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围绕九大专项行动提出41方面重点任务。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级部门、各区县聚焦九大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集中展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营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特开设“百花齐放优环境 百舸争流向优行”专栏,持续推出市级部门和各区县落实九大专项行动改革举措系列报道。

  本期刊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案例。

  重庆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数字化建设为核心、集成协同为关键,着力打造覆盖经营主体准入、准营、迁移、退出全生命周期的“渝悦易企办”服务体系。通过系统性流程再造、全方位数字赋能、深层次审管协同,构建“准入畅行无阻、准营便捷高效、迁移无缝衔接、退市平稳有序”一流市场环境,为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破界革新”集成改革,提升准入准营新高度。迭代升级企业开办服务,持续优化“一网通办”平台,实现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和银行账户获取等事项集成办理、一日办结。优化名称登记管理,成为全国8个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本地登记省市之一。提升外资服务水平,推行涉外公证文书川渝互认互用和外资主体资格证明中西部7城市互认互用,实现“一次公证、多次使用、七城通用”。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率先开展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取消迁出地登记机关同意环节,市域迁移环节压减87.5%,川渝迁移提速67%,按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清单外领域实行“非禁即入”,畅通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排查归集机制,加强市场准入规范管理。

  (二)“数字赋能”智慧服务,塑造政务服务新范式。拓展“一件事”应用场景,实施企业开办、变更、迁移、注销等“一件事”高效办成。深化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30余个部门、23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深度应用。建设“渝企在线”应用,优化智能填表、预审引导、实时反馈等全链条便捷功能,大幅提升登记注册数字化服务覆盖面和便捷度。

  (三)“创新智管”审管协同,构建服务型监管新格局。健全准入风险监测,完善登记注册监测预警模型,严把市场准入质量关。构建“六个双”审管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涉企信息精准推送、过程可溯、结果实时反馈。推行“沙盒监管”机制,为“四新”经济留足包容审慎发展空间,推动监管模式从“严管严控”向“服务赋能”转变。

  (四)“精准培育”转型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立个体工商户“分型梯次培育”和“名特优新”体系,优化“个转企”服务,实现公积金、烟草、食品经营及生产许可等事项一体办理,引导1.13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春笋”计划,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标准型企业及企业首席质量官,助力经营主体转型升级。

  “渝悦易企办”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聚焦经营主体准入、准营、迁移和退出等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以系统性流程重构、全方位数字赋能与深层次服务型监管为核心驱动力,探索破解准入不准营、迁移注销难、监管协同弱等长期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提升。新设企业一日办结率99.99%,全程网办率99.61%,登记注册更加便捷高效。电子营业执照深度运用下载量超140万户,累计应用685.1万次。便利1327件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本地登记”。有效减少重复检查6000余户次

  (二)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84.91万户,居直辖市首位。企业占比31.7%、企个比0.47,居西部第一。每千人拥有企业38.23户、同比增长2.81%,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四新”经济企业61.8万户,占企业总量50.7%。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90.6,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84.28分、连续两年居全国前三。

  (三)区域示范效应持续彰显。企业信息变更、川渝跨省迁移2项“一件事”改革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经验案例库,川渝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获国务院办公厅推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风状况监测评价居全国前列。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