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福建省龙岩市纪委监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内容,注重把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有机结合,在创新监督方式、保障政策落实、优化干部作风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探索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以监督执纪“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坚持问需于企,找准监督发力点

  “这速度也太快了!”近日,龙岩市漳平市某医药公司负责人在政务服务中心欣喜地发现,34家连锁门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续办业务竟然当场就能全部办结。“以前至少要等15个工作日,现在只要材料准备齐全,立等可取!”

  此前,漳平市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调研组在一次走访中收到企业、个体户反映,证照到期容易遗忘,续证存在“多头跑、多次跑”等问题,随即反馈给相关部门,督促优化续证审批服务。随后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落实整改,开通“许可闹钟”温情续证服务,建立证照期限数据库,到期前30天推送续证提醒和所需材料,在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即可,有效解决多头审、办证慢等问题。

  “企业的痛点就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发力点。”龙岩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6月以来,市纪委监委将监督护航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由委班子成员带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监督,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落地落实。

  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将监督与“走访、调研、服务、解题”有机融合,以“四不两直”方式,前往市中级人民法院、住建局、政务服务中心等8个市直单位、7个县(市、区)和相关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共发现问题39个,并进一步核实背后存在的责任、作风、腐败问题13个。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提质增效,全面收集“12345”平台、e龙岩、政企直通车、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群等平台中关于营商环境的诉求及处理情况,分析梳理出影响营商环境的19种具体表现,制定监督方案,并成立工作组,常态化引领市县上下联动,一体化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2024年以来,共发现营商环境领域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31个,追责问责相关工作人员25人。

  构建“双监测”机制,靠前服务解企忧

  “我们基地去年底正式投产,这些正在驶出厂的货车装载的都是基地新生产的罐装饮料。”4月2日,龙岩市永定区纪检监察干部来到广药王老吉(永定)生产基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企业监测点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此前反映的“卡脖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广药王老吉(永定)生产基地是省级重点项目,也是广(广州)龙(龙岩)产业合作的重要产业项目。为助力企业抢抓投产先机,永定区纪委监委在该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去年9月,该区纪委监委营商环境工作组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食品加工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竣工到正式投产,涉及多个环节的证照办理,申办事项、办理程序繁多。

  针对企业反映的实际问题,该区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室组”联动机制,由党风政风监督室联合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开出问题清单、列出办结时限,督促推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准服务,安排专人提前介入指导,实现与相关检定(检验)机构和生产许可评审中心无缝对接,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该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2024年8月,龙岩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在部分企业和职能部门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的工作方案(试行)》,在全市选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且具有代表性的100家企业和10个重点职能部门,建立营商环境“双监测”点,聚焦服务、执法、监管、行政审批、活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监测、近距离交流,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监测体系,推动监督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升级,通过常态化监测实现动态管控。

  “我们在‘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助’的作用,打通解决涉企问题的‘绿色通道’。”龙岩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端和部门端设立营商环境“双监测”点,有利于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的迫切诉求和困难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解决,推动实现助企纾困,确保企业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有渠道,职能部门改进服务、回应关切有平台。

  去年8月,在上杭县纪委监委组织召开的一次“纪企联谈”会上,该县纪委监委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了解到某材料科技公司反映供气站建设进度滞后的问题,随即启动营商环境监测点重点项目监督机制,推动县发改局联合市重点办协调燃气公司优化施工方案,现场协调解决管廊交叉施工等5个具体问题,最终提前7天完成供气站建设并通过压力测试,确保项目投产当日即实现稳定供气。据统计,2024年8月“双监测”点运行以来,龙岩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相关问题109个,收集意见建议106条,提出整改措施141条,有效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系统施治,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

  “经过前期充分的入园论证,该储能项目展现了勃勃生机,投产四个月销售额就突破2000万元。”在龙岩市新罗区北部新城能源互联网产业园,新罗区投资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前来回访的区纪委监委干部。

  此前,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招商领域考察、入园评审等方面问题,新罗区纪委监委向区政府提出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建议,深入解析涉案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特点规律,查摆制度漏洞、排查风险隐患。区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跟踪服务落地闭环机制的通知》,要求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加强企业基础资料收集,联合发改、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认真研判,加强入园论证把关。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施治、久久为功。龙岩市纪委监委营商环境工作组负责人表示,市纪委监委从把脉、问诊到系统施治,坚持环环相扣、精准发力,推动行业部门不断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对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等关键环节的制约和监督,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发展环境。

  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针对市场主体反映以及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构建“监督、整改、治理”工作闭环,推动建章立制、实现系统施治。“在审查调查中,我们发现策武镇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存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问题,破坏当地营商环境。”长汀县纪委监委专案组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廉政风险,该县纪委监委加强类案分析,深挖违规吃喝、送礼背后的政商勾连、利益输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并牵头制定《长汀县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规范》,划定政商交往“安全区”和“禁止区”。

  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扎实的干部作风,是推动经济稳健前行的重要动力。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立足发挥案件查办引领作用,建立专门的问题线索台账,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性质恶劣的严查快办,并循线深挖信用、司法、执法、审批、监管、中介、经营、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着眼制度机制隐患漏洞,督促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完善行业部门内部监管体系、抓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全市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03份,推动建章立制554项。

  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福建省纪委监委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的意见和指导案例,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注重把握严管与厚爱的关系,2024年以来共通报6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并为39名反映问题失实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打出查处诬告陷害、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让干部轻装上阵、敢作敢为,持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我们紧盯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靠前监督、精准监督、长效监督,为经济发展增势赋能、清障护航。”龙岩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双监测”体系,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坚决惩治损害公平正义、破坏营商环境、扰乱经济秩序的风腐问题,一体推动清廉建设、作风建设、政治生态优化与营商环境提升紧密结合,坚定地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清障护航。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