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各部门按计划分别检查,现在变成多家单位协同上门、一次完成,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企业经营发展!”日前,某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展示手机里“皖企通”平台的检查评价界面时由衷赞叹。

  这番感慨,道出了众多经营主体的心声。今年以来,雨山区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引领,创新运用“加减乘除”法,推动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企业与群众。

  做精加法,法律服务“近在咫尺”

  在银塘司法所,全市首个“涉企行政复议联系点”成为企业的“法治管家”。“行政复议在这里就能解决,省时又省力!”通过调解成功化解行政争议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该联系点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涉企复议案件8件,实现涉企行政争议化解端口前移、重心下沉。

  走进以和谐理念命名的“共饮长江水”调解室,调解员正在耐心化解一起因房屋装修引发的邻里纠纷。“调解员既讲法理又讲情理,我们双方都很满意。”当事人李女士说。雨山区还创新打造“春满格林”“雨润秀山”“称心如苑”“暖心茶”等特色调解品牌,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552件,调解成功率达99%,涉及金额744万余元。

  做优减法,涉企检查“一次到位”

  “我们推动‘综合查一次’改革,核心是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区委依法治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雨山区已梳理形成50项重点行业联合检查事项清单,49条涉企检查计划全部纳入统一登记管理,从源头上避免了重复检查、多头执法。

  “无证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通过数据共享、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等方式,雨山区495项证明材料免提交率达96.8%。“过去办事要准备一堆材料,现在大部分证明都不用提交,确实方便多了。”刚办完业务的市民王女士满意地说。

  做强乘法,法治赋能“破局焕新”

  法治手段在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上展现出强大效能。通过对部分停滞项目导入专业法律程序,有效促进了存量资源盘活,曾经的“城市伤疤”在法治轨道上重获新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雨山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雨山区持续推进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已兑现问题线索23个,兑现金额478万余元,以政府诚信赢得企业信心。普法宣传阵地不断拓展。“师专1958”普法夜市让法律知识在烟火气中传递,向山宪法公园成为市民寓教于乐的法治课堂,“雨益企”“法官妈妈e站”“雨伞·晴”等特色品牌,推动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

  做实除法,破除壁垒“优化环境”

  针对法治建设中的短板弱项,雨山区精准施策、系统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和模拟考试,行政执法考试通过率提升至98%;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区政府负责人逐案调度,有效防范败诉风险;万人调解率大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探索推行“政府总法律顾问制度”成功纳入市级法治领域改革试点项目,《推进更高水平法治雨山建设行动计划》明确的20项行动任务,已分解至32家区直部门,法治建设步入系统化、规范化新阶段。

  “法治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雨山区司法局局长沐兰琼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努力让法治成为雨山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从“多头检查”到“一次到位”,从“群众跑腿”到“数据共享”,雨山区用一项项扎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法治动能,书写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新篇章。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