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下称“浙江省贸促会”)在杭州举办涉外营商环境交流座谈会,并发布《浙江省涉外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3》(下称《报告》)。此时,距离3月1日《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刚过去100多天。
《报告》称,浙江涉外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在浙外资企业投资收益预期向好,外资外企对扎根浙江、立足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这是我们首次完成了年度浙江省涉外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全省贸促系统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涉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涉外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推动浙江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浙江省贸促会会长陈建忠表示,今后这项工作还将持续开展下去。
纳税等指标满意度超
欧盟、美国企业盈利能力强劲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正在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不断吸引外资外企加码布局。
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达202亿美元,增长4.8%。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增长85.8%,占比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8月,浙江省贸促会、浙江省国际商会联合浙江省发改委实施“百场万企”营商环境评价专项行动,到2024年3月形成《报告》。期间,全省贸促系统共实地调研695家在浙外资企业,召开44次座谈会,征求到221条具体意见,回收1259份有效问卷。
《报告》显示,被誉为中国营商环境“优等生”的浙江,涉外营商环境收获了高分评价。在12项指标中,受访企业满意度均超过97%,其中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结业、促进市场竞争、市场准入五项指标满意度超99%。
2023年以来,浙江密集出台惠企政策以及多项稳外资、稳外贸措施,获得外资企业普遍认同。对2023年出台的相关政策评价中,受访企业满意度近99%。
36%受访企业表示2023年在浙投资利润率比上年增加或大幅增加,48%的企业表示与上年持平。从国别(地区)看,来自欧盟、美国的企业盈利能力更为强劲,且对未来5年内在浙投资收益更有信心。
此外,港澳台资企业对广大内地市场最为看好,预期2024年中国市场前景很好和非常好的企业达六成;预期未来5年中国市场很好和非常好的高达73%。
“近年来浙港两地经贸交流不断加强,合作领域也从传统的房地产、金融扩展到科技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优质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为港商提供更多的机遇。”浙江省香港商会会长、杭州恒隆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唐龙添在座谈会上表示。
外资企业遭遇用工难题
建议引进更多蓝领人才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报告》提及,外资企业表示在商业或非商业领域均感受到挑战和压力。具体来看,人工、税费和资金(融资难度大)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主要的困难。
大部分(67%)受访企业表示人工成本上升是当前最大困难;19%的受访企业表示就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42%的企业表示一线人员存在招工缺口,该问题在传统只在也表现更为突出,占比近半。
“制造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如果在职业教育、就业引导、人才引入和激励政策上,浙江省能够把高级蓝领更多地纳入考量,尽快充实壮大产业工人群体,相信浙江在未来的竞争中会更加具有优势。”在座谈会上,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曙表示。
这家来自德国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电动尾门撑杆等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入浙江平湖已经5年时间,产值从最初的4亿元拓展到了如今的12亿元。
《报告》还提及外资企业在非商业领域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劳工、环保等方面影响企业经营,行业监管有待优化,投资地引资政策有待提升等。
“我们对于加强外资企业在营商环境监督中的作用持有积极态度,并期待尽快推进各地成立并完善营商环境监督制度。”特斯拉浙江对外事务负责人解云说,通过加强外资企业在监督中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了解外资企业在本地营商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座谈会上,各境外驻浙商务机构与外资企业、涉外企业代表围绕在浙经营投资遇到的问题开展交流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浙江省级相关职能部门代表进行了回应解答,并介绍了各领域服务外资企业的举措。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