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孝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2024年各项工作,结合《湖北省数据局2024年工作要点》,在全面落实《孝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2024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基础上,特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加快推进数化湖北孝感行动,筑牢数字基础底座

  1.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数公基建设市县一体化扩面提质,6月底完成市本级中心城区数公基阶段性建设,9月底完成县(市、区)中心城区数公基阶段性建设,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统一融合、服务统一发布,推动数据治理、上图、核采工作全面转入常态化运行。

  2.加快推进“数化湖北”孝感行动。推进市级应用系统与数公基平台对接改造率达40%以上、新建应用系统对接率达100%,各县(市、区)完成1至2个应用系统与数公基平台的对接改造。梳理细化数化湖北相关指标体系,清单式推动落地见效。

  3.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汇报衔接,积极推动孝感算力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方案。深入研究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相关政策,积极参加算力供需对接活动,促进我市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4.持续深化“城市大脑”应用。逐步完善“城市大脑”功能,推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智慧场景落地,提升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激发数据要素在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运用效能。

  二、加快数字经济跃升提能,推进数字经济跨越发展

  5.加强数字经济工作统筹。开展数字经济发展监测评估工作,会同统计部门探索建立数字经济年度核算和季度监测机制。

  6.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工作调研和思考研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力争2024年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以市高新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为切入点,跟踪了解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三、聚焦数据要素,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7.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数据要素制度体系,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权登记、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制度、数据要素确权流通制度和数据联管联治机制。

  8.激活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抓好全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落实,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开展“数据要素×”行动。积极参与“数据要素×”湖北分赛,挖掘典型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打造特色数据产品,繁荣数据产业生态,激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9.加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完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全市政务数据“一本账”展示、“一站式”申请、“一平台”调度,按需接入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共数据,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不少于1000个数据集。

  四、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一体化智能化水平

  10.强化数字政府统一规划。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制度规则体系,制定政务信息化项目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各地各部门数字政府建设。

  11.完善数据中台和数公基市级平台建设。建设完善数据中台,实现“系统-目录-数据”精准关联。推进“政务数据直达基层”工作,更好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数公基市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政府领域应用系统“一本账”。

  12.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分类分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强化市政务云一体化安全运营能力、政务网络安全管控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风险评估、攻防演练。

  五、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3.持续深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集约高效的线下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推动更多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园区、商场等场所延伸,拓展“24小时不打烊”服务,指导县(市、区)新增 100 项以上县级高频事项下沉至乡镇。以“四统一”深化市、县、乡三级“一窗通办”改革,推动乡镇综窗人员“县聘乡用”,加快推进“综窗”人员职业化建设。完成政务服务“一次一评”省级标准化试点。

  14.全面提升“孝着办”品牌力。以打造“孝亲”政务环境为切入点,把“孝感元素、微笑服务、孝亲孝爱”的理念全面融入、深度嵌入政务服务工作中,在全市政务服务场所大力营造“孝着办”浓重氛围。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帮办代办体系,建好用好“孝着办”网上帮办平台,做优做强“孝着办”线上直播平台,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建设。

  15.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重点改革。深化“关联事项集成办”,将“一件事”主题事项扩展到65个以上,完成4个重点“一件事”省级试点及16个国省重点“一件事”复制推广。深化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持续推进服务指南优化、材料“免提交”等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管理。

  16.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持续深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进一步加强平台推广应用,建立健全高效的惠企政策发布、审核、兑现机制,实现政策找企、高效兑现。探索惠民政策服务“免申办”,推动高龄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学生资助等民生领域惠民事项,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烈属等群体在相关场景的优待“免申办”。

  17.强化“三办”提升“一线应答”。强化12345热线接诉即办、急事快办、未诉先办“三办”效能,加强对“一人多次”“一事多人”及涉企、涉稳、涉重大民生等重大诉求的分析、研判和处置,推进热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做优提升“一线应答”能力。

  18.提升招投标服务质效。巩固落实免收“两金”及政府采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等惠企政策,完成集采目录内品目的框架协议供应商征集,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完成全年591亿元交易额目标任务。

  六、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政数事业发展支撑

  19.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高标准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全面做实思想建设。深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主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纳入到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双学双比”活动之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定期分析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1.全面巩固组织建设。高质量完成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常态化长效化。

  22.全面优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弘扬“学拼抢”“敢快干”“清慎勤”优良作风,巩固“清廉机关”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政务服务领域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政数系统队伍作风。

  23.全面严肃纪律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坚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注重严管厚爱结合,增强干部职工与窗口人员纪律意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24.全面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全面推进意识形态、机要保密、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政务公开、平安法治、综治信访、文明创建、工会群团等各方面工作,积极争先创优,建设一流模范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