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5县市因“逾期未办结网民留言”被通报批评。在“网络问政”渐成热潮的今天,这并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地方对网民所反映问题的重视,大大超出了人们关于以往“政府信箱”、“市民信箱”一类“民意直通车”效率的想象。

  舆论称赞山西此举是对“网络问政”的推动,促进网络成为官员了解民生、沟通民意的桥梁。此言极是。互动反馈是网站的重要职能,倘若对网民所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所谓面向民众的“留言板”,也和一些地方的“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一样,成了摆设。

  在善待网络民意之外,这件引起舆论关切的山西“网事”,似乎还有些现象值得讨论——比如,网络是否是民意的“绿色通道”?究竟什么是民意的“绿色通道”?

  过去,我们有“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现在,则有“网络留言板”。前者,依赖“一把手”的批示,后者,则依靠舆论力量的推动。“市长热线”热得烫手的时代,我们并没有少见这样的事例,涉及居民区垃圾处理一类问题的小事件,需要通过“市长信箱”的阅批,才能得到有效处理;如今“网络问政”热潮涌动,民众们就把通过正常途径无法解决的问题贴上网,这些问题大到污染项目的违规建设,小到家门口交通不通畅,在灌水发泄外,期望帖子激起的舆论能够引起领导重视,并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有批示,问题总好解决,而此番山西5县市被通报,则是因为对山西省政府转办的网民留言不予及时核实、处理与上报——“在实践中态度冷漠、有令不行、政令不通”的评判,更多还是基于对“上级批示”的不作为。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基于官员觉悟而非制度推动的“网络问政”也算不上民意的“绿色通道”,虽然,比起以往的电话、信箱一类传统的信息传送渠道,它更公开、更透明。

  什么是民意的绿色通道?网络之外,民意如何能顺畅表达?那些远离网络的民众,他们所反映的民生问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否被迅速关注并妥善解决?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网络问政”的作用,也不是小看了网络在推进信息公开、了解民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的力量。但是,民意不只在网络,对网络民意重视不仅仅表现在对网民留言的呼应,而是立足尊重民意,谋求现实社会建立起真正的民意“绿色通道”。比如在民意与媒体、与司法部门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途径,让民意能公开表达,依法解决问题,通过舆论监督、司法监督,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回答民众的疑问……这才是民意真正的“绿色通道”。这不仅可以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懂得依法维权,也可以让领导们从纷繁的“阅帖”工作中解放出来,多些时间和精力,思考些本地区、本部门发展大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