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法治化则是这方土壤的“养分”。近年来,六安以“综合查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难题,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发展赋能增效。

  一是制度体系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跃升,执法监管更具规范性。六安市率先发力,2023年印发《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实施方案》,出台全省首个市本级联合执法检查任务清单,将11个领域17项检查事项纳入“综合查一次”;2024年进一步拓宽至15个领域27项监管事项,直接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减少57%。更值得关注的是,六安在全国首创“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模式,联合市检察院出台《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办法》,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指引,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这一做法得到司法部第九指导组的充分认可。

  二是基础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监管底数更趋清晰。执法规范的前提是主体明确、事项透明。六安市全面清理市本级行政执法主体,确认法定执法机关39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8个、受委托组织15个,28家涉企检查单位全部通过安徽省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公开信息。通过细致排查核对,梳理出市本级905项涉企检查事项,市县两级累计公示涉企检查主体227家、事项1302项、备案检查计划1157项,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检查过程全透明”,让企业对监管“心中有数”。

  三是监管模式从“惩戒型”向“服务型”转型,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改革的核心是让企业轻装上阵。六安市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发布市本级543项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减少企业办事“证明负担”;在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推行“指导+服务”执法,梳理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并发布行政提示清单,变“事后处罚”为“事前提醒”。尤其在“轻微不罚”方面,明确17个领域294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市场监管领域34项轻微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今年以来,全市轻罚免罚金额5677.9万元,既守住了执法底线,又给了企业容错试错的空间,让企业家能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