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这是营商环境领域权威的全国层面报告。报告按照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分5个部分展示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成效,择优遴选了北京、上海、山东等16个地方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小编对16个地方案例情况进行整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

  地方案例:

  1.四川省深入推进运输企业和餐饮店开办“一件事”

  2.山东省青岛市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3.福建省持续强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部门协同

  4.上海市推出“拿地建站”新模式

  5.山东省推进联合报装“一件事”高效集成办理

  6.甘肃省实现一次性扩岗补助全流程线上办理

  7.安徽省打造优良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8.海南省推进信用与政务服务融合改革

  9.吉林省全面应用“涉企行政检查备案”App 规范监管秩序

  10.浙江省主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11.辽宁省沈阳市应用区块链技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2.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关地协同集成化改革

  13.上海法院推进现代化数字执行

  14.江苏省“产业链+法律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5.北京市推出公证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

  16.广东省广州市中院审理某石化公司等 10 家公司合并重整案

  具体做法

  一、市场准入

  1.地方案例:四川省深入推进运输企业和餐饮店开办“一件事”

  开办运输企业方面 ,将办事场景细分为多种情形,差异化设置办理流程;简化申报手续,实现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登记证书等证照免提交,申请材料由22 份精简至3 份,申请表单54个要素可自动填写,无需审批人员人工判断,办理时限较改革前压减85%。

  开办餐饮店方面 ,拓展服务事项 ,将从业人员健康证纳入联办事项;规范 审批流程 ,对场所平面布置图等要件的内容、形式、尺寸以及是否需要原件、签字盖章等细节作出详细规定; 简化申报手续 , 实现营业执照、健康证等证照 免提交 , 申请材料从35 份压减至 17 份 , 办理时限较改革前压减72.9%。

  2.地方案例:山东省青岛市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青岛市立足企业和群众办事视角 ,打造多个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主题服 务场景。一是推行交易登记纳税“一件事”。不动产交易、登记、纳税线上线下一窗办理、一次办结,申请人只提一次申请、只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结全部业 务,98%的业务当日办结。二是推行交地交证“一件事”。推行“交地即交证”,土地交接与项目验收、产权登记即时衔接,大幅压缩建设周期。三是推行抵押贷款登记“一件事”。开发远程服务平台,扩展服务网点766处,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金融业务系统对接,贷款业务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

  3.地方案例:福建省持续强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部门协同

  福建省优化部门并联审批协同机制,推动工程建设审批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事项集成高效办理。一是推行施工许可“一件事” 。一次性办理建筑 工程施工许可证、消防设计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等开工阶段事项 ,通过一 次申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运作机制 , 实现部门审批业务互通 , 同步开展 要件核验、在线会审 ,明确各审批主体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审核并出具许可文件。二是推行竣工验收“一件事” 。一次性办理规划核实、消防验收、档案验 收、竣工验收备案等验收阶段事项 ,建立联合踏勘、统一反馈、集中复核的协 同验收机制 , 由牵头单位统筹组织各业务部门实施现场联合查验 ,通过平台系 统实时归集各专业部门验收意见 ,对存在问题实行整改要求一次性告知、整改 结果集中复核 ,在线生成竣工验收备案电子证明文件 ,构建标准统一告知、表 单智能填报、窗 口统一受理、 系统全程联办的验收服务新模式。

  4.地方案例:上海市推出“拿地建站”新模式

  上海市电力公司在土地“ 带站出让”的基础上,提前建设投运开关站,用户内部工程完工后即可接电。一是超前确认开关站建设需求。依托政府相关平台,及时获悉潜在报装需求,主动对接客户,提前规划建设。二是协同政府部门明确建设路径。主动沟通相关政府部门,出具地块项目初步供电方案,明确新建开关站用地位置并将土地“带站出让”;在用户正式报装前,公司优先确定开关站提前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为用户快速接入打下基础。三是解绑  开关站建设工程与用户接入工程。先行实施开关站建设工程,再结合用户需求实施用户电力接入工程。新模式实施以来,公司累计完成开关站“带站出让”和“拿地建站”216 座,服务周边相关地块用户453户,最多节省用户接电时长约6个月。

  5.地方案例:山东省推进联合报装“一件事”高效集成办理

  山东省全链条优化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报装质量和接入效率 ,2024 年全省办理联合报装业务8335 件,网办率达到87.33%。一是提前谋划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需要,适度超前建设;结合土地供应计划,明确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点位,保障项目建设需求。二是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设计方案联审和施工图联审,项目开工前完成联合报装;市政公用单位参与项目联合验 收,验收通过后及时办理接入。三是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市政公用服务专区,打造共享营业厅,推行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四是加强智慧表单、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技术应用,推行线上办事“一网通办”。

  二、要素保障

  6.地方案例:甘肃省实现一次性扩岗补助全流程线上办理

  政策实施前 ,甘肃省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解读、操作指南 等信息 ,通过政策直播、录制政策解读小视频等方式 ,结合“援企稳岗 ·服务 千企”行动 ,走进企业宣传解读政策、现场答疑解惑 ,确保企业尽快知晓政策 内容 ,掌握申领流程 。政策实施过程中 ,依托甘肃省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开发 一次性扩岗补助模块 , 实现补助申请、审核、发放等全流程的线上办理和信息 化管理 。对接部级业务协同平台 ,整合就业信息库、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身份 核验接 口、教育、社保等相关数据资源 , 实现数据共享 ,在待遇审核和发放环 节加强信息比对 ,有效避免补助重复发放。

  三、经营环境

  7.地方案例:安徽省打造优良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安徽省以“制度+技术 ”为牵引 ,加快提升招标投标公平性 、透明度 、便 利度 。一是招标文件“ 智慧检” 。建立招标文件编制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运 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招标文件合规性进行分析比对 ,2024 年累计检查项 目 1.01 万余个 ,纠正不合理限制等问题 323 个。二是投标服务更优化。在“一把 CA 走江淮 、一次录入全省用、没有门槛全省投 ”以及全面取消招标文件收费 的基础上 ,2024 年运用“信用+承诺 ”方式免除投标保证金 1913 亿元 ,保函 替代保证金 2469 亿元 ,发放“ 中标贷 ”40.66 亿元 。三是远程异地评标常态 化 。统筹全省 2 万余名评标专家 、1100 个工位资源 , 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 标 , 随机抽取专家、 匹配工位 ,2024 年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 目 3629 个 ,有力 遏制专家小圈子、人情分等现象。四是交易过程更透明 。全面推行招标计划提 前发布 ,探索推行招标文件提前公示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公开 ,大幅提升 招标投标全过程公开程度。

  8.地方案例:海南省推进信用与政务服务融合改革

  海南省通过准入前多形式“承诺办” 、服务过程“信用办” 、服务后“ 审管法信” 闭环联动等 ,打造投资便利化制度体系。一是深化“承诺办 ”。按领域、按事项、按场景 ,对全省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批次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 ,全省累计实行涉企告知承诺事项超过 100 项。二是拓展“信用办 ”。依据信用积分划为红橙蓝档 ,对诚信主体提供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诚信激励服务 ,省、市( 县区 )共超过 90%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改革。三是建立“ 审管法信” 一体联动制度 。开发上线“ 审管法信 ”平台 ,推动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四位一体系统联动 ,在审批、监管环节嵌入失信惩戒 ,对通过承诺即入的主体 ,系统限时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批后复核。

  9.地方案例:吉林省全面应用“涉企行政检查备案”App 规范监管秩序

  吉林省建设并不断完善全省一体化行政检查智能备案管理系统。一是全面 推行“事前报备、手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行政检查监督管理模式。全省 1921 个监管部门 、30156 名行政检查执法人员 、5096 个行政检查事项 、 308 万户经营主体纳入行政检查备案智能管理体系 ,形成全省行政检查公开账 单 。明确要求各级行政检查执法人员入企必亮码、无码不检查 ,增强行政检查 透明度。二是构建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 。 系统通过检查数据比对、分析 ,及时 发现并推动解决超计划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 ,有效提升行政检查质量。

  10.地方案例:浙江省主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浙江省积极对接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创新主体需求 ,全面深化知识产权综合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秉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针对初创型高科技企业需 求 ,量身定制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产权专门服务方案 ,为相关主体办理专利 预审备案 。2024 年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受理专利预审请求 1.46 万 件 ,通过快速审查通道共授权专利 0.65 万件 ,有效支持了初创型高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加快布局 ,加速企业成长。

  11.地方案例:辽宁省沈阳市应用区块链技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搭建知识产权司法区块链平台 ,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 化、防止篡改、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的技术优势 , 实现证据保全降本提速。平台具备电子证据上链存证、固证、核验等功能 ,有效提高了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当地一批产业头部企业开通司法区块链账户 ,企业在权利创设、运用、管理等 环节实现全流程上链,核心技术实现“上锁加密” ,企业维权难度和诉讼成本显著降低。

  12.地方案例: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关地协同集成化改革

  厦门市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 ,优化口岸监管作业流程 ,推动港 口协同高效 运转。推出航空货运机边分流模式 ,对需检查的冰鲜货物实现免企业预约、免 到场查验。实施进 口货物卸船分流、 出口货物过卡分流模式 ,免去货物在码头 内的中转和等待环节 ,压缩进 口需检查货物流转时间 ,减少装卸及运输作业次 数 。打造闽粤港“跨境一锁” 快速通关模式 ,通过对运输车辆实施全流程实时 监控、 自动判断运抵及自动验核放行 , 实现货物在内地与香港间公路 口岸不换 车、不换锁、 自动快速验放。

  13.地方案例:上海法院推进现代化数字执行

  上海法院坚持以场景建设、数字建模为重点 ,全面推进案件执行大数据应 用场景体系化建设。截至 2024 年底 ,全市法院嵌入系统场景 71 个 ,根据不同 功能可分为三类 :一是破解查人找物难题 。研发执行案件财产查控提示预警系 统 ,涵盖被执行人公积金、大额养老金、胜诉案件线索、可领取案款等财产信 息 ,设置有关线索自动提示机制。二是提升执行规范透明度。开发“执行依据 被撤销、破产受理后未解除失信提示预警” 、“ 受理破产后发放执行款提示预 警 ”、“执行完毕未解除限制措施提示预警 ”等规范提示类应用场景 ,将执行 案件进展与法定情形连接 ,开展不间断比对、核查 ,有效规范执行行为。三是 实现高效便捷管理 。开发“执行款申请延期发放后合理期限内未发放预警提 示 ”要素式场景 ,将 13 类法定延迟发款理由进行数字化管理 ,并与相关存在 超期未发案款的案件信息比对 ,有效筛选出全市执行案件延迟发款超出合理时 限的案件线索 ,为相关法院监督预警提供指引。

  四、纠纷化解

  14.地方案例:江苏省“产业链+法律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江苏省提出“ 产业链+法律服务 ”模式 , 高效整合法律服务资源 ,组建 186 个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 ,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 112 条优势产业链, 联动 1025 家法律服务机构 ,形成链式服务格局 。 实施产业律师团队培育工 程 ,分类培养 1360 名产业律师 ,推动法律与产业知识融合 ,打造复合型律师 服务团队 。完善法企对接服务机制 , 实施服务企业控链、创新补链、基础强 链、开放延链、解纷护链“五链”行动 ,走访企业超 2.2 万家 ,推出全生命周 期法律服务产品 145 项 ,编制产业链风险清单及指引 41 份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15.地方案例:北京市推出公证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

  北京市精准对接企业公证需求 ,推出公证服务企业十项举措 , 包括全面推 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中小微企业主体身份告知承诺制、公证服务首问负 责及一次性告知制度、设立中小微企业公证服务绿色通道、简化中小微企业公 证服务流程 、实现“ 涉外公证+领事认证 ”一体联办 、深入推进“ 互联网+公 证 ”服务模式、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将公证法律服务送到企业门 口、错 时延时公证服务等 ,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公证法律服务。

  16.地方案例:广东省广州市中院审理某石化公司等 10 家公司合并重整案

  基本案情: 某石化公司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影响 ,公司业务严重受阻 , 流动资金紧张 ,无力偿还债务 ,遂向广州中院申请破产重整 。广州中院依法决 定适用重整程序 , 以法人人格高度混同作为审查实质合并重整的核心要件 ,明 确合并范围 、程序规则和异议权利人的救济途径 。2024 年 3 月 6日 ,广州中 院依法裁定批准某石化公司等 10 家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典型意义:该案实现了建设工程款债权、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款债权 的 100%清偿 ,普通债权清偿比例较单独清算显著提升 , 实现了债权人整体利 益最大化 。 同时 , 引入 10 亿元共益债盘活油田资产 ,成功挽救企业海外营运 业务 ,保住当地职工 、派遣海外职工共计 1100 余人的就业岗位 ,为企业提供 了司法服务和保障。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