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工作部署,今年以来,广河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职能,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护航人”为目标,创新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多元解纷”模式,将先行调解、庭前调解、判前释法、判后答疑、调后促执等司法举措全链条融入涉企案件办理中,公正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全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以精准司法服务破除企业发展梗阻,全力营造护企安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特发布以下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案例

原告某某劳务有限公司诉被告某某建设有限公司

合同纠纷案

——“法治+柔性”双驱动,巧妙化解矛盾纠纷

【基本案情】

2023年被告与原告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被告作为案涉工程总包方将位于广河县城关镇的某某建设项目的主体劳务分包给案原告,按劳务大清包方式组织施工,暂时约定了分包价款金额 (不含税),并按照合同约定固定分项综合单价按工程量据实结算。分包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进场施工,但2023年8月因被告与案涉工程发包方间的纠纷,导致案涉工程项目施工全面停工,原告接被告指令要求停工移交撤场。原告随即与被告就已完工产值进行结算,经双方核对已完工程量,后被告尚欠付劳务分包工程款部分本金及保证金。遂于2025年5月14日向我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解除案涉合同及被告支付剩余款项。

【裁判理由及结果】

广河县法院民事审判团队收到诉状后,第一时间启动“涉企纠纷绿色通道”,承办法官主动打破“坐等开庭”的传统模式,及时联系双方企业,做立案前的先行调解工作,法官聚焦争议核心,一方面向被告清晰释明逾期付款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双方理性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解除合同,被告分期支付剩余工程款和履行保证金,实现“立案即结”。这场“法治为基+柔性调解”的方式,将诉源治理落到了实处,让马锡五审判方式生根开花,高效化解纠纷的同时,也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诉讼成本。

【典型意义】

该案例以法治为根本遵循,通过柔性调解模式,促成双方解除合同,分期支付剩余工程款,为工程履约争议提供高效、柔性的解决范本,对平衡双方权益,优化工程领域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突出价值。其核心意义在于:一是打破“涉企纠纷必走判决“的刻板认知,通过调解快速实现劳务公司“拿回剩余工程款”的核心诉求,避免长期诉讼拖累企业资金周转,同时减少诉讼程序消耗,降低涉诉对行政效率的影响;二是明确“协商优先”在工程纠纷中的可行性,既尊重双方合意,又以法律为底线。确保结果合法合规,避免后续衍生争议;三是间接保障劳动者权益,从源头化解“欠薪”风险,助力维护工程领域用工稳定,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企业无讼”。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