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作为我市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职责。
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海口市综合服务热线12345管理中心党总支)、3个党支部(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支部、海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党支部、海口市信息中心党支部),共有党员88人。
自海南自贸港先锋行动启动以来,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围绕市级“先锋铸魂、机关先行”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学标杆、组织树标杆、业务创标杆”三大行动,推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工作提能增效,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势。
党员学标杆
对标先进强党性、提能力
以党员能力提升为核心,推动党员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1.突出政治建设,打造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员队伍
聚焦先锋行动“政治铸魂”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重要论述,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专题读书班2期、青年理论学习6次。通过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开展专题研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不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站位和理论素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突出示范引领,打造担当有为的党员队伍
持续深化党员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员先锋岗”机制建设。将局机关及下属单位20名优秀党员干部安排到政务服务大厅、企业服务中心、12345热线部门等主阵地15个重点岗位,常态化开展轮值工作,让党员干部在一线亮身份、作表率、践承诺。组建党员帮办代办服务团队,通过肩并肩、面对面、上门帮办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等帮办代办服务1600次,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同时,开展“营商环境大讲堂”“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安排12名党员业务骨干主讲带练,累计举办大讲堂5期,开展业务大练兵60次,以“传帮带”模式带动全体干部职工提升服务水平,在全市营商系统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3.突出作风建设,打造廉洁自律的党员队伍
把省委先锋行动清廉机关建设要求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建设深度融合,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过程。一是开展清障护航专项行动,聚焦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排查督办。抓严专项整治,印发政务督办单、负面通报12期,进一步清朗行规行风。二是进一步深化“清廉窗口”建设,严格执行“七个一”“六部曲”;完善常态化巡查全市 51 个政务场所,发现并整改问题 348 个;发布规范中介服务活动提示,联合公安部门加强巡察;约谈10名违反工作纪律人员,修订窗口及派驻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强化监管,全面规范政务服务行为。三是创新构建 “嵌入式监督” 模式,贯通衔接“监督一张网”,通过有效监督倒逼干部作风转变,切实解决企业群众的痛点难点。
组织树标杆
对标企业群众需求解难题、优服务
在自贸港先锋行动中,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工作标准。特别是当前,面对多部门交叉、跨领域叠加的治理难题,传统单个部门“单兵作战”模式难以突破。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以党建联建共建为核心纽带,主动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构建“党建+业务”协同攻坚机制,变“坐等企业上门”为“走进企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同频共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群众身边无小事,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通过“开门搞教育”调研了解到老年人在长者饭堂就餐资格申办需要跑多次的问题,与市民政局开展联建共建、重塑业务流程,从原来的进多门、跑多次到现在“只跑一次或不跑动”即可申领就餐资格;从需要刷卡登记才能就餐到现在的“指尖办理、刷脸就餐”。目前,已覆盖全市62家长者饭堂,为1795个老人就餐提供了便利。聚焦12345热线反映的水、电、气、噪声及挪车等五大民生热点,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党组织协同开展专项治理,推动高频诉求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让广大群众在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和“六个之城”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坚持同题共答,以“非标+标准”服务模式解决企业多样化需求
如针对企业“非标准化”需求,与龙华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等多部门党组织联合成立党员攻坚小组,依托联建支部开展跨部门业务研讨,聚焦项目审批难题,将加氢站审批“非标”个案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流程,并在全省首创推出“制氢加氢站开办一件事”服务。
3.坚持同向发力,着力规范解决营商环境共性问题
持续深化制度建设,重塑海口政务“3+3+18”制度体系,优化办成事制度机制。同时,以学习教育整改整治行动为契机,系统梳理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问题和改革发展的堵点问题,举一反三,完善长效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聚焦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缺乏指导服务,创新推出“监管服务一件事”,发挥统筹全市营商环境协同职责,建立“事前指导预防、事中审慎监管、事后优化提升”服务机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监管要求、合规指引等整合为“一张清单”“一次性告知”,梳理形成27个重点场景清单、15个关键领域清单,指导帮助企业守法合规经营。针对市场主体投诉政府部门违约失信、“新官不理旧账”等共性问题,开发海口合同履约监管系统,联合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等部门,构建“流程闭环、监管系统、风险可控”的合同履约智慧监管体系,助力诚信海口建设。
业务创标杆
对标高质量发展拓新径、提质效
在党建引领下,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着重把自贸港先锋行动的内涵要求融入业务全流程,以深化“先锋建功”为抓手,在系统内组织开展“三大行动”,推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1.开展“我为优化营商环境作表率”行动
以“法治会诊+党员攻坚”双轮驱动,高效推动营商环境历史投诉件办结。构建“府院联动、纪法衔接、条块协同”的法治会诊机制,组织司法、行政、纪检等部门及专家开展会诊30余次,为疑难案件提供专业支撑。同时,党员先锋队下沉一线,以“党员包案+现场办公”模式,对投诉全程跟踪、闭环管理。目前已推动办结888件,办结率85.6%,累计兑现财政欠款约5.54亿元,解决涉及1496.69亩土地的开发、调规和办证等问题,有力推进了营商环境表层修复和深度优化,更好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2.开展“我为提升政务服务当先锋”行动
一切工作都是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先锋行动中,大力推进“免证办”“便民简证”和“零跑动”等一系列行政审批改革,让企业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一是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数据赋能打破部门壁垒,将多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一件事”,累计上线109类主题服务,总办件量超101万件,覆盖超70万个企业及群众,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二是全国首推“一照(证)通行”改革,形成“一码集成”精准“企业画像”,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减少企业办事时间。我市已推出27个行业主题服务目录以及涉及民办非企业登记证的5个行业主题服务目录;“一照(证)通行”办件量达7.8万余件。三是在全省率先实施“信用+审批”改革,实施信用“红、橙、蓝、黑”等级审批,2025年共产生约22万个信用数据,累计提速85%,环节减少73%,惠及企业群众21.6万个,以数据赋能审批提速,有效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3.开展“我为深化数字治理探新路”行动
以培育椰城数字先锋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主动投身数字治理一线,将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入基层工作场景。深化基层“一表通”推广应用,琼山区在全省试点成效显著,达到四减三增(减填报渠道、减报表数量、减重复报送减填报时间、增数据共享、增部门协同、增工作效能)的成效。将1573份报表(数据项7856个)精简整合至152份(数据项2241个),压减率达90.3%、71.5%;全市推广后,完成34家市级、143家区级单位1308张报表梳理,拟纳入系统284张,压减率78.29%。有效解决了基层报表多、反复报等痛点问题,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下沉一线为老百姓办实事。
海南自贸港先锋行动启动以来,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以先锋行动引领业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企业和群众的期待。“信用+全链条”“海口市集中制证一件事创新改革”等15项改革经验获得国家、省级多项荣誉,海口市自贸港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综合表现全省第一,今年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获评海南省担当作为先进集体。
下一步,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机关党委将继续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提质效、三年出品牌”的思路,继续深化“三个标杆”成效,为自贸港封关运作、打造“六个之城”提供有力的营商保障。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