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抓手,通过流程再造、主动帮扶、分类执法、多元科普四项关键举措,完成从“监管者”到“服务者”的深度转变,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同时,为区域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推动营商环境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流程再造,跑出审批“加速度”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聚焦企业审批,对项目环评报告编制、技术审查、行政审批全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将原本分散的审批环节整合为“一站式审批”。
今年,区生态环境局成功落地全市首个生态环境领域“三证合一”审批试点,将三项独立的行政许可事项合并办理,实现“一次申请、一口受理、一同审查、一证批复”。此项改革成效显著,审批用时从原来的95个工作日缩短至11个工作日,帮助相关项目提前4个月投产,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主动靠前,当好企业“环保管家”
为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顺义区生态环境局专门配备4名项目帮办专员,针对企业在环评编制、治理技术、环境管理等方面需求,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周期中的环保难题。
同时,区生态环境局建立2025年重大投资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对龙道河滨水空间提升工程、龙湾屯供水厂及配套管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全周期跟踪服务。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为各类建设项目提供“一对一”环评服务36次。
分类施策,实现执法“刚柔并济”
在环境监管中,顺义区生态环境局探索污染源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构建“非现场监控+现场精准核查”执法体系。
通过每日实时监控排污单位排放数据,精准掌握企业污染排放动态,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其中,对于守法合规、信用良好的企业,落实“无事不扰”原则,助力企业安心生产。对于餐饮、汽修等民生相关行业,开展靶向精准帮扶。
技术人员深入企业排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固废危废贮存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目前已推动50家餐饮单位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升级改造。
多元科普,构建环保“共治格局”
为提升企业与公众环保意识,顺义区生态环境局搭建多维度宣传服务体系。
开展“送法入企”特色活动,通过“执法骨干授课+企业经验分享+现场观摩”模式,为10余家企业解决环境管理难题;借助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节点,邀请市民、学生及企业代表走进生态环境监测站、生活垃圾处理厂,直观了解环保工作流程,搭建政民互动桥梁;依托“顺义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企业创绿指南》等政策科普内容,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扩大“三证合一”改革适用范围,优化监管方式与宣传模式,让环保服务既有审批速度,更有帮扶温度,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