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海东市落实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10月21日

  海东市落实2022年青海省促进

  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青政办函〔2022〕160号),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工作,增强发展新动力,现结合2022年省考市目标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新海东发展定位为统揽,树立战略眼光,科学谋划,尊重价值导向、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超前谋划的思路。有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发挥数字经济在“四地”建设中的乘数效应,加速城市数字化进程。

  (一)具体目标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22年底,力争建成1300座5G基站,基本实现政务、教育、金融、医疗等垂直行业应用区域、交通枢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大数据产业有序发展,大数据中心机架数超过5000个。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到2022底年,培育形成6家以上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类企业,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

  ——服务业数字化水平稳定发展。到2022年底,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的转型提升作用显著,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以及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数字化商贸业、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一批亮点突出的示范应用,全市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

  二、重点工作

  (一)夯实基础,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1. 完善基础通讯网络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化共建共享,推进社会各类资源与通信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促进通信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减少重复建设。积极推进光缆路由优化改造,降低出市路由延时。部署支持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LTE(长期演进)移动互联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市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国网供电公司)

  2. 加快“新基建”建设。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加快城市物联网建设进度,推动移动通信行业与交通、市政等其他城市公共设施共享。推进公路、电力、建筑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加快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全方位普查各类设施基础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城市数字化治理提供有力保障。(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市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国网供电公司)

  (二)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3. 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园。紧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署及零碳产业园建设等契机,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依托大数据产业园着力推动工业、农业、交通、电子政务、惠民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大力推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二期项目、易华录城市数据湖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承接软件开发、基础电子材料等行业的产业转移,引进培育大数据服务企业,建设完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4. 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提升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软件企业、加快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的解决方案研发,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设计开发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责任单位: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三)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5. 推进青海拉面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我市拉面产业发展基础,建设青海拉面产业总部基地。通过搭建青海拉面数字化平台总体架构,赋能拉面供应链企业和门店组织升级,推进拉面产业运营数字化,带动我市及全省的拉面食材、特色产品通过拉面终端门店和渠道,运用大数据基础和互联网,对分布全国各地的我市拉面企业和从业人员,实现面向全国的异地管理和服务。同时以拉面经济辐射带动我市土特产外销;以“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牛羊肉育肥基地和现代化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拉面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共同发展;扶持建立农畜产品保鲜、冷藏配送基地建设,延伸拉面经济产业链。(责任单位: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 推进农林牧商品交易平台建设。鼓励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利用交易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及AI鉴真防伪等技术,通过“线上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线下产地交易集配中心”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收购网运营体系,采用线下展销中心、实体专卖店、商超渠道、网红直播带货和数字平台展销等多种销售模式,打造不同消费场景,促进平台经济发展。(责任单位:河湟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体旅游和广电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四)数字赋能,建设宜居宜业智慧城市

  7. 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省级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强化信息化在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区域监管监控、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推进“天眼”“雪亮工程”等建设,提高综合分析、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群防群治等能力,实现对城市立体防范处置。通过大数据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

  8. 推进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立足青海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生态立省战略,结合海东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感知环境质量、环境业务过程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数字生态平台建设,实现智慧环保云支撑平台、支撑污染源监控、环境预测预报、环境监察、公众参与的全程智能、数字化管理平台。(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9. 推进河长制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河湖数据资源库为核心,充分整合利用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等各部门河湖数据资源,整合建立“河长制”运行监管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日常工作管理平台,形成围绕河长办公室为指挥调度核心的“一中心、N平台”信息化监管体系,开展河湖治理绩效监管,提升各级河长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10. 做优河湟文旅平台。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发挥全市自然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特色优势,依托河湟文旅平台,加大“一部手机游海东”应用深度,运用互联网积极宣传海东旅游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化旅游管理、旅游服务与旅游营销体系。充分利用平台经济,发挥好文化旅游推动青绣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青绣从展品向商品转变、产品向产业转变。(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海东数字经济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统筹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各县区、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实际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本年度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并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

  (二)促进数字人才引育。支持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数字经济相关学科建设。鼓励各类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培训数字经济各细分领域实战人才。定期从全市选送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科技及管理人员前往东部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及时跟踪掌握最新前沿技术、商业范式、治理模式。鼓励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高端人才来我市工作创业。

  (三)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项目招商,通过举办推介会、主动拜访沟通等方式,积极宣传海东水电资源丰富、电价低廉稳定、气候适宜、政策优惠等优势,力争国内外大数据企业在海东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机构、结算中心、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吸引更多大数据企业签约落地海东。加强与大数据行业协会和已入驻互联网企业的沟通联系,推进关联企业招商、抱团发展。

  (四)健全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云平台安全管理,加强网络空间实体身份管理。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情报共享、研判处置和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线,加强重要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