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全方位、立体式推动《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学习宣贯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开展实地检查,同时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点、财经工作监测点、营商环境观察点等作用。”
……
10月22日,在嘉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市政府报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报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精准锚定下一步方向。
通过“立法+监督”双向发力,推动《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纸上”走向“实处”,只是市人大常委会深耕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立足法定职责,以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实际行动回应企业期盼,用人大履职的“精度”和“温度”,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保驾护航。
立法护航
用“硬手段”提升“软实力”
不论是企业还是商户,若是一天要应付好几拨检查,既耗费精力又影响正常经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问题,2018年3月,嘉兴首次提出“综合查一次”。2023年8月,嘉兴启动“综合查一次”立法工作。
组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经过重重难关,终于在今年1月1日,经省人大批准的《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涉及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共十四条,首次以法的形式明确什么是“综合查一次”,如何开展“综合查一次”,并针对协同开展行政检查过程中的重点事项进行了规范,旨在通过立法加强检查协同、提高检查效率、减少检查次数、缩短企业迎检时间,科学统筹各类行政执法事项,避免重复检查、随意检查扰企扰民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各类检查明显少了!”浙江万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琳佳对这项改革举措赞不绝口,“现在几个部门联合上门,一次就把该查的都查完,省了我们不少事。”
监督问效
用“真举措”破解“难堵点”
与31个政府责任部门签订责任清单、146名企业家代表参与“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卷调查、举办280余场政企恳谈会活动……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报告中,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清晰轨迹与扎实成效。
今年5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政府及部门汇报、实地检查和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开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检查。
“企业是什么时候入驻的?”“目前有什么困难吗?”7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玲慧带队赴嘉兴港区开展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先后走进浙江蓝箭航天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等地进行实地检查后,高玲慧对嘉兴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并强调要咬定目标、保持定力、充满信心、沉着应对,进一步推动条例落地落实。
在持续推动条例落地见效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为契机,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印发《嘉兴市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方案》,明确了12方面工作要求和30项责任清单,谋深谋实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我们将紧盯当前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难点,以更实的监督举措、更严的跟踪问效,破解企业发展堵点难题,为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倾听心声
用“零距离”凝聚“向心力”
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期盼什么,终究要听企业自己说。
4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落实省人大决定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会,11位企业家代表与市领导齐聚一堂,用在烈火真金中淬炼的创业故事,诠释着企业发展的精神密码。会上,企业家代表围绕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畅所欲言,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认真倾听、逐一记录,“面对面”沟通、“实打实”回应。
为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市人大常委会向全市企业家发出倡议:坚持立根铸魂,做新时代精神传承者;突出创新驱动,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恪守诚信为本,做嘉兴品牌创造者;拓宽国际视野,做开放合作开拓者;勇担社会责任,做共同富裕践行者。
高玲慧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强化立法保障,为依法保护企业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驾护航;依法有效监督,为精准服务企业家、优化市场环境赋能增效;营造良好氛围,为有效激励企业家、提振发展信心加油续力,为嘉兴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家精神传承弘扬贡献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