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围绕全省加快打造“落地快、发展好”营商环境品牌,以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要求为抓手,持续探索兼具实用性与普适性的“西安经验”,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模式”,以更优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的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展厅内,一幅“中哈农业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合作图景,彰显着营商环境优化背后的“外向型价值”,这里既有“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高效便利,也有“政策兑现进大厅”“出口合同定制标准化”等辨识度十足的改革举措,为企业拓展国际合作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企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这里聚焦建设项目从拿地到投产的全周期重点环节,以“四即”集成式改革,生动展现了项目全周期服务保障的硬核实力,以刚刚上市的西安奕材为典型样本,西安高新区通过全链条、全周期的精准服务,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不仅助力项目一期实现12个月内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跑”,创下业内建设速度新纪录,更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通过“以投带引”,持有奕斯伟拟上市主体股权,浮盈近5倍,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雁塔区政务服务中心,聚焦构建便捷高效的企业政务服务体系,这里搭建了“1+8+283+N”全域服务网络,实现“身边事、身边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体验。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区90.08%的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90.04%的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89项政务事项实现“一证(照)通办”。
在近期省发改委在全省推广的2025年第二批40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中,西安推行“全程代办+容缺受理+提前介入+并联审批”模式压减审批时间等7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入选经验做法数量为全省最多。与此同时,在刚刚公布的全省首批17个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中,我市雁塔区、未央区、高新区、浐灞国际港成功入选,占比近四分之一,成为名单中的“亮点区域”。不仅彰显了西安四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更标志着陕西以“一品牌、一机制、一平台、一热线”为核心的“四个一”工作体系,已从顶层设计全面走向实践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成果。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营商环境总体呈现“快、好、强、升”四个特点,截至8月底,全省实有企业166.7万户,同比增长4.3%;今年1-8月,全省新设立外资企业263家,实际使用外资39.7亿元。
今年,我市还上线了“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自上线以来,“码上举报”收到诉求1937件、受理交办668件,“码上监督”归集数据6328条,推动解决企业诉求177件、项目堵点143个。“科技+监督”模式筑牢公平市场根基,成为西安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硬核”实践。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更优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大抓改革、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系统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周到、更加便捷、更加舒心的服务保障,为全省加快打造“落地快、发展好”营商环境品牌贡献了西安力量。我市将进一步系统总结并推广政务服务提质、监督保障强化、企业服务增效等领域的硬核举措,持续探索兼具实用性与普适性的“西安经验”,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模式”,为全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西部城市的智慧与力量。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