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企业诉求解决效率则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标尺。为精准回应企业关切、高效保障企业合法诉求,河南省漯河市创新构建“一张图、一窗口、一热线、一支队伍”的“四个一”工作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分散处置”向“闭环管理”转型,不断提升规范化、专业化、便捷化水平,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

绘好“一张流程图”,让诉求办理“路径清晰、责任明确”

制定《漯河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工作流程图(2025年版)》,将投诉举报办理拆解为“线索接收、分类研判、分流转办、调查核实、结果反馈、满意度回访、档案归档”7个核心环节,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严格对照流程图统筹推动案件办理,收到投诉举报当日完成分类研判,1个工作日内交办至对应县区功能区主管部门或市直单位,并建立简单案件“周周跟”、复杂案件“日日问”机制,从源头杜绝“责任悬空、流程空转”。

建强“一条专属热线”,让诉求承接“响应快速、跟踪及时”

设置营商环境专属热线,提供“咨询答疑—线索接收—结果回访”全环节闭环服务,实现企业诉求“直通快办、件件落地”。一是咨询答疑“即时响”。提前梳理惠企政策解读、办事流程查询等高频问题,形成标准化答复口径,确保接线后可即时精准回应企业咨询;针对跨部门协同、特殊政策适用等复杂问题,即时记录企业诉求与联系方式,由中心人员2小时内对接对应行业业务骨干,明确答复方案后第一时间反馈企业,彻底避免“反复问、多头找”。二是线索接收“精细办”。严格按照“涉事主体、问题时间、具体事项、核心诉求、佐证材料”五要素记录投诉线索,同步启动通话录音存档,确保信息完整可追溯;根据线索属性精准标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政策兑现”等领域分类,1个工作日内完成向责任部门的精准派单,并明确时限要求办理进展。三是结果回访“全覆盖”。案件办结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回访,核准核实“是否知晓办理结果、对结果是否满意、是否仍有未解决诉求”三大关键;对企业反馈“不满意”的诉求,立即启动“二次督办”机制,由中心协调责任部门重新核查问题、制定补充解决方案,直至企业诉求妥善解决。

打造“一个线下窗口”,让诉求接收“便捷暖心、服务到家”

在市民之家设立“营商环境有诉即办投诉窗口”,打造“线下一站式、服务零距离”的诉求接收阵地,让企业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服务。一是专人服务,精准指导。窗口配备专职人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协助企业规范填写材料、明确诉求方向,避免因材料不规范而延误办理。二是帮办代办,破解“数字鸿沟”。为不会操作线上平台的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由工作人员代为录入省级平台,实现“线下提交、线上流转”无缝衔接。三是延伸服务,升级“综合驿站”。在窗口周边设置“营商环境服务驿站”,摆放惠企政策汇编、诉求办理指南等资料,推动窗口从“单一诉求接收点”升级为“政策咨询+诉求办理”的综合服务站。

组建“一支专业队伍”,让诉求处置“有人在管、能管到位”

整合市县两级涉企部门骨干力量,组建“营商环境诉求办理专职队伍”,为涉企诉求处置提供“专业支撑、组织保障”,确保“有人管、能管好、管到位”。一是分级分工,覆盖全域。市级队伍由营商投诉中心、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司法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聚焦跨县区、复杂疑难诉求的协调处置;县级队伍参照市级模式,吸纳乡镇(街道办事处)涉企人员、园区服务专员,负责辖区内普通诉求的日常办理,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责、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诉求分类标准、政策法规解读、应急处置等;邀请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专家授课,提升队伍“依法办理、协同处置”能力;建立“案例复盘机制”,定期选取典型案例开展分析,总结经验、规避问题,持续提升业务水平。

下一步,漯河市将进一步优化“四个一”工作体系,聚焦“压缩办理时限、细化服务标准、提升响应效率”三大方向,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协同联动,以更优质的案件案例效能,为河南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更多力量。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