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税务局紧扣税收普法宣传工作新要求,创新构建“场景融合+精准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拓展宣传路径、延伸服务触角,实现税法宣传从"单向输出"向"多维共融"转变。
打造四维场景融合宣传矩阵,构建浸入式普法生态。激活商圈经济"新引擎"。助力三大核心商圈126户商户完成申报,带动2000余人次参与"诚信纳税"抖音互动。借势体育赛事"大流量"。紧扣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契机,组建"流动+定点"宣传体系。现场服务突出"广度深度"结合,20人税宣小分队发放政策手册1600份,解答个税汇缴、社保缴费高频问题23件;周边商户实现"精准滴灌",对200余家餐饮住宿企业开展"靶向辅导",解决电子发票开具等疑难问题7个。创新艺术普法"强渗透"。配套开展"沉浸式"税宣活动,设置民生发票微展区呈现税收发展历程。深挖非遗文化"老传统"。构建"传承+发展"非遗联动模式,在四川老廖家风味食品公司设立传统工艺税收服务联系点,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非遗工艺研学,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政策体验官。
构建多维协同共治新格局,夯实依法治税根基。走进区政府中心组讲授《税收通识与财源建设》,为49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解析税收在地方财源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方向,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兴税源”行动方案;分类解读税费优惠政策要点,助力税源培育;实施涉税服务机构"赋能计划",制定执业负面清单20条,建立典型案例定期推送机制。打造校税合作实践育人基地,建立"高校宣传部长+税务业务骨干"双导师制,定制《大学生税收通识》课程。组织税务体验日6场次,培育学生志愿者45名,开展税法通关赛覆盖5000余人次。创新"校厅联动"机制,邀请数名财会专业大学生参与市民之家导税服务,构建"培育-实践-反哺"的良性循环。
完善长效化提升机制,推动宣传成果持续转化。信用管理全周期服务。设计完成4期纳税信用图解初稿,普及纳税信用评价概念、评价方式以及纳税信用修复、复评等政策;建立非主观违规修复快速通道,压缩平均办理时长。创新"信用健康指数"评价模型,聚焦发票管理等6个维度生成个性化报告,向重点企业推送信用建议书147份。品牌效应全方位释放。构建"新媒体+传统媒体"传播矩阵,联合市局开展的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税动青春 探寻非遗”等活动纪实被《四川税务》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等媒体采用,培育“巴税微剧场”等特色宣传载体。建立税宣素材动态储备库,分类收集典型案例,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开展“身边案例说税法”活动,形成"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宣传新局面。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