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2023年,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1310”具体部署,强调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新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构建新安全格局,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佛山市把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大力支持三水区打造“湾区之源、平安之城”,塑造一批岭南特色矛盾纠纷化解品牌,赋能3.0园区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大塘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拥有大塘工业园和佛山(三水)新材料产业园两大“万亩千亿”工业园区,产业兴盛、交通便捷、人口密集,随着总投资238亿元的宁德邦普项目和50亿元的浙江传化项目先后落地,战新产业蓝图在大塘镇加速成型,园区已汇聚企业超500多家、周边常住人口增至11万人,2023年园区信访案件、人民调解案件、诉讼案件、劳资纠纷案件、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占全镇总量的64%、43%、53%、100%、47%,传统治理模式因资源协同不足、源头治理薄弱、化解手段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园区产业发展需求。面对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态势,大塘镇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在园区首创“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构建“全链条”治理格局,开创“园区事情园区办,园区问题园区了”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形成了“小事不出园、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惠民护企“枫桥园区”治理格局,入选广东省“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先进典型,获多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
二、主要做法
构建“1”核多元,建强“一站式”枫桥阵地。大塘镇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心作为镇综治中心分中心,同步设立“淼家”新市民服务管理中心和信访超市,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一是强化组织架构。镇党委书记任中心主任,构建“党委领导、综治协调、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领导架构。二是强化工作机制。建立会商研判“四个一”和矛盾纠纷“三色”机制,配备常驻人员19人、随驻部门5个、轮驻部门16个。三是强化基础配套。高标准打造“五室一厅”和“全科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分流交办、评价督导,延伸“益晒你”等服务功能,引入非营利性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进驻,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发挥“6”方合力,实现“一揽子”解纷止争。强化中心指挥调度职能,统筹派出所、检察室、法庭、司法所和全科网格、“粤平安”云平台“6”方合力,实现矛盾联合化解、服务线上可及。一是联动公检法司。大塘派出所聚焦创建“岭南标杆警务室”和“枫桥式派出所”,以“五联共治”推动园区警情同比下降28.79%。大塘检察室建立“一站式”检察法律服务示范点和“检察护企”工作站,实行“检政、检企”衔接。大塘法庭设立“巡回法庭”“麦景桃法官工作室”和“无讼企业”示范点,通过“诉前和解+司法确认”化解民生小案35宗,其中以“诉前和解+司法确认”成功处置2宗镇外环保企业与园区企业之间的环保服务费纠纷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经“巡回法庭”合法性审查后出具裁定,赋予强制执行力,实现案结事了。大塘司法所创建“法治避风塘”产业工人法律服务基地,推动5家行业调委会和215名调解员进网格,以订单式上门法律服务成功化解各类纠纷39宗,其中在处置园区某纺织企业因工程欠薪问题引发的123名农民工多次聚集和越级上访案件时,中心依托该基地组织职能部门、法官助理、律师和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开展15轮调解,成功帮助123名农民工追回全部欠薪,并后续在园区开展建筑领域劳资纠纷专项治理,完成26个工地欠薪隐患排查整治,实现群体性欠薪纠纷“零发案”。二是织密全科网格。将园区划分11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和信息员331人,以网格员“前哨”作用化解网格事件432宗;依托园区网格开展37场“平安恳谈”“平安夜访”,化解32宗企业工人“急难愁盼”事项。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初,通过“平安恳谈”“平安夜访”发现某企业高管涉嫌违法损害企业利益线索后,联动市监、公安等部门成立专班,历时四个月深入调查,对5名嫌疑人作出处罚,成功为企业追回470万元经济损失,实现“亲清政商”关系建设与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的双重成效。三是用好智慧平台。接入“粤平安”云平台,一体运用“雪亮工程”、出租屋“智慧门禁”等信息化平台,对网格事件、矛盾调处、重点场所和人员管理统一指挥调度及闭环处置。创新“粤政易”指挥调度+“粤平安”分流处置非警务矛盾178宗。开设“粤平安”指尖服务、新市民服务通、劳动保障投诉举报平台等二维码,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
整合“N”种力量,构筑“一体化”治理格局。整合工青妇、商协会、新市民志愿者等“N”种其他综治力量,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一是建成45个“淼城守望”最小应急单元,实现“1、3、5”分钟应急响应,园区治安警情显著降低,尤其针对园区某B2C快时尚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因工人数量(工人约1.1万人,其中劳务派遣工人1万人,自有工人1千人)较多导致劳资纠纷、治安警情高发等问题,通过最小应急单元推进“新业态”平安建设,构建起“企业人事经理、劳务中介联系人、班组长”群防群治工作体系,该企业各类矛盾纠纷、刑事治安警情数同比下降了61.1%。二是遴选14名热心新市民、企贤商贤担任特派调解员,打造“商事矛盾商会解,行业纠纷协会调”商事调解特色品牌,“镇—园—商协会(企业)”三级调解涉企矛盾18宗,其中,针对广西某企业与本地纺织企业的加工合同纠纷,中心组织纺织行业协会专家审查合同规范,并联合非营利性调解开展商事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三是园区群防群治力量向周边村委辐射,“园村共治”建设“和善乡村(社区)”,推动“七无三零”平安乡村建设以及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成“稳产业、稳企业、稳人心”的良好局面。四是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向园区延伸,优化“联合执法、调查取证、检查反馈、执法监督、企业反馈”等执法流程,通过降频增效推动检查事项减少35%,惠及园区企业超百家。
三、工作成效
一是完善矛盾隐患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建立会商研判“四个一”机制和矛盾纠纷“三色”分级预警机制,实现矛盾隐患动态监测与分类处置。依托“粤平安”云平台、“雪亮工程”及出租屋“智慧门禁”系统数字化手段,精准识别矛盾隐患。全科网格划分11个单元,网格员发挥“前哨”作用,累计化解网格事件432宗,源头发现能力显著提升。园区取得了“两升四降”的治理成效:2024年,园区网格事件录入率上升66.28%,调解案件受理率上升14.04%,信访案件减少67.39%,警情下降28.79%,诉讼案件减少24.32%,12345投诉案件减少17.35%。
二是增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能力。通过统筹公检法司基层政法主力军、全科网格、“粤平安”云平台“6”方合力,建立“诉前和解+司法确认”机制,成功化解民生小案35宗。引入特派调解员、行业调委会等社会力量,打造“商事矛盾商会解、行业纠纷协会调”特色品牌,三级调解涉企矛盾18宗,调解成功率显著提高。通过“五联共治”推动园区警情同比下降28.79%,“多元共治”治安防控效能凸显。
三是夯实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基础。通过高标准打造“五室一厅”和“全科窗口”,整合非营利性调解组织、律所、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资源,实现“一窗受理、分流交办、评价督导”。建成45个“淼城守望”最小应急单元,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园区治安警情大幅下降,并纵深推动“新业态”平安建设。“园村共治”建设“和善乡村(社区)”,群防群治力量辐射周边村(社区),助力“七无三零”平安乡村(社区)建设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四是整合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平台。通过接入“粤平安”云平台,开通指尖服务二维码,实现矛盾闭环化解和线上服务全覆盖。融合“雪亮工程”监控与出租屋“智慧门禁”等信息化平台,提升治安防控精准度。通过“粤政易”指挥调度+“粤平安”分流交办,高效处置非警务矛盾178宗,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五是推动基层减负向治本深化。通过建成“淼家”新市民服务管理中心、信访超市、巡回法庭、麦景桃法官工作室等特色场室,完善“益晒你”“综合查一次”等工作模式,一方面,构建起地方政府与商协会、企业之间“亲清政商”关系,有效减少企业办事奔波,帮企业解难纾困,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产业工人排忧疏导,提供心理疏导、家事调解等服务,处置疏导一些不便由政府直接介入的警情、诉讼等事项,提高基层行政服务效率,实现“基层减负、多向共赢”。
六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创建“无讼企业”示范点、“法治避风塘”法律服务基地等法治特色品牌项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园区企业及产业工人,助力大塘工业园入选广东省第一批48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荣获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塘精细化工专区全省第一批第一个通过化工园区复核认定。2024年,大塘镇GDP增长5.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3%,税收实现12.99亿元、招商引资达180.66亿元,大塘镇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第384名和“镇域创新发展潜力500强”第268名。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夯实治理根基的核心所在。在园区治理实践中,大塘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刻领会党的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贯穿于园区治理各环节与全过程,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负责人的“党委领导、综治协调、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工作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架构,实现了治理效能的统一调度与高效执行。实践证明,党的全面领导能有效整合治理资源、凝聚治理合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政治保障,确保园区治理方向正确并取得新成效。
(二)“人民至上”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前提条件。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与社会治理主体。大塘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倾听民意,把握企业需求与群众期盼,主动应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新形势与新需求。因地制宜建成园区社会治理中心,设立“淼家”新市民服务管理中心和“信访超市”,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推动“一站式、一体化”化解矛盾纠纷与“全链条”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维护园区公平正义与群众利益。这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治理价值导向与本质要求,只有坚持这一思想,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多元共治是激发治理活力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矛盾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背景下,单一治理主体难以满足复杂治理需求。大塘镇整合工青妇、商协会、新市民志愿者等“N”种综治力量,实现“共建共享共治”治理模式,彰显了党对人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权利的重视以及对人民享有社会治理成果权益的维护,体现了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治理理念,同时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治理效能,实现了治理体系创新发展,为园区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四)德法并用是优化治理体系的必要保障。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德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和优良传统。大塘镇深刻认识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依法治理和德治教化深度融合,设立“全国维护妇联儿童先进个人麦景桃法官工作室”“检察护企”工作站、“法治塘水铺”工人法律服务基地等,为园区内妇女儿童、企业职工等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与保障;选树“无讼企业”示范点建设“无讼园区”,引导企业和员工自觉守法;通过商事调解解决企业矛盾,营造和谐稳定园区环境;推行“综合查一次”试点改革,减少对企业的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提高了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实践证明,法治建设与德治教化结合,能形成规范有序社会环境,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法治与道德风尚。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