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政务公开与舆情回应工作,切实加强与网民沟通互动,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处室、单位仍存在重视不足、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我局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政务舆情回应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政务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机制,落实回应责任,按照“集中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统一反馈”的原则办理政务舆情回应,扎口管理在12333咨询中心,由该中心明确专人负责“鼎鼎有民”、“宿迁12345论坛”、《西楚网》“政行风热线”、宿迁人社门户网“民生倾诉”板块、人社“二微一端”等涉及我局政务舆情的值班监测和交办、处理,按职能分工交相关处室、单位承办。政务舆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处理和回复,一般政务舆情由各处室、单位负责人审核把关后进行处理和回复。重点敏感类舆情由分管领导牵头,召集有关处室、单位进行处理回复。特别重大的舆情,由主要负责集中会办、指导、督促做好舆情回应工作。
二、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鼎鼎有民“与”宿迁12435“论坛事项办理回复效率的通知》(宿政办发 [2014]134号),严格按照“41126”要求,即对能够直接答复的,在4小时内答复;对无法直接答复的、需要调查核实的,必须在1小时内给予知晓性回复,原则上12小时内办结并正式回复,特殊情况须经12333咨询中心报市政府“365”平台管理员批准后方可适当延长,但最长时间不得超过6天。各处室、单位要对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对热点问题提前预判,要按照快速办理的原则,不断提高办理回复效率。对涉及各处室、单位的政务舆情,要积极应对,及时化解,在规定时间内处置,及时向网民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加强正面引导,不给舆情留下发酵时间,避免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
三、提高政务舆情回应质量。各处室、单位要切实提高政务舆情回应质量,回应内容应围绕网民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认真予以调查核实,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切实做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赢得公众理解和支持。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不回避,不遮掩,不推卸,不敷衍,积极主动回应网民关切,认真解决网民的合理诉求,正确采纳网民的意见建议,理性回应网民的呼声,在网络平台展示出亲民务实的优良作风和负责任的部门形象。
四、建立潜在舆情隐患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潜在舆情隐患风险风险评估制度,切实提高我局潜在舆情隐患预警能力。各处室、单位在要强化舆情风险意识,严格落实重大决策事项稳评、会商制度,重点盯住人事考试、企业欠薪、军转干部稳控、利益群体信访和网络安全等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领域,及时梳理排查,科学研判舆情风险,提前制定处置预案,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避免舆情隐患演变为舆论热点。要按照“预防为主、随查随改、定期报告、特事特报”的工作要求,于每月20日前填写《宿迁市人社局潜在舆情隐患报告表》(见附件二)报局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综合报送情况,每月25日前形成全局潜在舆情月度分析报告报告报市委宣传部。
五、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各处室、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要增强公开意识,主动公开信息,转变理念,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要加强政策解读,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政策措施调整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在文件发布的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报纸答记者问、门户网站政务专题、政务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解读宣传。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网上舆论热点、网上谣言或不实信息,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发出正面声音,公布事实真相,快速抢占网络阵地,掌握话语主动权,切实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走向。
六、加强12333信息舆情联动。进一步健全完善12333与各处室、单位的信息联动机制,充分发挥12333服务局系统宣传咨询的作用。各处室、单位要加强与12333的实时对接,将最新出台的文件、通知等相关资料及时提供给12333,便于12333熟悉了解各项政策业务,统一答复口径。要针对阶段内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安排业务骨干对咨询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咨询员政策水平。12333要积极主动与各处室、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第一时间收集和了解最新政策,并将政策知识及时充实到12333知识库里,发挥知识库最大效应。同时,要以12333服务大数据为核心,及时梳理总结和反馈咨询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服务业务决策。
七、建立网络舆情督查考核机制。对各处室、单位政务舆情的办理、回复、处置等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回应回复不及时、办理不认真、处置不得力导致工作被动、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将视情给予通报批评或效能问责。
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