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对标全国一流标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着力点,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果,进一步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结合哈尔滨市实际,特制定《哈尔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66条》。

  一、提升企业准入和退出便利化水平

  1.推行企业市内跨区域迁移调档“一件事一次办”,取消迁出登记环节,将迁移、调档、变更登记(备案)合并为1个环节,实现向迁入地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提示迁出地登记机关办理相关迁移业务,企业迁移登记完成后迁出地登记机关在规定时限内将企业登记管理档案移交至迁入地登记机关管理。

  2.拓展“企业开办直通车”平台集成服务功能,在已有联办事项基础上新增水电气热报装等服务事项,便利企业在“企业开办直通车”平台上进行一网受理、一次填报、一网办结。

  3.建立“个转企”培育库,出台“个转企”培育库入库标准,明确培育内容、数据指标和培育重点,以区、县(市)为单位确定转型升级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将注册登记一年以上、已在税务部门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产值和销售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列为重点培育对象。

  4.在政务服务平台设置“个转企”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栏,深度整合各部门惠企政策,统一归口提供“个转企”政策查询匹配、诉求纾解、资金申报、中介服务、代办帮办等“一站式”精准服务。

  5.推行特殊行业开办企业和申请许可事项证照联办服务新机制,通过经营范围精准识别推荐一站式联办套餐,提供许可事项申请条件和材料的一次性告知清单,以餐饮店、超市(便利店)等为试点,实现证照联办一网申请、一次告知、一次办理。

  6.创新开展“开办企业智能导办服务”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创建知识库、问答库,上线“嵌入式”填报指引服务,实现开办企业每一填报事项均能一键获取导办服务,为企业办理证照提供全程精准指导服务。

  7.创新推出“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一次办”。如食品企业申请营业执照变更时,可以同时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高频许可证的关联事项变更,为企业减少办事环节和办事时间。

  二、便利企业获得经营场所

  8.创新建立“区域评估成果数据库”。指导取得土地的建设单位免除或简化单项评估,制定区域评估成果入库数据标准,并依托“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平台,打通区域评估成果接入各主管部门及有关审批流程的数据通道,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审批阶段生成该地块区域评估“成果清单”交付建设单位,一次性明确告知各评估成果及后续应用要求,为建设单位减少审批流程和时间。

  9.创新推出建设项目规划资源“一证多验”机制。积极支持工程建设项目单体建筑。当单幢建筑已竣工且满足使用功能时,可对同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批次进行竣工规划资源验收,使单幢建筑建好后尽快投入使用。

  10.试点推出“互联网+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服务。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等婚姻登记机关服务场所设立“互联网+婚姻析产”网办服务点,指引和方便已办完婚姻登记手续且有房屋产权分割处理需求的当事人提交相关析产登记申请,免于申请人前往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业务。

  11.推行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智能审批服务机制,采取由简入繁试点先行的方式,申请人通过线上提交申请,由系统自动受理、审核、登簿、归档,实现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各环节自动办理。

  12.推出地籍图及不动产登记信息可视化查询服务,申请人经身份验证后,可根据地址信息在线查询不动产自然状况、权利限制状况、地籍图等各类信息,便利个人和企业用户在线获取不动产自然属性和权利负担,有效提高买卖交易透明度和便利度。

  13.实施新建商品房“双预告”登记制度。将商品房预告登记与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预告登记转本登记合并办理,同时向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购房人延伸登记端口,实现商品房双预告登记全流程线上办理,提高商品房透明度。

  14.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项目“11+N”审批流程和4个会商机制。将工程建设项目原21个流程整合调整优化为11个标准流程,同步取消51个情景式流程。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进行谋划会商、标准地会商、审批流程会商;开展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联合会商机制。通过前端会商,确定建设管控指标,明确项目建设的限制性和配套性需求及N个适配事项,实现项目审批“定制化”。

  三、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服务

  15.在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探索实施“水电气热网”地下管线防护信息化建设。通过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平台实时汇总施工信息,并及时向相关管线权属单位推送,各类管线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相关管线权属单位根据自身管线情况,及时反馈施工可能造成的隐患。

  16.推行供水供电业务“一件事一次办”业务场景,供水供电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实际进行内部优化,实现用水、用电口径变更、增容、退费、销户等关联性强的高频业务合并一次办理。

  17.增强优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在用电方面,建立健全电力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用水方面,在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开展供水可靠性调查工作,全面收集计划停供、突发停供、停供投诉等相关信息,出具供水可靠性分析报告;在供气供热方面,开展建立供气供热服务与投诉监管制度试点,由行业主管部门对江南主城区供气供热业务经营单位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并向社会公布投诉渠道、受理范围、监督考核结果等信息。

  18.在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探索实施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网络通信、有线电视7项市政公用报装服务“一表申报、联合办理”新模式。

  四、提高劳动就业公共服务质量

  19.推出“档案中心存档退休人员退休不见面”服务,依托“哈尔滨市人社”公众号开发退休申报、退休进度查询、电子退休证领取等线上服务功能,实现档案中心存档退休人员可自助下载打印电子退休证,提升退休人员办事便利度。

  20.建立就业失业创业信息监测系统。在线归集企业用工数据,建立企业、市场、创业等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流动趋向、企业需求,市场状况等,实现就业失业创业变化趋势精准监测和预警。

  21.创建高品质“就业驿站”,围绕城乡社区、商业商圈、楼宇经济、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等不同特点和需求,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就近快速精准匹配,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22.升级改造优化企业年金方案备案平台。开发在线出具、下载、打印电子复函等功能,实现通过网上申请备案的企业可直接下载打印备案复函。

  23.打造“哈尔滨社保智慧窗”,由传统人找业务的自助服务模式升级为业务找人的AI模式,使社区、银行等非社保专业机构也能为办事群众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社保经办服务,实现“15分钟社保服务圈”个人养老保险业务全覆盖。

  五、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

  24.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辅导平台。围绕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资咨询、融资诊断、扶持政策宣讲等多种服务,便利企业获取融资辅导服务。

  25.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梳理优质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向银行机构推介,提高银企融资需求对接精准性和效率。

  26.创新建立金融顾问制度。从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股权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选派一批专业人员组成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政策宣导、金融问诊、投融规划、风险化解、上市辅导等综合服务,提升企业综合融资能力。

  六、优化国际贸易服务

  27.开通邮件通关“远程复验”,打造“看”邮新通道。通过文字记录、拍照、录像、远程视频连线等方式,创新开通“远程复验”,实现收件人不必到现场即可办理相关手续,有效节约办理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28.创新“研发货运生产作业管理平台”。实现铁路货运口岸空箱预约及计划申请信息提报在线办理,节约办理成本,提高办理效率。

  29.优化“出口竹木草制品属地查检作业”模式,海关针对适用的竹木草制品出口企业,提前预审企业申报材料和风险评估,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开展海关远程属地查检,有效缩短竹木草制品出口货物待检时间。

  30.优化应急预约通关保障制度。针对天气、交通及其他异常因素对出口包机货物的影响,结合空运出口货物特点,梳理企业在货物揽收、国内运输困难及在非海关工作时间内出口货物查验及物流监管需求,优化海关“预约通关”流程,为紧急情况下需出口货物提供高效保障服务。

  七、提高税务服务满意度

  31.设置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应享未享和违规享受双重监控指标。持续对纳税人缴费人申报数据开展监控,对应享未享的纳税人缴费人及时提示其享受优惠政策,对于违规享受的纳税人缴费人及时进行风险处置,同时将电子税务局消息通过微信服务号精准推送,为纳税人提供专属税讯服务,实现办前提醒、办中提示、办后反馈。

  32.建立风险管理任务合并处理机制。规范风险任务推送周期和数量,形成基于风险的“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税务稽查模式,在同一年度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调查事项外,对同一纳税人不得重复进户开展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出口退(免)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形式的税务检查。

  33.设立“税务注销预检”模块,集成清税注销预检各项指标内容,对于不存在风险疑点的纳税人实行“承诺制”容缺办理,确保纳税人提前完成清税指标预检,缩短清税注销办理时长。

  34.探索实施复杂涉税事项事先裁定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协调解决复杂涉税事项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提供税费政策确定性和执行一致性服务。

  35.建立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风险管理模型。发布涉税专业服务行为负面清单,通过分析涉税中介机构行政登记信息、业务采集信息、代理税费申报、税款缴纳的期准性、发票开具情况、税收违法行为、中介机构人员服务水平等情况,实现常态化风险评估、应对处理,降低涉税专业服务风险。

  36.推出纳税信用预警动态提醒服务机制。依托金税三期、税收数据情报、税收风险管理等系统的数据为基础,构建纳税信用预警指标模型,精准监测纳税信用风险,实现点对点向纳税人精准推送纳税信用失信提醒。

  八、推动商业纠纷高效化解

  37.推行“财产查控善意执行方式”。针对执行标的额较大、被执行人无流动资金还款的被封企业,灵活实施分批解封,充分盘活企业流动资金,有效化解大额标的查控对中小微企业资金链的冲击,避免强制执行导致企业破产。

  38.建立健全批量案件“诉前调解+示范裁判”制度。通过在批量同类型诉讼中,由法院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件进行示范性裁判,并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帮助当事人对裁判结果建立直观预期,促进其他案件在诉前调解中能顺利得以解决。

  39.建立“问题案件”质量评查及责任追究机制。针对各个渠道反馈的“问题案件”纳入台账档案式管理,客观全面评价办案质量,针对有问题案件进行责任追究,切实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40.建立“小额债权纠纷快速审理机制”。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成立专业化审判团队,全流程强化释明小额债权纠纷快速审理机制适用依据、权利义务和救济途径,推动实现当事人“自愿适用”“合意尽用”,切实提升案件审判效率。

  41.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分类分级惩戒制度及信用修复机制。通过严格把握失信惩戒的适用标准、明确信用宽限规则、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以及发挥守信正向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提高执行效能。

  42.建立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绿色通道”快速办结机制。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纳入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确保中小微企业及时回笼账款,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

  九、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43.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针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专业性较强的特点,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人员担任“特邀知识产权检察官助理”参与案件办理,提出专业性意见,提升检察机关办理疑难案件的能力。

  44.建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针对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发布海外重点国家商标维权指南,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纠纷应对能力。

  45.针对电商平台等电子商务企业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电商平台企业网络交易行为进行合法合规专项指导,帮助经营者建立健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信用评价体系,持续规范电商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46.探索“推行应用预付款保函机制或服务”。在中标企业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采购责任且无法退还预付款时,由合作银行或保险公司按照保函合同约定范围承担赔偿责任,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使用风险以及中标企业违约风险。

  47.创新打造“互联网+招标投标+金融服务”机制。为投标企业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推广保险保函、银行保函、担保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降低企业参与成本。

  48.组织开展公平竞争存量政策清理工作。防止存在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十、提升办理破产质效

  49.创新建立“破产企业财产管理人线上查询机制”。允许破产管理人通过线上注册登录等方式,经身份核验后,依法查询破产企业不动产信息,提高破产办理效率。

  50.创新建立“健全管理人个案履职评价档案制度”。通过对管理人采取个案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人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管理人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激励管理人勤勉尽责。

  51.创新建立破产企业税务债权申报“一口进”机制。针对破产企业涉税事项办理环节多、周期长、涉税政策复杂等特点,先由管理人向市税务局发出债权申报通知,再由市税务局转属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税收债权确认和债权申报的办理流程,精简管理人办理环节,提升债权申报效率。

  52.建立健全破产财产多元处置方式。鼓励管理人处置财产优先采取网络拍卖、网络竞价等公开出售方式,视情形通过整体营业转让、多项财产打包处置等适当方式,充分发挥多元化资产处置平台作用,发挥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价值实现功能,提高财产处置效率。

  53.创新建立“破产企业相关人员任职限制登记制度”。企业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勤勉义务,未履职尽责,致使所在企业破产,被人民法院判令承担相应责任的,对相关人员的任职资格限制进行登记。

  十一、推进政务守信践诺

  54.打造信用标准化哈尔滨样板。成立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我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形成覆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标准制度体系。

  55.深化信用赋能政务服务机制,创新推出“信用+精准服务”机制,对所有使用告知承诺制办理的事项进行信息推送,通过双向告知、双向反馈,强化审批与监管的精准无缝衔接,进一步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

  56.创新推出“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探索评选《哈尔滨信用应用惠民十大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信用激励机制作用,深化“信易游”、“信易助”、“信易购”等“信用+”场景应用,实现“信用有价”。

  57.创新“建立信用修复提醒机制”。全面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双书同达”,实现引导行政相对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开展信用修复。

  58.创新推出“12345热线+司法”督办新模式,实施热线督办与行政执法监督高效联动,推进涉及行政执法的诉求依法依规妥善快速解决,推动热线办理“一办到底”。

  59.提升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智能化水平。升级改造热线平台,升级建设“十大中心系统”,将原系统132项功能升级为561项功能,建立“收集-分拨-办理-监督-评价”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上下贯通、一派到底、一盯到底”,以热线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60.创新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运行”新机制应用。持续完善网格管理平台基础信息采集,制定统一接入标准,推动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推动各级网格协调指挥中心建设,为网格高效运转提供信息化支撑和应用保障。

  61.创新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机制。《制定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方案》通过数据共享调用,实现材料免提交、表单免填写的智能化便捷化办理。推动实现更多“一件事一次办”。

  62.创新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导办”服务机制。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上线视频、语音通话、网上留言和便民服务热线等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方面的咨询服务。

  63.开通“数字政务门牌”。从企业群众视角出发,为群众提供精准政务服务事前智能引导工具,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通俗化表述、全渠道指引。选取以道里区作为试点,逐步向全市推广。

  64.创新设立龙江(哈尔滨)人才服务港。整合全市各部门人才服务资源,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将人才服务业务统一纳入人才服务港(专窗)综合受理,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让人安心、放心、舒心工作。

  65.创新设立哈尔滨市企业服务专班。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从惠企政策、金融服务、政务服务方面细化形成哈尔滨市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推进清单内服务进驻企业服务专区。

  66.创新打造“哈尔滨市企业服务平台产业链合作开放新模式”,围绕我省“4567”产业体系,梳理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名单,提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智能推荐等服务,有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