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红墙边的幸福西城。西城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西城区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与成效?
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梅英:
近年来,西城区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面对标“北京服务”,以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为引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诉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具体做法和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拓展营商环境的优质供给。在政策供给方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面修订18项产业政策,形成覆盖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的政策体系。在服务供给方面,正式上线“西城企事通”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快捷办事等“一站式”服务;升级推出《服务管家工作指引》2.0版,“一企一策”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在市级企业服务质效监测中,西城区连续13个月蝉联全市第一。在平台供给方面,首次举办西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构建起西心办“1+15+N”的营商环境品牌机制创新;建立“政银担”联动模式,今年以来,我们举办了21场“融享汇”投融资对接活动;同时创新推出一批“助力平台企业合规发展服务站”,并创新建立了“央地合作·梦想伙伴计划”平台,持续护航企业成长。
二是以“首善之首”高标准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创新构建“1+3证照联办”集成审批服务模式,推出首个区级“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在工程建设方面,创新“消防验收+开业检”协同机制,审批时限缩短60%。打造链条式“极速审批”模式,三里河一区28号危旧楼改建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中海都阙臺项目成功落地“交房即交证”,为全市优化行政审批提供了“西城经验”。
三是切实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细落实。在行政执法方面,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无事不扰”主体清单覆盖14633户,非现场监管占比已经超过了77.5%。在司法保障方面,全面开展网上立案、调解、庭审等诉讼活动;强化前端分流引导,实现70%以上纠纷通过调解和快审方式解决,司法确认数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同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与中国海仲委等专业机构深化合作,共建综合性法治平台,更好保障国内外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持续优化国际化消费环境,今年正式启动建设“北京中轴线无障碍支付服务旅游示范区”,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服务,在区内266家离境退税商店、4家即买即退门店基础上,今年又新投入运营金融街购物中心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形成了“商圈联动、全城通办”格局。另一方面,持续拓展开放合作。发布“央地合作出海领航”计划,新设沙特、巴黎2个“全球招商联络站”分站,全区累计达13个,国际高端资源进一步集聚,今年以来,“两区”建设项目已经落地32个,落地金额达809亿元,其中还包含一些标志性项目,例如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安博(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下一步,西城区将以“红墙先锋”新作为、“首善之首”高标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