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背景

  青原区聚焦破解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过程中责权不明、审管脱节等问题,在全市率先出台《青原区审管协调联动管理办法》,在明确审管双方各自职责基础上,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审管工作有效衔接,着力构建审批与监管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的科学运行机制。

  二、主要成效

  《青原区审管协调联动管理办法》的核心,在于打破审批与监管“各管一段、信息隔绝”的传统壁垒。通过构建“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数据与需求双向流动”的互动机制,原本平行运行的“审批”与“监管”得以形成协同合力——从审批向监管“主动推送”关键信息,到监管向审批“实时反馈”实际情况,再到审管协同向企业“共同赋能”,服务模式也从“各自表态”升级为“合力托底”。

  这一改革让审批与监管从孤立环节转变为相互支撑、共促发展的有机整体,成效显著: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较改革前缩短31%,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监管覆盖率均达100%,不仅实现了“审批更高效、监管更精准、服务更优质”的良性循环,更为全市审管联动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三、经验做法

  一是建立联合勘审机制。梳理需要现场踏勘的事项,明确勘验标准,建立评审专家信息库,制发《青原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现场踏勘目录清单》(以下简称“《目录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对列入《目录清单》事项,根据其对资质资格、专业知识、专业设施设备等实际要求,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灵活采用独立踏勘、联合踏勘、委托踏勘、联审联批等方式,由区行政审批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及第三方专家(机构)现场踏勘、评审,共同出具并签字确认踏勘结论。

  二是建立审监协调机制。建立重大事项调度协调机制,对审监改革中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和争议,由分管区领导或行政审批与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召开协调会,常态协同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建立一般事项联席会商机制,针对高频多发问题,由行政审批和行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会商明确措施并形成纪要;建立行业监管提前介入机制,对涉及人身、公共、生产等安全类审批事项,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提前介入,实现审批和监管标准协同。

  三是建立信息互动机制。搭建审管互动平台,行政审批部门将审批事项结果等信息1个工作日内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时认领、跟进监管、及时反馈,审批部门依法核实处理并告知结果,实现审管信息高效互动;推行宽进严管审批模式,对实行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的事项,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在承诺期限内(对未明确承诺期限的,在作出审批决定后20个工作日内)对告知承诺的内容进行严格检查,既提高审批效率,又维护审批权威。同时,对涉及行政审批划转事项的法律适用、业务培训及与上对接等全面开展互动交流,对无故不参与现场踏勘或因主观失误导致审批件超期办理、审批决定错误等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