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22〕18号),全面提升我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牵头起草了《哈尔滨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2022年10月19日15:00前,通过书面、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将意见反馈至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政务服务管理处。

  电话:0451-84553777,邮箱:3185671791@qq.com

  地址:南岗区中山路181号市民大厦1839室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2022年10月12日

哈尔滨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

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22〕1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2年年底前,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及村(社区)政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开通综合窗口办、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服务渠道,市、区县(市)政务服务中心联动推行“全城通办”服务,乡镇(街道)、村(社区)启动高频事项“就近办”;市、区县(市)的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全覆盖,多数事项可“预约办”“一窗综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除涉密事项和场地所限事项外,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99%、98%、90%,超过20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动态管理机制。2025年年底前,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免证办”全面推行;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实现新的突破,“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1.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政务服务事项包括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所涉及的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备案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范围。〔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审核制度

  (1)编制行业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市直各相关单位应根据国家、省统一制定印发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工作实际,明确应承接的事项,全面梳理依法依规自行设立的事项,负责编制和修订主管行业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基本目录要包括市级部门组织实施的行业领域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区、县(市)所属部门、乡镇(街道)所属部门、村(社区)负责实施的行业领域政务服务事项。(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

  (2)修订编制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市营商环境局负责组织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合法性、基本目录及其要素信息的完整度、准确性以及与权责清单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一致性、与地方政务服务业务开展的适用性等进行联合审核,组织修订完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发布。〔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

  (3)编制本地区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根据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工作实际,各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政务服务部门认领应承接的事项,梳理依法依规自行设立的事项,编制本地区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区、县(市)营商环境局负责组织对本地区自设政务服务事项合法性等内容进行联合审核,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发布。〔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

  (1)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或实施清单。市直各相关单位要根据业务变化和实施情况调整同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或实施清单,各区、县(市)同步更新、认领、审核、发布。各级营商环境局负责联合审核。(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

  (2)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管理。各地各部门应按统一规范做好自行建设的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办理等系统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基于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汇聚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推动同类事项名称、类型等要素一致。市直各相关单位应基于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事项目录清单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事项名称、类型、设定依据等要素一致,探索实行同类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同源发布、联动管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服务局、市住建局等)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

  1.统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拆分标准。依据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落实国家、省行业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拆分标准,在推进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三级四同”基础上。对标全省统一的拆分标准,逐步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在省、市范围内统一。(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

  2.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市直部门应逐项形成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督促指导本行业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编制实施清单。要主动对接上级行业系统单位,落实要素统一任务。依法依规做好本地区自行设立的地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统一工作。〔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规范管理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各地各部门应及时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编制、入库、调整等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各级营商环境局依照国家标准,组织开展本级实施清单质检工作。〔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4.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实现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数据共享,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资源配置,实现“异地代收代办”。〔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三)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依照国家标准,组织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标准总体框架设计和标准化工作建设,健全完善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政务服务实施、便民热线运行、服务评估评价等标准规范,持续完善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标准研制、试点验证、审查发布、推广实施、效果评估和监督保障等闭环运行机制。〔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三、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

  (一)规范审批服务

  1.规范审批服务行为

  (1)政务服务事项逐步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推进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应用,加强事项办理证明材料、填报数据的精简、复用和共享。严格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提供办事服务,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严格执行首问负责等制度。各地各部门应落实首问负责、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服务、帮办代办等制度和措施。做好帮办、导办、线上咨询等前置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申报辅导。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的现场勘验、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限时办结机制并向社会公布。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牵头部门组织联合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期限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承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期限少于法定期限的,应当在承诺期限内办结。〔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规范审批监管协同

  (1)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各地各部门要履行审批、监管责任,建立审批和监管衔接工作机制,实现审批和监管数据共享。〔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加强审管衔接。对划归行政审批局审批的政务服务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行政审批局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审管衔接,建立系统信息实时交流机制,行政审批局应将有关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信息和结果同步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将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与行政审批局同步共享,形成审批服务监管、监管支撑审批的审管衔接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哈尔滨新区,有关区(县)市政府〕

  3.规范中介服务

  (1)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清理政务服务领域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对确需保留的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2)建立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市级中介服务网上超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分类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公开服务指南,明确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人防办等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3)加强中介服务信用监管。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职责,对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信用等级评价、资质动态管理,推动解决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市场垄断、“红顶中介”等问题,并将信用信息归集至“信用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网站予以共享。〔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二)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办事服务

  1.规范政务服务场所设立

  (1)统一规范集中提供政务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名称,区县(市)级以上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便民服务站。同时,应按照“就近办”原则,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政务服务功能标准,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场所位置布局。〔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2)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除场地限制或涉及国家秘密情形外,原则上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组织建立本地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明确不能进驻中心集中办理的事项。部门单设的政务服务窗口原则上应整合并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确不具备整合条件的要采取委托中心窗口收件、帮办代办服务等方式提供办理渠道,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在窗口设置、功能区域、服务规范、监督考核等方面与本级政务服务中心执行同一标准。〔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协助筹建黑龙江省政务服务中心。采取与哈尔滨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建运行模式,在哈尔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省行政审批综合受理窗口”。(责任单位:哈尔滨新区、市营商环境局)

  2.规范综合办事窗口设置

  (1)逐步整合部门单设的办事窗口。政务服务中心应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根据事项关联度和业务性质设置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逐步推进设置无差别综合办事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2)设置“综合咨询”等政务服务窗口。政务服务中心要设置“综合咨询”窗口,统一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设置“帮办代办”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提供审批服务流程中、英、俄等对照引导服务,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沟通交流提供便利。设置“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异地办事服务。设置“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实现惠企政策及时兑现。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3)规范政务服务窗口业务办理。进驻的政务服务事项必须在政务服务中心实质运行,严禁“明进暗不进”。对适用“收件即受理”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部门要授权窗口工作人员接收申请材料并出具受理凭证。进驻部门应向政务服务中心派遣“首席事务代表”,负责本部门进驻事项咨询、受理、审批、出件等,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办理、简单事项即时办结,并做好政务服务中心和进驻部门的业务衔接。〔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3.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系统“一窗综办”。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要统一应用全市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系统,开展“一窗”综合受理。按照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一收付、统一出证、统一邮寄、统一评价等要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深度融合,一体化办理。〔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4.政务服务“全市通办”。建立市级与区、县(市)政务服务中心之间办事要件的交换通道,实现办事材料邮件次日送达。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全市通办”综合窗口,综合受理“全市通办”事项。市直单位梳理“全市通办”事项清单,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通办通取。〔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三)规范网上办事服务

  1.开通网上预约服务。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预约制办理,在“e冰城”APP和微信小程序、“全省事”APP开通办事预约。提供现场预约服务、特殊人群预约绿色通道。人社、公安、医保、民政、不动产等行业办事大厅参照办理。〔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开通网上申办服务。各地各部门在市政务服务网开通咨询、预约、申办、好差评等业务,除涉密事项和场地受限外,原则上均应开通网上申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以上。使用免费邮寄递交材料,开通“不见面”办理,全程网办“不见面”率达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98%以上。〔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开通网上审批办理。各级政务服务部门要在市政务服务网的业务办理系统上,办理企业群众提供的办事申请,开通受理、审批、电子证照出具等全业务。部门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平台不具备对接条件的,采用人工录入方式办理。〔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4.开通免费邮寄。各地各部门在市政务服务网所产生各类证照、批复等办理结果,可按照申请人意愿,免费寄递方式送达办事申请人。〔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5.电子化归档。推进政务服务办件归档全程电子化管理,确保形成的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市档案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6.开通政务服务电子监察。各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对政务服务办件的申请、受理、审批、办结、咨询、投诉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察和效能评估。〔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7.规范办理环节。各地各部门应按照材料共享、时限压缩、环节精简的要求,逐项细化全流程网办事项的申请材料、审查要点、办理时限、结果样本等信息要素,规范网上预约、预审、办理、核查(勘验)、审查(评审)、出件等办理环节。在办理环节中,凡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库获取的,一律免于提交证照原件。〔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8.统一网上办事入口。各地各部门应按照职责权限整合优化各业务系统和办事服务平台,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政务服务,咨询投诉、数据共享交换等,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将本级各类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统一接入“e冰城”APP和“全省事”APP,相关服务应用统一管理、同源发布、一体化服务。〔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9.规范网上办事指引。各地各部门提供更加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网上办事操作说明,辅助在线办理。市政务服务平台设置网上预约、网上咨询、在线导办帮办、进度查询、结果查询、投诉、评价等功能,创新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方便企业和群众快捷精准获取相关服务信息。〔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四)规范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规范政务服务办理方式。线上线下并行提供服务,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多样化办事需求。对已实现线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同步提供线下窗口办事服务,由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渠道。申请人在线下办理业务时,不得强制要求其先到线上预约或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已在线收取申请材料或通过部门间共享能获取规范化电子材料的,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纸质材料。〔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合理配置政务服务资源。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同时,同步提升线下办事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等在各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五)规范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

  1.建立“不见面好差评”机制。市、区县(市)在政务服务机构、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面开展“好差评”工作,完善评价、核实、整改、反馈、回访、监督全流程政务服务评价闭环机制。〔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实现“好差评”对接。市、区县(市)自建业务系统应与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完成对接,按标准调用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页面,实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评价数据实时回传。政务服务事项办结后,办件人未主动评价的可发送提醒短信。〔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建设评价专区。政务服务中心出口设置一体化评价专区或评价走廊,配备相应评价设备、评价二维码等,有条件的可建设密闭“好差评”专区,实现评价数据实时回传汇聚。对差评事项,应及时调查核实,事实清楚、诉求合理的,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纠正。各级营商环境局应当做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复核申诉等工作。〔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4.政务服务评估评价。以国家政务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实时监测采集事项、办件、业务、用户、运行安全、社会评价等信息数据,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督查考核机制,采取明查暗访和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开展综合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考核,促进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办理

  1.梳理“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各区、县(市)应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以公安、市场监管、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等领域为重点,全面落实市级制定的“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2.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的要求,通过系统对接整合和数据共享,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其中,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由第一环节办理部门牵头实施。〔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3.集中发布“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在黑龙江政务服务网“一件事集成服务”专区发布“一件事”事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二)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1.加快制发电子证照。各地各部门梳理颁发的证件、执(牌)照、证明文件、批文、鉴定报告等证照资源,生成纸质证照的同时生成电子证照。各地各部门自建电子证照系统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持续推进电子证照汇聚。各地各部门按照“应归尽归”原则将本部门制发电子证照汇聚至一体化电子证照系统。优先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驾驶证和新申领的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检测认证等常用电子证照汇聚工作。〔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3.推进电子证照互通互用。各地各部门新制发证照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作,存量电子证照应标准化改造,全面支撑开展电子化应用和互通互认。全面开展证照梳理,通过直接取消证照材料或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4.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各地各部门应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电子证照共享。优先推进婚姻登记、生育登记、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就业创业、户籍迁移、社会保障卡申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报销、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并进一步拓展到纳税缴费、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公积金、交通运输、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5.促进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围绕合同订立、人员招聘、交通出行、文化和旅游等场景与领域,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持证主体之间的社会化应用。电子证照制发部门应参照国家部委制定发布的本行业领域电子证照技术和使用规范,制定本行业领域电子证照技术和使用规范,定期向社会发布,并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电子证照使用部门应及时发布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场景清单和应用指南,不断提升电子证照社会认可度,推动电子证照在全社会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6.积极促进推进电子证明应用。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开通临时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机动车无重大事故、户籍证明,企业养老个人缴费明细、职工养老个人账户、职工养老缴费流水业务证明,税收完税证明,核酸检测、出生医学证明,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自学考试毕业、自学考试学历、房产权属档案、无房证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结清证明等查询打印业务。(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不动产中心、市公积金中心)

  (三)推广“免证办”服务

  1.梳理“免证办”事项清单。各级政务服务部门梳理可实行“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确定可免于提供或电子化替代的证照材料。〔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2.实现“免证办”。深化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直接取消证照材料。接受在线获取的电子证照,不再要求企业群众提供纸质证照原件或复印件。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在线核验数据,不再要求提交纸质材料或佐证。〔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

  1.制定“就近办”实施方案。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局)

  2.梳理“就近办”事项清单。市级政务服务部门梳理本行业本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制定哈尔滨市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可就近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明确受理标准和办事流程,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动态调整。(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

  3.承接“就近办”政务事项。区、县(市)政府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加快整合人员、场地、设备等政务服务资源,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综合窗口改革,承接办理下沉基层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4.推进基层“一网通办”。依托哈尔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办理“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开通EMS免费邮寄业务。依托“e冰城”APP和微信小程序开通办事预约、申办服务,依托集成式自助终端开通自助式政务服务,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5.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统一集成式自助终端政务服务标准,在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设立自助服务终端。公安、社保、医疗、公积金、不动产等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接入集成式自助终端实行“自助办”。〔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五)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

  1.推行告知承诺制。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政务服务事项外,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原则梳理可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修改完善办事指南,制作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告知承诺制办事指南,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要通过相关服务场所、网站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公布。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索要有关证明并依据书面承诺办理相关行政事项。〔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2.推行容缺受理服务。申请人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法定条件基本具备、主要材料齐全,但部分材料欠缺且符合容缺受理情形的,行政机关应一次性告知其需补齐的材料及承诺事项,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后,行政机关可容缺受理审批。〔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六)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各类政务服务场所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推进水电气热、电信、公证、法律援助等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鼓励各类政务服务场所开展延时错时服务。〔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五、全面提升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

  (一)加强平台建设统筹

  1.统筹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聚焦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建设任务,统筹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推动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加强数据共享、政务服务“好差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系统改革建设,实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融合。〔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2.各地各部门要充分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果,开展应用推广和业务创新。〔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3.各部门能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的,不再单独建设相关业务系统,确需单独建设业务系统的,要把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融合和数据共享作为项目立项及验收条件。〔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二)强化平台公共支撑

  1.加快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按照统一标准、属地管理、就近接入的原则,以数字专线为主、以VPN访问为辅,各区、县(市)政府加快推进所属政务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政务服务场所,以及派出所、市场管理所、医院、学校等具有政务服务职责职能的政务服务场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做好配合接入电子政务网络相关工作。〔牵头单位: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2.规范电子印章管理。按照国家电子印章技术规范,实现全市统一的电子印章用章服务。使用统一电子印章制章服务制发电子印章,规范电子印章全流程管理,实现权威、规范、可信的电子印章用章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三)提升数据共享能力

  1.发挥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机制作用。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数据共享枢纽,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简化共享数据申请使用流程,满足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数据需求。落实数据提供方责任,按照“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保障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质量。强化数据使用方责任,加强共享数据使用全过程管理,确保数据安全。〔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2.推动双向数据共享。实现市级业务系统与市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和数据双向共享,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时效性,按照“最小化提供”原则共享应用,满足不动产登记、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等重点领域以及人口、法人、地名、教育、婚姻、生育、住房、信用、基层治理等普遍性数据需求。〔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强化经费、人员、场地、信息化保障。市直各有关单位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主管行业领域的政务服务工作。各区、县(市)政府对本地区政务服务工作负主要责任,各区、县(市)营商环境局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细化任务分工,推动解决有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改革任务尽快落地见效。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政务服务具体工作,接受上级营商环境局指导和监督。

  (二)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区县(市)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运行管理,组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政务数据共享、标准实施、人员管理培训、日常考核、指导监督等工作,统筹做好便民服务中心(站)人员和经费保障工作。〔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同级营商环境局统一配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站)窗口工作人员统一配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要健全完善和督促落实相关服务标准,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价格,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增强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负责部门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平时考核,作为年度考核主要依据。各级营商环境局要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要加强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队伍建设,强化相关人员力量配备。〔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四)加强法治保障。聚焦政务服务优化面临的政策制度障碍,及时清理和修改完善与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推动将行之有效并可长期坚持的做法以立法形式予以固化,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局、市司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五)加强安全保障。强化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系统建设,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分级做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安全防护体系,不断提升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强化政务服务和数据共享利用中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保护,确保政务网络和数据安全。〔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

  (六)加强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等向社会及时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对关联性较强的政策要一并解读。加强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复制推广。〔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