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启动“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由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燕添介绍“十四五”时期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黄燕添用“实力”“动力”“格局”三个关键词回顾了厦门这五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厦门始终牢记嘱托,推动“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加速跃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与创新双轮驱动
厦门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6384亿元增至2024年的8589亿元,人均GDP从12.4万元提高到16万元。以全省1.4%的土地,贡献了全省14.9%的GDP、26.8%的财政收入和46.9%的外贸进出口。
产业能级实现跃升,“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0.3:36.6:63.1。数字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9.7%,培育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3个新千亿产业链群。
创新动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5件。高能级创新实验室成果显著,如翔安创新实验室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九价宫颈癌疫苗获批上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47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
改革试点释放强劲动能,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厦门以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累计形成60余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29项获国家部委推广。全球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发布,助力企业海运成本降低70%。混合产业用地灵活转换、环境准入集成改革、“不停运办证”等举措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海洋、农业碳汇交易量走在全国前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通过房票制度、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超300亿元。“厦门数据港”建设推进,率先全省成立数据资产登记中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撬动金融资金超3300亿元,惠及企业超1.8万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拨付资金64.8亿元,惠及企业超5万家次。“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减少53%的申请材料和90%的跑动次数。全市企业类市场经营主体数量自2024年跃居全省第一。
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全球链接格局
厦门统筹推进海港、空港、陆港“三港”联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五年投资超1850亿元。福厦高铁开通,实现5小时通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启用,翔安国际机场计划2026年底通航;海运航线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高崎机场通航境内外134个航点。
开放平台的作用凸显,金砖创新基地签约138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超620亿元。“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148条。制度型开放先行示范效益彰显,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化工级重晶石粉厦门港出口量占全国六成。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内外贸一体化等多项国家级试点,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较2020年增长超12倍。投洽会等平台五年累计新增境外投资项目796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294家。
五年来,厦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缩小至2.09。五年新增32.9万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新增13.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布局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密度全国最高,实现岛外各区至少有一家高水平医院。人均预期寿命达83.6岁。这,就是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的幸福之城,给予市民最温暖的回馈。下一步,厦门将全力谋划“十五五”规划,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厦门经验与力量。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