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做客《信用中国》栏目,接受央视主持人董倩专访,讲述了稻盛经营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历程。

在全球商业领域,稻盛和夫是公认的传奇企业家,他用38年时间缔造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更在78岁临危受命接手日航,仅用五个月便实现企业扭亏为盈。支撑这一系列成就的,正是其以“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而曹岫云作为该哲学在国内的重要传播者,二十余载深耕实践,通过翻译著作、组织企业交流等方式,让稻盛经营学逐步融入中国企业的发展脉络。

“稻盛和夫的思想哲学、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他对我的信任更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节目中,曹岫云回忆起与稻盛和夫的渊源。2001年,身为无锡企业家的他首次聆听稻盛和夫讲演,便被其“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基准深深震撼。这一被稻盛和夫视为“哲学原点”的准则,以简单质朴的逻辑贯穿企业经营始终,正是这份理念共鸣,为后续双方合作奠定基础。

在节目中,曹岫云阐明了成立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初衷。2009年6月,稻盛和夫在北京大学讲演时提出,其经营哲学的源头是中国古代圣贤教诲,如“德胜才,谓之君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格言,均为他经营实践的重要指引。

“稻盛先生说,日本向中国学习了1000年,他要把中国圣贤教诲在企业经营中的实践心得及经验无偿分享给中国企业家,帮大家少走弯路。”曹岫云表示,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渊源,让中国企业家在学习稻盛经营学时倍感亲切。

二十余年来,曹岫云始终以“传播稻盛经营学”为核心,翻译了《活法》《干法》《心》《阿米巴经营》等30部稻盛和夫著作,完整翻译其在国内外讲演的全部文稿;公司牵头组织300场中日企业交流活动,搭建起跨文化的经营经验共享平台。

针对当前企业经营中的共性问题,曹岫云在节目中直言,长期以来许多企业过分追求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经营的根本思想。他分享了一个关于松下幸之助“水库经营”的故事。

当年,松下提出企业经营要像建水库蓄水一样,要有结余和储备。当有经营者追问“怎样才能有宽裕”时,松下回答:“具体方法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经营者经营企业必须有所宽裕,首先你必须这么想。”

曹岫云说,这个回答当时令许多听众失望,但稻盛和夫却从中获得了深刻启示,经营的具体方法需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后来,稻盛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必须怀抱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持久纯粹的愿望”,并将这一思想深化,提出企业年度目标设定理念,助力京瓷在多次经济危机后实现规模跃升。

面对“企业生存困难时谈哲学是否奢侈”的疑问,曹岫云明确区分“思辨哲学”与“稻盛经营学”:“我们所讲的稻盛哲学,真是经营者和企业员工拿来就可以用的哲学,恰恰是因为缺少这个哲学,许多企业的生存才成为问题。”他以1973年石油危机中京瓷的应对为例,详解稻盛和夫“一条预备策略+五条应对策略”的实践逻辑——平日打造高收益企业本质、践行“水库经营”储备资金,危机来临时通过“全员营销、彻底削减成本、全力开发新产品、保持现场的生产效率、巩固并加强人际关系”破局,这一方法论让京瓷在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等多轮冲击后均实现逆势增长。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执着于利润与规模扩张,却忽略经营的初心。曹岫云二十余年的努力,正是希望将稻盛经营学的文字转化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土壤”,让其不再是空洞概念,而是成为企业劈开经营迷雾的“利剑”,引领中国企业家在行动前叩问使命,在风暴中稳健前行。

责任编辑: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