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近年来,延吉市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企业司法需求,以“护商安商、提质增效”为目标,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构建起实质化审理、全流程服务的司法保障体系,厚植更优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延吉市人民法院以“精准服务+数字赋能”为抓手,筑牢案件审理根基,让司法服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依托大数据,逐步构建起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实现全域通办、一网通办全流程业务的诉讼新模式。同步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建立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机制,加速涉企案件审理流程与进度。优化司法服务举措,通过午间立案、被告住所地查询、立案容缺受理等便捷机制,满足企业多元化诉讼服务需求,提升当事人及企业的司法满意度。
强化内外兼修,拓展涉企案件司法服务。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延吉市人民法院开展服务经营主体司法政策落实情况自查专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涉企纠纷解决效率,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依托自身普法资源优势,加大对辖区企业的法律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建议,助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凝聚部门护商合力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高地
以“协同联动+长效机制”为引擎,延吉市人民法院凝聚多部门护商合力,构建“大营商”司法服务格局。
打破传统信息壁垒,探索建立联合机制。联合延吉市工商联、企联成立“延吉市法律服务企业实践基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联合走访调研、健全纠纷化解机制等功能。以营商环境阵地建设为切入点,将该实践基地打造成服务企业的“便利店”“综合体”;逐步探索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处置”机制,协同化解跨部门纠纷,打破“各自为战”壁垒,构建护商“共同体”。
加大联动辐射力度,探索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将保险、公证、中国中小企业调解组织等机构列为特邀调解组织,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广泛汇聚人民调解、行业专家、退休法官等解纷力量。在法院设立诉讼财产保全保险服务窗口,方便保险公司现场办理诉讼保全事务。完善线下诉服大厅与线上“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多元调解”平台联动的立体化诉讼服务网络,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资源共享的分层级、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充分释放实质化解纷效能。
探索审理新模式,构建类型化裁判新格局。积极探索类型化案件源头化解新模式,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共同建立中小企业领域矛盾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启动类型化案件智慧司法程序研究工作。引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调解力量,充分发挥其行业协会优势,推动类型化纠纷“止于前端、化于诉前”,实现类型化案件源头解纷、分流提速、简案快审。
深挖堵点对症施策 夯实助企兴业根基
以“问题导向+创新突破”为路径,延吉市人民法院靶向破解企业司法痛点,让司法服务更贴“商心”。
直击痛点“寻药问诊”,护航企业精准施策。聚焦涉企案件审理中的深层问题,制定兼具针对性与指引性的司法建议,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法治屏障。借助“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企业代表走进法院参观交流,征求意见建议,优化工作举措;开通“对话院长”微信平台,方便企业随时反映诉求、提出问题,让司法成为企业发展的“护航者”。
搭建沟通桥梁,助力企业握手言和。秉持司法为民初心,以“如我在诉”情怀聚焦涉企案件,深入挖掘矛盾根源,凭借专业司法智慧与温情服务,助力企业破局纾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绘就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生动图景。
延吉市人民法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彰显司法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温度”与“力度”。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