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蚌埠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依托“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平台,成功推出抵押权注销登记“智能审批”新模式,这意味着该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正式迈入“智能秒批”新时代,不仅大幅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成本,更真正实现了群众“零跑腿、无感办”的服务体验,广受好评。
传统模式办理抵押权注销登记的痛点
传统模式下,抵押人办理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需先提前一周与银行预约办理贷款结清手续,一周后前往银行领取抵押权注销材料,最后到登记中心窗口申请办理抵押权注销登记。群众不仅需要两地往返跑,周期耗时长,办事成本高,且银行也要投入大量人力处理纸质材料,整体效率低下。同时,纸质材料流转过程中易遗失、篡改、伪造等,存在安全隐患和登记风险。
面对办事群众对这一高频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登记中心窗口每日办事群众人满为患,高峰期日均高达300人次,远超承载能力,导致窗口拥堵,工作人员压力倍增,服务效能面临挑战。
新模式下智能审批的创新亮点
新模式下,依托“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平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签章、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秒批“无感化”办理抵押权注销登记。
当抵押人将贷款还清时,系统即自动触发抵押权注销程序,银行通过“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平台,在线将抵押人申请抵押权注销的申请信息(如抵押人身份、不动产单元号、抵押合同编号等)推送至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系统自动校验银行业务权限、抵押人身份信息;校验通过后,系统通过电子证照和数字签名等技术,自动完成审核与登簿,全程无人工干预,办结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抵押人一趟都不用跑,即可“多件事高效一次办”,全程“无感”办结抵押权注销登记。
新模式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截至9月26日,该市推行“智能审批”新模式以来,已有16家银行开通该业务,累计办结2579笔,累计金额15.265亿元。新模式下,将传统审批3个环节整合为系统智能审批1个环节,办理环节压缩66%,申请材料由原来的5项精简至1项,材料成本压缩80%,在全流程系统化、标准化运作下,保障了登记安全,同时大幅度降低办事成本,激活金融经营主体活力。抵押人由之前“多趟跑”到现在“一趟不用跑”,实现了群众、银行和登记中心多方受益。
下一步,登记中心将拓展“智能审批”业务类型覆盖范围,逐步推广至预告登记、转移登记等多个高频登记事项。着力推动“一站式服务 全程网办”再升级。还将探索依托“不动产登记+互联网”模式优势,引入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应用和信息共享,构建更加安全、透明、高效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此项创新,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成功实践,更是政务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型。充分体现了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坚定决心与创新能力,为创优营商环境,服务民生需求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