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晋城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晋城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实施“数字晋城”战略,聚焦“六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安排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煤炭、煤层气、电力、装备制造、冶铸、化工、建材、食品医药等产业数字化改造步伐,蹚出工业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助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坚持需求牵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在机制设计、政策激励、系统推动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推进实施数字化改造。

  多元共建,协同推进。推动通信运营商和平台服务企业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第三方机构分类提出一站式解决方案,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应用力度,构建数字化新生态。

  分业施策,重点突破。结合产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实施差异化转型方案,聚焦关键,集中攻关,促进数字技术嵌入产业链各环节,推动转型升级。

  要素保障,安全可控。强化安全防范、等级保护测评、风险评估、容灾备份等措施,构建一体化协同安全保障要素体系,确保网络运行安全、重要数据安全。

  (三)主要目标

  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到2024年,八大传统产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面不低于75%,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高,装备自动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智慧化、产业链平台化、集群生态化水平逐年上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行业领先、带动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产业数字化改造基础。加快5G基站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市级枢纽节点和高性能算力中心,构筑产业数字化高速通道。打造一批特色化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行业工业软件覆盖率,提升数字化基础创新能力。

  (二)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使传统企业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顺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释放数字红利的必然趋势,通过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集成应用创新,实现服务化延伸、精益化管理,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三)建立健全数字化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扶持力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引导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和股权投资向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集聚,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合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协同机制。

  (四)不断壮大数字化人才规模。立足产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校企、校地开展人才合作。拓展人才培引渠道,坚持引进、培育、使用并重的原则,实现“内部造血”机能。落实人才政策,确保引得来、留得住。

  (五)丰富产业数字化典型场景。聚焦龙头企业,在煤炭开采领域进行智能化创新,在传统制造行业形成一批5G+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方案,引进一批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开发高可靠、低成本、易维护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持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

  (六)构建产业数字化发展生态。创新体制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升政企协同能力,降低整体资源利用成本,提高供需对接效率,积极构建服务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创业等多元化应用生态环境。

  三、重点工程

  立足传统产业现状和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实施“产数”工程,明晰数字化改造路径

  1.数字煤炭。坚持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发展理念,贯彻执行《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版)》,对业务系统进行技术与装备升级。通过5G、云计算等手段,推动实现煤炭地质勘探、巷道掘进、煤炭开采、通风、排水、供电、经营管理等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与智能联动控制。2024年底,建成寺河煤矿东井、兰花玉溪、天地王坡、亚美大宁等4家智能化示范试点矿山,70%生产矿井基本实现智能化应用。〔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数字煤层气。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行业专业软件建立高效生产、营销执行体系,搭建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构建产业特色智慧中枢和基于产业链的数据集成中心,智能预测变化趋势,实现勘探、抽采、液化、集输等全产业链效益最优化调度和一体化协同,全面促进煤层气增储上产和安全管控。2024年底,煤层气企业数字化工具应用全覆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数字电力。聚焦“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目标,在充分吸收融合国内其他企业智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创新,突出数据精准管控,构建智能发电运行控制和智能发电公共服务两大系统,构建各类高级应用,实现业务一体化、决策智能化、运维远程化、服务共享化、安全可控化。2024年底,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实现清洁发电、高效发电和降本增效。〔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数字装备。加快装备制造业研发模式、制造模式创新,提高智能制造和集成应用水平,支持企业从部分环节单台机器人应用向全生产环节自动化改造发展,逐步实现装备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重点在智能煤机、智能煤层气勘探、钻采等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鼓励天巨重工、晋控装备等企业开展数字化装备转型。2024年底,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实现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5.数字冶铸。大力推进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重点抓好晋钢智能制造系统项目建设,搭建生产智能集中管控平台。推进南村5G+智慧园区和康硕智能铸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依托3D打印,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试制和生产基地,拓展延伸“精密铸件-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产业链,推动铸造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底,冶铸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6.数字化工。以安全、清洁、低碳、智能为核心,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工艺创新和设备升级,打造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环境,高效管理模式。重点抓好华昱煤化工、鸿生化工、兰花科创新材料、三甲炼焦数字工厂物联网等数字化改造项目建设。2024年底,力争打造2-3个具有典型推广效应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7.数字建材。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重点抓好陵川金隅、山水合聚水泥等水泥行业智能化项目和晋东南装配式建筑智慧园区建设,实现绿色转型。2024年底,培育出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8.数字消费品。推动医药、食品、纺织等消费品重点企业,开展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示范工程,构建生产原材料及其成品产供销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推进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重点推进海斯制药信息化项目、皇城药业数字车间、建投麻纺智慧园区项目建设。2024年底,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实施“筑基”工程,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

  9.提升网络基础能力。支持电信运营商推进主城区、重点乡镇、重要景区、工业园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双千兆”网络建设及创新业务融合,进一步发挥“双千兆”网络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2023年底,提前完成每万人拥有5G基站26个的目标,2024年底,实现5G、双千兆宽带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通信运营商、市铁塔公司〕

  10.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大幅降低企业互联网专线和数据流量资费水平。加快基站直供电改造和电力扩容,进一步规范全市5G基站管理和场租费,降低5G建设运营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通信运营商、市铁塔公司〕

  11.建设数字产业园。以“太行数岛”、绿洲大麻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南村5G+智慧园区、高平晋东南建投产业园5G+智慧园区、泽州丹河新城数字产业园等为基础,着力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数字化产业园,深耕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并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区域科技产业活力,完善数字产业上下产业链。2024年底,打造升级版的数字产业化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汇智”工程,打通数字化瓶颈壁垒

  12.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重点企业立足转型需求,与第三方合作建设企业级平台。支持链主企业围绕共性问题,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引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加快解析服务的行业规模应用,促进跨行业数据交换,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底,推进工业富联“智造谷”建成市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3.培育特色工业软件。面向八大传统产业研发、生产、管理、运维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吸引优秀工业软件企业、平台服务企业向智创城6号、数字产业园等集聚。鼓励支持本地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等深化合作,加快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批适合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APP和工具等。2024年底,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4.建设“产业大脑”数据汇聚平台。构建“产业大脑”,汇聚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打通政府端数据仓和企业端的产业数据仓,多方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提升各行业各领域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2024年底,初步建成“产业大脑”综合支撑系统,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市级枢纽节点和高性能算力中心投入运行。〔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实施“企航”工程,树立数字化改造标杆

  15.贯彻“智慧企业”标准体系。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智能工厂价值链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工信部智能工厂(车间)标准相关验证、应用和推广。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和专家团队为企业开展智能化、两化融合诊断评估,指导企业开展对标提升工作。2024年底,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业达到20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6.打造“智慧企业”创新体系。探索“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创新机制,推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动创新,围绕“1+5”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吸收融合+产业发展”创新生态链。2024年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5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5户。〔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17.健全“智慧企业”服务体系。建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家指导团队和行业公益服务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入企诊断、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活动。分行业推广骨干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形成的已成熟可靠、自主可控、可复制的新模式。2024年底,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3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实施“金惠”工程,强化数字化金融保障

  18.加大资金扶持。统筹中央、省、市数字经济、技术改造等政策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产业转型与示范应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9.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围绕产业数字化、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以银行信贷、信托产品和融资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工信局、人行晋城市中心支行、晋城银保监分局〕

  (六)实施“优才”工程,汇聚数字化智力英才

  20.建立完善数字人才体系。贯彻落实晋城市招才引智相关优惠政策,重点支持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吸引相关产业数字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以多种形式扎根我市,服务指导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高层次人才评定,设立不同层次人才标准,并在待遇、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1.培育数字化转型人才。联合山西科技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养本地数字化高素质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智能化专家团队。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培育大批信息化素质高、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群体。〔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研究确定重大项目布局、产业政策、财政资金安排等重要事项。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科学合理细化工作目标,形成指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挂图作战。形成季度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等市直相关部门〕

  (二)突出项目支撑。立足八大传统产业,坚持“三化”(谋划、策划、规划),注重“三量”(数量、质量、体量),用好“三专”(专业机构、项目专班、专项资金),紧盯国家政策走向,精心谋划论证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建立项目库,实行项目月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难点堵点问题,树立国家、省级试点示范标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提升安保能力。建立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根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原则,加强行业领域云、网、平台、数据、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安全应急培训。〔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强化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客户端、主题活动等各类渠道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提高数字化转型影响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办讲座等方式,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树立典型,引领更多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发展“快车道”。〔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市融媒体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附件:2022-2024年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表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