南大学共建“基础设施安全与智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基础设施安全与智慧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聚力建设国家级的基础设施安全与智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四)产业融合创建行业新生态

  医疗信息管理耦合发展。完善全市人口、电子病历和电子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市约80万常住人口的健康档案体系。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平台,持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惠民、惠医、惠政、惠企应用发展。开发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检索平台,提供多维度的快速检索和面向多主题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支持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开通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持续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系统,实现江苏、浙江、上海地区住院部及门诊部直接结算。对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其中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城乡各建成43家和108家,覆盖率分别达80%、62%。此外,智慧养老正在局部试行。

  良好营商环境支撑电商产业迅猛发展。近年来,溧阳市把电子商务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型业态,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市场,以产业为基础、品牌打造为重点,深挖本地品牌内涵,集中打造了一批互联网品牌,同时聘用一批淘宝讲师、知名电商专家不定期开展电商培训;对接淘宝、京东、苏宁等多个大型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销售农特产品、旅游产品等,并通过各类传媒进行综合推广。深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的深入应用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积极创建电商示范村,逐步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网点建设。“十三五”期末,我市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常州市唯一上榜示范县。

  文旅产业探索溧阳专属发展“道路”。在文旅智慧化发展上,溧阳市一号公路信息化项目获江苏省智慧文旅示范项目。“房车生活家”—全国房车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全域旅游大数据云平台入选培育项目。天目湖全域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溧阳茶舍小程序、曹山旅游度假区智慧旅游项目被推选为年度江苏省智慧文旅培育项目。天目湖全域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合“旅游+”、“互联网+”发展理念,建立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创新体验、智慧营销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体系,打造“天目湖旅游集团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联动周边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文化旅游品牌等,构建“天目湖集团旅游生态圈”。开发“溧阳茶舍”小程序,以溧阳文旅官方公众号为入口,为游客提供轻松便捷的文旅信息化服务。“溧阳茶舍”小程序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便捷服务文旅消费,培育文旅新消费模式发展。建设智慧图书馆,特别是其中的电子阅读区和视听朗读区体现了知识共享性、服务高效性和使用便捷性。推动民宿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普及民宿管理系统,提升了文旅行业服务水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分析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正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系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但不可忽视的是,智慧城市建设是持续投入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对于市县建设而言,需因地制宜、急用先行、边建边用。

  总体来看溧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发展向好。首先,信息基础设施受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期间,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信息基础设施为我市WIFI的无线接入点、城市低空定位、空气质量及气象监测、车流量监控、农村焚烧秸秆监控、房地产楼盘亮灯率统计、消防监控、旅游向导、车辆保有量数据分析、物流行业应用等提供基础服务。其次,数据资源建设和共享的推进,逐步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形成了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跨部门、跨行业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了对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等领域信息支撑能力的提升。最后,智慧城市业务系统建设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建设和共享息息相关。随着基础网络设施、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主的信息枢纽中心规模渐显,对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惠民服务、产业发展等应用体系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但从整体发展及效果来看,全市还处于从粗放式初期投入向精细化运营转变的关键阶段,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基础信息采集屡遇“信息屏障”

  目前我市数字城管平台的操作层面普查数据不足,数字城管平台与网格中心平台实施层面依旧为相互独立的状态,以及城乡一体化工作还需要完善等因素,都极大影响了智慧城市的数据收集进程。不只是在信息收集,信息孤岛问题同样出现在信息利用进程中,接入感知网的各部门单位原有监控视频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数据利用效率低。在智慧交通建设中,数据壁垒严重,目前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整合仍不完善,信息孤岛问题依旧严峻、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信息化发展缺乏系统性统筹协调,信息化覆盖程度不高,城市感知能力未形成体系;多数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铺摊子、上项目阶段;部分业务系统以传统审批填报为主,缺少综合智能化运用。由于信息烟囱普遍存在,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缺失,信息共享交互程度不足、质量不高,使得建设成果缺少整体性,仅能满足部门内部需求,难以支撑领导决策以及业务协同。我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应用能力不足。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效率低,数据更新维护不及时,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尚未有效运行,数据资产现代化运营管理能力亟待强化。缺少以业务应用为驱动的主题库(如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等),难以支撑部门间数据融合应用需求。数据采集不全面、标准不统一、数据治理缺少全市统筹安排,数据质量问题日渐凸显。

  (二)信息数据整合逃不过重复建设

  目前我市还未针对智慧旅游(如景区人流量,人员身份的监控和预警)和智慧能源建立专网,缺乏设备和数据的共享,出现重复投资现象。电商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和统一的管理平台。目前物联网建设仍然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公共数据整合能力较差,很多数据库利用率不到20%,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对公共数据基础设施系统性统筹还未开展,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相互开放程度较低,政府数据定期向社会开放不足,造成社会面数据互联互通困难,也造成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壁垒。

  (三)已有基础设施及感知网络建设还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尚未普及。物联感知设备存在覆盖率较低、设备功能不足、数据难以协同共享等问题。缺少全市统一物联感知平台、统一接入标准、可信接入平台和统筹的物联网安全体系。同时,市级视频共享能力有待提高,基于人脸识别、人工智能解析算法的应用有待加强。城市治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演进,各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能力有限,数字技术嵌入城市治理应用场景不丰富。缺乏统一、高效、联动的信息手段支撑,城市治理过程中部门协同能力、机制、手段薄弱,缺乏常态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并重的城市管理载体。

  (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仍需突破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对于经济促进作用不显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有待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优势产业的驱动和引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突破能力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空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没有成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数字产业化优势尚未凸显。

  (五)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缺陷

  与4G时代相同,5G网络通信依然面临着网络数据信息被恶意篡改、非法盗取、违规拦截、不法窃听等数据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来自于软件系统的恶意篡改和盗窃,硬件系统的设备破坏和控制,由于安全管理水平低、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人为因素影响,以及电磁辐射等环境因素影响。

  第二章   总体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加强规律性把握、前瞻性谋划,系统推进苏锡常地区高质量发展,确保交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合格答卷。围绕党中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部署决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利用好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落实一体化发展计划,全力聚焦上海、加快融入南京、深度对接杭州,以区域深度融合支撑和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政府引导;着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着力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长三角智慧运行模范城市;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创造力、竞争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溧阳市的智慧城市应当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溧阳市的“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设应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总结深圳、上海、杭州等智慧城市发展经验,溧阳应当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江苏省人民政府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全面分析当前的机遇挑战,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省委赋予常州“勇争一流,争创更多第一唯一,常州市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殷切期望。溧阳的智慧城市规划需要与常州市的“十四五”建设联动起来,全面围绕党中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突出常州“长三角中轴枢纽”区位优势,以建设发展苏锡常都市圈为重点,在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合作,共同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常州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城市发展以精致化管理为主要特征,强力推进常州工业智造、科教创新、文旅休闲、宜居美丽、和谐幸福“五大明星城”建设,着力打造国际化一流智造名城和智慧运行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

  结合溧阳市自身发展特色,在“十四五”规划中“智慧溧阳”的城市建设发展整体概念,需要紧紧抓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和产业创新机遇,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物联网发展先行和应用场景多元优势,加快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社会服务供给,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江苏溧阳样板。这包括:持续深化“美丽溧阳”建设,顺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树立“精明增长”“减量发展”的理念,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改善城市形象,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优势,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绿色溧阳”意在算好溧阳“经济账”的同时特别注重算好“生态账”,提升经济“含金量”的同时显著提升“含绿量”;“双碳”治理全域统筹,擘画智慧“双控”的崭新图景;绿色制造核心支撑,绿色金融有效赋能实体经济;天然气热电联产,形成清洁能源多方互补格局,有效构建电能“源、网、负、储”四维友好互动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安全溧阳”即在城市安全维护及治理中坚持以精细化为导向,找准问题根源,拿出针对性举措,持之以恒、精细精准地解决好一批久治不绝的城市管理“顽疾”,形成一批可固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指挥监督系统与指挥平台等建设,实施智能化管理;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对标省内省外先进城市,树立更高标杆,深入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坚持以实战化为路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形成任务清单。“健康溧阳”响应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题下,县市级医院更加关注人民健康,精准把脉市民健康需求,契合其区域卫生服务体系龙头和中心的定位,在新形势下完成由传统的诊疗型医院向健康服务型医院的转型。“数字溧阳”指出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数字之城”,聚力建设“智能名城”,为溧阳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先城市赋能添力。

  二、基本原则

  应用导向,服务群众。坚持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民生相关问题为重点,着力拓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切实解决社会各方最关心、最现实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社会,实现工作重心由满足政务管理向民生服务的转变。

  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与总体协调推进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统筹建设互联网、云计算领域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等统一支撑体系,推进数据资源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按照全市一体化要求,统筹兼顾各领域、各系统、各单位建设重点,推动形成结构清晰、体系完备、标准统一、操作性强、便于迭代的智慧城市一体化格局。

  数据驱动,保障安全。突出数据驱动、数据引领的创新战略,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体系,规范网络安全规章制度,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安全可控;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强化关键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网络信任体系。

  融合发展,多元参与。发挥苏锡常地区中轴枢纽区位优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内部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三、实施路径

  “十四五”期间,以“夯实基础、建立核心、善政治理、服务惠民、数字兴业、保障安全”为主要目标,以数字化为基准,壮大智慧产业、建设数字社会、部署数字设施、建立智慧城市。依托江苏省溧阳高新区、溧阳经开区、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先导区、别桥无人机特色小镇、天目湖国际云数据中心等作为发展载体,发挥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英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带动效应,打造高端装备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基地,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智慧产业、数字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推动溧阳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数字化。加快城市网络升级,超前布局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扩大IPv6、5G部署规模,形成覆盖全市的高性能网络覆盖能力,建设移动网、固网“双千兆城市”。建设统一的物联网感知体系,完善物联网感知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提供支撑。科学布局数据中心,依托江苏省溧阳高新区、溧阳经开区、苏皖合作社渚先导区、天目湖国际云数据中心等,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云基础设施,融合贯通基础网络与物联网设施,面向社会提供便捷、高性能的数字化智慧服务。

  城市大脑智能化。全力打造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建立常态化项目信息上报机制;融合共享城市数据资源,打造感知、联结、计算、运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公共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建设人工智能中枢、区块链中枢,支撑城市各类智能化场景应用;构建平台化、标准化、组件化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运行问题的快速、精确处理,满足城市运营中各成员不同需求。

  城市管治精细化。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等智能化技术,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等目标,形成数据共享、响应联动的智慧治理机制,打造融合互通、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协同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科学治理、智慧治理。

  惠民服务便捷化。完善智慧医疗医保、智慧交通出行、智慧就业社保、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民生服务;基于统一门户网站、统一APP、统一热线构建智能化生活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零距离、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坚持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网络服务规范化。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网络信任体系,规范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策略,增强网络管控、监测预警、应急协同调度等防护能力,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信息安全风险;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完善网络数据安全监测发现和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对网络数据专区的安全管控,在深化网络数据融合应用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智慧城市网络服务规范化,网络安全态势可信、可控。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智慧城市架构体系基本完善,智慧城市全面提能,数据要素高效流转,智能设施广泛覆盖。紧跟“532”发展战略,融入常州“十四五”发展规划,发挥“长三角中轴枢纽”区位优势,融入苏锡常都市圈;基本形成城市科技开放创新生态,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形成全国有特色的动力电池、高端不锈钢、智能电网、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基本建成根基强韧、高效协同、蓬勃发展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有机体,有力促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全国数字化建设走在前列的标杆城市。

  (二)具体目标

  1.近期目标(2021-2023年)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惠民服务智慧便捷。深化“一网通办”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入口、统一预约、统一受理、统一赋码、协同办理、统一反馈,助推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促进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国家另有规定等情形外,实现全部事项支持“全程网办、全域通办”,并形成覆盖城乡的信息服务体系。在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社区生活等领域全面推进智慧化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民众。

  统筹规划数据资源,强化平台支撑能力。完善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资源统筹管理,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加快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集成运用;加强各类主题库、专题库建设和数据汇聚,完善智慧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机制,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提高公共数据社会化利用水平,帮助行业与基层构建完善的数据应用体系,形成对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等领域的信息支撑能力。

  落实强化网络安全,提升系统防护能力。将网络系统安全纳入智慧城市整体安全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体系,明确不同数据安全级别的技术和管理防护措施,落实数据安全监测发现和应急处置体系;建立与智慧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确保对智慧城市网络系统的全面保护;探索构建零信任框架下的数据访问安全机制,强化对数据专区的安全管控,在深化数据融合应用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对涉及重大民生及公共服务的重要系统建立安全防护机制,保障数据灾后恢复。

  提升信息基础能级,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全市光纤网络建设,实现100%光纤网络入户率;升级政务网络和商务楼宇网络宽带接入能力达到万兆级,城乡深度覆盖4G网络,规模化部署商用5G网络,规模化部署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高速通信网、电子政务网、物联网等基础网络传输体系;大力发展基于对象标识符(OID)的数字化城市标识体系和基于天空地全面感知、全域操控的城市运行智能感知体系。

  高效便捷治理城市,提升一网统管水平。通过天空地立体感知监测、网格采集核查和市民主动参与治理等方式,完善社会应急参与体系;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集成城市体征监测、态势感知、大数据建模分析、经济运行、应急协同、指挥调度等功能,全时空协同处置城市运行各类事件。整合现有安全生产数据、平台和系统,提升跨部门、跨层级的安全生产联动联控能力;利用工业互联网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安全生产协作,加快形成安全生产业态。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大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全社会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的一网整合协同调度,构建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网格平台,提升网格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快形成数据共享、响应联动的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远期目标(2024-2025年)

  推动溧阳市智慧城市深度发展。完善城市智能化建布局,实现社会发展信息化。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引领企业信息技术创新,将智慧化应用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融合。落实政务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平等、普惠的惠民服务;完成城市数字化统筹规划,发展科学精准的城市治理模式;打造数字化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核心,保障数字空间安全可控;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实现“长三角智慧运行标杆城市”战略目标,带动地区智能化发展。

image.png

政办发4(发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