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8.0版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信用监管,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构建“采信、评信、用信”信用监管闭环机制;全面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提示函“两书同达”,帮助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

  静安区率先开展“双书同达”+“三书预收”信用修复主动服务,进一步提升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嘉定区高效帮助破产重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办理全市首例破产重组企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奉贤区畅通信用修复路径,高效修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一起来看↓

  静安:率先开展“双书同达”+“三书预收”

  信用修复主动服务

  近日,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执法大队创新执法工作举措,在全面落实“双书同达”工作的同时,还在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且处罚期满3个月后,主动帮助其办理信用修复手续,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动力。

  规范执法流程,落实“双书同达”

  坚持规范执法,严格落实“双书同达”制度。在对违法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这一举措不仅让当事人在受到处罚的同时,明确知晓信用修复的相关要求和流程,还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为后续的信用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试点“三书预收”,优化执法服务

  积极探索创新,试点在处罚同时,对于轻微失信的行为,指导当事人预先准备好信用修复时需要提交的三份文书。当处罚期满3个月,确认违法行为已改正后,执法大队将主动帮助其办理信用修复。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简化了企业办理信用修复的流程,还保障了信用修复时效,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主动到期代办,助力信用修复“跑零次”

  注重对当事人的帮扶与引导。对于已经改正违法行为且处罚期满3个月的当事人,执法大队主动帮助其办理信用修复相关手续,真正实现了企业“跑零次”。这一贴心服务,有效解决了部分当事人因不熟悉流程而导致的信用修复难题,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也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执法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一方面,通过落实“双书同达”和主动帮助当事人办理信用修复手续,执法大队规范了执法行为,提升了执法公信力,让企业在受到处罚的同时,感受到执法的温度和关怀。另一方面,试点预填文书的创新做法,进一步优化了执法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未来,静安区将继续秉持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断优化执法服务,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贡献力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嘉定:畅通信用修复路径

  加速度助力破产重组企业“重生”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破产重整、信用修复中的工作职能,高效帮助破产重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办理全市首例破产重组企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

  2025年3月,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收到本区一家破产重组企业的信用修复咨询,该企业已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并完成了股权变更登记等重组事项。但由于该企业在破产重整前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故仍无法正常经营。了解情况后,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按照《上海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提升办理破产便利度的若干措施》中“支持重整企业开展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修复”的规定,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一方面,科所联动,加快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修复。收到该企业提出的经营异常信用修复申请后,迅速启动审核程序,由基层市场所安排专人跟进,严格审核,在确认企业满足经营异常修复条件后,第一时间受理并报告科室。从申请受理到完成审批,仅用了1个工作日,大大压缩了经营异常信用修复规定的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

  另一方面,市区联动,完成本市首例破产重组企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在市市场监管局业务处室的指导下,嘉定区局跨前一步,业务科室派专人对接,每日跟进,缓解企业负责人因无法正常经营带来的焦虑情绪,远程指导企业准备信用修复所需材料,积极解决破产管理人相关证明等问题,使信用修复工作即符合法定程序、又体现为民服务的温度。积极与市局沟通,打通信息技术壁垒,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申请与受理,在2个工作日极速完成了审批,体现了为企服务的加速度。

  下阶段,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信用修复工作,积极践行“失信惩戒——信用修复——正向激励”的闭环机制,强化信用指导,助力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形象,推进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奉贤:创新建立融资信用成效评价机制

  高效修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在融资道路上,常因增信难、信用受损而受阻。奉贤区创新建立融资信用成效评价机制,常态化归集科技研发、新型农业主体、公用事业缴费等多维信用数据,并依法合规推动水电、工商、税务、政府补贴等涉企信息转化为企业的“有形资产”,有效为轻资产、初创型企业增信。“这份信用画像如同企业的新‘身份证’,让银行更信任我们。”一家受益企业负责人表示。

  机制运行上,奉贤聚焦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配两大特色重点产业,试点信用信息大数据实验室,通过产业特征精准画像实现差异化授信。同时,依托融资信用服务评价模型,赋能区级担保公司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针对信用修复流程繁琐耗时的痛点,相关部门纷纷亮出“破题利器”。区建设管理委信用修复专班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四阶审核+专用签章”模式,配合“受理即办结”限时机制,将修复周期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较全市平均时效提速50%。比如帮助某建筑企业一周内完成4次修复,挽回近亿元损失。

  区市场监管局也在机制创新上取得了突破。他们全面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在行政处罚作出后7个工作日内,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形成“处罚-指导-修复”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合规建议书490份,信用修复告知覆盖率达100%。

  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还建立“一企一策”合规整改机制,为企业开具个性化“药方”,目前已惠及12家企业,助力2家企业建成标准化合规体系。此外,强化分级修复,构建“轻违免申享、重违容缺办”模式,实现轻微处罚“无感修复”、较重处罚“容缺预审”。“现在信用修复这么方便,我们企业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信用,规范经营。”一家完成信用修复的企业负责人说道。

  此外,区应急管理局创新“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机制,在危化证办理中通过信用承诺替代传统证明要件,去年已为30家企业提前发证,51名人员通过信用承诺快速获证,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经营梗阻。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