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共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和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海南自贸港第二十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和解读近期梳理出的7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中共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关继荣介绍,2018年“4·13”以来,海南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以制度集成创新激发改革活力,先后共有260余项改革和制度创新成果得到国家层面认可。近期,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我省“水上旅游(游艇)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和“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2项案例成功入选。
9月25日,省委深改委暨自贸港工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一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至此,海南自贸港已培育形成21批173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其中82项得到国家层面认可,37项向全国推广。今天发布的7项案例,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改革成色足。这批案例基本上都是探索性、原创性、自我革命性的改革创新成果,一些改革动真碰硬触碰利益、大刀阔斧打破沉疴积弊,一些改革创新举措填补国内空白或做到同领域最好,是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持续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鲜明写照。二是示范意义强。这批案例有的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有的是部省联动、甚至跨省联动合作的成果,还有的是省市县协同、跨部门合作创新,都是多方努力、同题共答探索培育形成的成果,具有复制推广意义,为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创新作出了示范。三是涉及领域广。这批案例既有产业园区、地方院校的改革创新,也有生态环境、营商环境领域的改革创新,还有政府治理体系、人大监督系统、大群团工作的改革创新,展现了海南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活场景。
第一项案例是地方医学院校综合改革“海医方案”。提供单位是:海南医科大学、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编办,海口市。这项案例是海南医科大学(海南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海医)以事业单位改革为牵引,动真碰硬、大刀阔斧推进全方位、系统性综合改革,创新构建“党建引领、系统协同、育人为本、产教融合”的现代医科大学治理体系,打破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冰,加快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打造医学国际交流合作高地。2024年以来,海医综合改革成效获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力度之大、成效之快、改革之稳超出预期,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等改革经验在省内高等教育领域推广,为提升地方高校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提供了重要示范,已吸引国内10多所高校前来学习借鉴改革经验。
第二项案例是湘琼产业园构建区港联动合作发展新模式。提供单位是:东方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这项案例以海南、湖南两省跨省合作共建的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为载体,通过完善合资公司组建、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利益分享、地方标准互认等机制,形成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为链主、申亿精密等上下游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突破传统“单向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合资公司“自主造血”与两省利益分享机制,在全国率先联合发布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相关地方标准,助力企业开拓全球再制造市场,实现“借港出海、合作共赢”。2024年10月,该案例入选工信部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模式案例。
第三项案例是冯家湾近海渔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提供单位是:文昌市、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农业农村厅。这项案例率先探索“多层立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统一深海取水与尾水集中处理+生态退养+种业集成”近海渔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全国首创国有设施农用地地上设施所有权登记办法和国有设施农用地出让制度操作细则,系统制定涵盖产业规划、要素保障、农业投融资、水产综合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推动近海渔业“上楼养殖”集约化转型。深入推进生态修复与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布局,搭建种业平台开展种业“芯片”攻关,打破国外种源垄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为我省坚持“向种图强”“向海图强”、推动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作出示范,走出了一条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2023年,该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督察成效典型案例和农业农村部现代设施农业投融资模式案例。2024年,以冯家湾产业园为核心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
第四项案例是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双向衔接体系。提供单位是: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海口市、三亚市。这项案例充分发挥我省“多规合一”基础引领作用,创新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双向衔接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专项立法,率先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制度体系,率先试点将声环境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通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规划编制、用途管控、信息平台建设有效衔接,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各有侧重、共享共用、协同发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海口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助力三亚环境执法监管两项创新做法被生态环境部面向全国推广。
第五项案例是以地方立法保障精准高效涉企行政检查。提供单位是: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以及海口市、五指山市。这项案例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海南省涉企行政检查条例(试行)》,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涉企行政检查的部署要求和海南的地方实践上升为法规制度,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将“无事不扰、有需必应”服务理念固化为法规规范,创新行政检查业务改革和数字赋能联动支持机制,通过跨部门综合监管、一张清单管检查、综合查一次、亮码检查等有力举措,构建透明监管、风险分析和信用分级分类治理监管机制,依法保障行政检查权威高效公正,为全国涉企行政检查提供“海南经验”。该案例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在其内部刊物和官方网站上刊发相关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第六项案例是“五会合一”统一战线大群团改革模式。提供单位是:省委统战部、省委编办、省五会联合办公室。这项案例坚持“大统战+大群团”改革方向,以职能整合、资源贯通、工作优化为目标,把具有同质外向属性的海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海南海外联谊会、省台联、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海南欧美同学会(以下简称“五会”)办事机构合并设置,从机构设置、职责配置和人员力量配备三个方面加强统筹,创造性推进“五会合一”改革,有力提升了统战工作的整体效能。这一改革举措在全国统一战线领域启动最早、最有力度、最为彻底,在全国省级层面群众团体改革中整合规模居首、领域跨度最广,为全国统一战线群团组织改革探索了新路径。
第七项案例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关口前移。提供单位是: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财政厅。这项案例在全国省级人大中率先通过立法明确部门预算预先审查工作机制,打造横向联通财政等经济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区三级人大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通过场景重构与数字化赋能,动态监督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实现预算审查监督关口前移,推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走深走实。该案例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充分认可。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海南将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封关运作“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首战必胜”目标,用“制度”的迭代升级,持续打好政策优化和服务保障组合拳;用“集成”的改革路径,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性、综合性改革;用“创新”的破题之策,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影响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改革创新成果,努力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