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聚焦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关切,在审批服务、日常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优良行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形成了一批经验做法。为激励各地比学赶超,相互学习借鉴,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第五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案例。
高邮市市场监管局西城分局:维权行动再升级 守护“银龄无忧”
高邮市市场监管局西城分局以行风建设为引领,直击老年消费者维权困境,创新推出“专窗快办+协同联动+挂联社区”三位一体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此举有效降低了老年消费者的维权门槛,提升了维权处置效能,为老年群体营造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行风建设成果真正转化为惠民实效。
一、具体做法
一是打造专窗快办,畅通银发维权通道。分局在一楼服务大厅设立“银发维权绿色通道”专窗,选派业务精湛、沟通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为老年消费者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服务。通过建立24小时快速响应、48小时限时反馈的高效处置机制,实现咨询投诉办理提速50%,做到“一窗受理、全程跟进”。二季度,分局在涉老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处理投诉举报7件,全部实现“接诉即办、快查快处”。
二是强化联动响应,延伸监管末梢触角。强化与公安、社区等部门单位协同联动,构建协同联动响应机制。在处理某净水器会销纠纷时,面对涉事人员离邮、调解困难的复杂情况,分局迅速启动跨部门协作机制,会同公安部门合力追踪涉事人员。经联合施压与调解,最终促使涉事人员回邮处理纠纷,为22名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400元,切实维护了老年群体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挂联机制,筑牢银发维权阵地。创新“全员挂联社区”工作机制,与辖区各社区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络服务机制。在每个社区选聘1名群众担任维权联络员,发挥消费维权“信息员”、市场监管“协管员”、法规政策“宣传员”的作用。在社区活动中心、养老机构、集贸市场等老年人聚集地设立“流动维权驿站”,分局挂联人员与社区维权联络员每月现场受理投诉咨询,并结合时事热点举办“银发守护”微课堂,以案说法揭露保健品虚假宣传、预付卡陷阱等风险,切实增强老年群体风险识别与依法维权能力。
二、主要亮点
高邮市市场监管局西城分局积极探索服务型执法模式,以专业窗口打造高效服务平台,依托流动维权驿站延伸服务触角,深化社区联动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同时融入普法宣教,形成集快速响应、全域覆盖、多元共治、法治宣传于一体的新型维权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实现“银龄无忧”消费维权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法治保障。
三、工作成效及意义价值
“专窗快办+协同联动+挂联社区”三位一体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显著降低了老年消费者维权门槛,咨询投诉办理提速50%。二季度受理7件涉老投诉全部办结,挽回经济损失约1.6万元,切实推动行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效。
邗江区市场监管局:“伴随式”执法监督激活行风效能 赋能营商环境升级
邗江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伴随式”执法监督,以“全程跟访、即时纠偏、深度服务”为核心,成为优化行风建设、破解监管难题的创新利器,为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平透明、高效暖心的发展环境。
一、具体做法
一是事前充分准备。成立执法监督组,吸纳法治员和公职律师等多元主体参与,提前熟悉执法任务,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督重点,参与制定检查方案,与基层分局执法人员共同制作执法监督检查卡,涵盖“着装规范、仪容举止规范、装备规范、亮证执法、程序规范”等五个方面,确保执法依据充分、程序合法。
二是事中聚焦关键。监督组成员跟随执法人员参加执法活动,聚焦亮证执法、检查取证、强制措施、文书填写、条款引用等重点强化监督。另外,对当场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罚措施,监督是否符合“过罚相当”原则,杜绝“人情执法”“选择性执法”。
三是事后全面复盘。监督结束后,开展全面复盘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每次“伴随式”监督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记录,并督促整改。针对监督意见卡得分较低的基层分局,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员,跟踪整改进度,避免“纸上整改”。及时联系监管服务对象回访,开展满意度调查以及意见征集,力求监管与服务结合,助力企业规范发展。
二、主要亮点
“伴随式”执法监督突破了传统事后监督局限,将监督嵌入执法全过程,形成“执法与监督同步”的新模式,吸纳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业务科室、法治员、公职律师等多元主体参与,从法律专业、社会视角、行业规范等不同维度提出监督意见。通过透明化的执法监督过程,让行政相对人直观感受到执法公正性,增强对市场监管工作的信任。市场监管伴随式执法监督以“监督前移”推动“服务前置”,不仅重塑了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更让经营主体在规范监管中感受到服务发展的温度。
三、工作成效及意义价值
自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活动以来,该局涉执法检查相关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了10%。今年以来,监督组先后跟随执法人员检查8家经营主体,得到了相关经营主体的认可。
扬州市玉器质检中心:“三维联动”促升级 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扬州市玉器质检中心紧扣“技术赋能产业、服务助推升级”工作主线,将行风建设要求融入业务实践,创新构建“全链融入+人才共育+惠民服务”三维联动模式,推动检验检测与玉器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打造“文化强市”注入强劲质检动能。
一、具体做法
一是全链条深度融入,筑牢产业升级支撑体系。承办“运启湾头、玉见未来”扬州玉器产业发展大会,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参与扬州玉器产业发展生态圈建立签约活动,推动原料供应、雕刻生产、检验检测、展示营销、电商直播等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依托“国家玉器产品质检中心”专业资质,在长三角和田玉原料交易市场开市期间设立临时检测点,提供快速检测服务;举办“中国扬州玉器产业发展大会暨大师讲堂”揭牌仪式,邀请工艺大师现场授课,通过“名师带徒”模式传承传统工艺;联合举办“来湾头、淘美玉、行大运”玉器市集促销活动,打造集玉文化体验、亲子研学、工匠大师互动于一体的全国玉器爱好者藏(购)玉市集。
二是多元化人才共育,构建产业发展人才梯队。联合省工经联产教融合委员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创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促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推进;深化与江苏旅院、扬州职大的合作,建立校检合作机制,以中心科普基地为阵地设立玉器专业实习基地,定期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整合中心检测资源,开发珠宝首饰标准、鉴定、加工等系统培训课程,为行业培育专业人才。
三是全方位惠民服务,彰显技术服务社会价值。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走进湾头周末玉市开展“现场鉴定+科普课堂”活动。在“世界认可日”联合广陵玉器商会及湾头玉器原料市场举办“共促玉器产业链协同发展”宣传交流活动,增进行业互信与合作,推广实验室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理念。与广电公交频道合作,拍摄玉器科普宣传短片,在扬州“4?18”期间通过公交滚动播放,普及珠宝玉器知识,树立“技术惠民”品牌形象。
二、主要亮点
扬州市玉器质检中心通过三维联动模式,依托搭建平台、举办活动、参与保障,将技术服务贯穿产业发展各环节。以培育专业人才为核心,搭建“实践赋能”的人才培育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立足公益属性,延伸服务触角,用专业检测技术惠及更多群众和企业,为推动扬州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工作成效及意义价值
今年上半年承办、保障玉器行业大型活动5场,完成检验检测5516批次,发放惠民服务免费检测券1000张,提供免费检测咨询3115批次,为玉器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