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开展非现场智慧监管……四平市聚焦企业需求、群众关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实现优化升级。

  创新要素保障 全周期服务企业发展

  四平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提前完成区域评估与建设标准制定,打破传统土地供应与审批分离的弊端,实现“拿地即开工”。同时,推行“自选式”联合验收,竣工联合验收按下加速键。此外,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班,提供“不叫不到、随叫随到”的精准服务,将服务延伸至项目全生命周期,助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收益。

  在要素资源聚集方面,优先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的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需求。探索“中介服务集成化”改革,整合第三方服务资源,由政府统筹打包中介服务,破解企业“多头对接、效率低下”的难题,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深化政务改革 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以企业视角重新构建办事流程,打破部门壁垒,41个审批职能部门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进厅事项1709项,占全部事项99.8%。积极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有效减少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和跑动次数,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围绕企业高频需求,整合跨部门流程,扎实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内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高频事项33项,延伸事项总数达到205项,实现更多事项“家门口办”,提升服务便利度。2025年计划再推出10项具有四平特色的主题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建立领办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营商环境体验官”“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建设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入选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推行柔性监管 营造有序有温度的监管新格局

  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促进企业集中精力发展,四平市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每月10-30日原则上禁止入企检查,特殊情况需严格审批。同时,推进“综合查一次”,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多头重复检查。2025年实现跨部门联合检查占比50%以上,免打扰率达到60%。

  依托“数字四平”平台开展非现场智慧监管,以数据监测、远程监控等手段实施非接触式监管,降低现场检查频次,提升执法精准度与透明度,构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监管新格局。

  强化监督问责 倒逼服务质效提升

  市本级40个职能部门主要领导通过媒体公开承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事项,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承诺—践诺—监督”闭环管理。

  此外,四平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联合市纪委监委定期通报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效应。对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督查,对执法部门进行公开评议,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有效遏制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创新数据应用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一图总览全市执法情况。通过数据要素融合,构建起全程可视化监督体系,有效解决了执法全过程监督难、执法监督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优化执法环境、提升执法效能奠定坚实基础,有力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