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涪陵区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工作,覆盖榨菜生产、餐饮服务、食品生产、水土保持等21个重点领域,形成“信用评价+精准监管+结果应用”的全链条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领域覆盖,信用评价体系日趋完善

涪陵区落实运用市级“6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差异化信用评价模型,动态更新企业信用数据。2024年,全区累计完成信用评级企业超5000家次,其中:榨菜生产领域。34家榨菜加工企业中,8家A级企业获评“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重点企业”,优先享受政策支持;食品生产与销售领域。对守信企业实施“无事不扰”,如咸亨食品有限公司(A级)年度检查频次降至1次,而对重庆禾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D级)检查频次提升至4次,实现精准执法;水土保持领域。对5家未履行水土保持手续的D级企业开展警示约谈,取消评优资格并强化检查,推动整改率超90%;海关领域。全区312家海关注册企业中,8家高级认证企业享受通关便利,304家适用普惠管理,失信企业保持“零记录”。

结果应用创新,激励与惩戒并重

涪陵区将信用评价深度融入监管实践,差异化施策成效显著。开展守信激励机制,如:A级纳税企业可一次性领取3个月发票;A级代理记账公司办理行政许可时长缩短10天;A级道路运输企业招投标减免保证金,累计为企业减负超千万元。推动失信惩戒,如:环保不良企业(如恒昇大业建设工程公司)被暂停环保补助资金,检查频次翻倍;劳动保障C级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动态巡查促整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信用评级结果与“渝悦·信用”平台、三级治理中心贯通,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等数据实时推送,实现监管闭环。

数字化赋能,信用监管更高效

涪陵区依托“信用+大数据”模式,推动监管智慧化。一方面信用数据共享,归集水电气、行政检查等数据超10万条,动态更新企业信用档案,支撑分级分类模型精准运行;另一方面推动场景创新应用,在餐饮、养老等领域试点信用预警,如对C级公共场所卫生单位开展约谈,督促整改达标率提升至85%;最后政企协同治理,通过“榨菜产业大脑”等平台公示信用评价结果,引导消费者择优选择,倒逼企业诚信经营。

打造信用建设“涪陵样本”

涪陵区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工作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一是“一行业一标准”,细化评价指标;二是“评价结果活用”,挂钩政策扶持与监管资源分配;三是“数字赋能+社会共治”,构建信用生态圈。下一步,涪陵区将深化信用与城市治理融合,拓展“信用+商圈”“信用+医保”等场景,持续保持国家级信用创新示范区,为重庆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