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民航局把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当做一件大事,2013年以来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达13项。其中,取消通航企业承担境外通航业务审批,是很重要的一项,进一步提升了通用航空服务能力。

 
  2016年2月17日,民航局下发《关于取消“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决定即日起不再审批国内通航企业承担境外通航业务申请事项。同时,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民航局要求开展此类业务的公司及时向行业管理部门报送境外作业信息。
 
  一个多月的审批时间变工作时间
 
  促进通航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
 
  “民航局取消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的审批,这个改革非常给力!一年多来,我们公司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广阔的境外作业市场空间。”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运行和飞行的副总经理闫增军感叹道。
 
  该公司是有着三十多年运行历史,经验丰富的国有通航企业,业务范围包括我国境内、境外多种通航直升机运行服务市场领域。闫增军说,之前该公司赴境外进行作业时,需要申请境外作业审批,要经过申请-受理-审核-批复等审批流程,提交航空器三证、机组检查执照签署、航空器保险等近10份材料,历经20余个工作日的公文审批 (约一个月的工作时间),方可取得批文,开展作业。审批取消后,极大地破除了制度束缚,简化了手续,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航企业的作业特点是地点不集中、点多面广、调机转场时间长,准备审批材料以及等待审批,通常会耗费一个多月的合同期。取消审批,可以直接为我们节省近一个多月的合同有效期,我们也敢接一些‘急难险重’的活儿了。2016年我公司的子公司海直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有3架直升机执行南极、北极科考任务,取消审批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我们也接了部分很灵活的境外作业的合同,创造了新的效益增长点。”闫增军表示。
 
  取消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的审批,也在客观上刺激着更多国内通航企业“走出去”,走出国门开展通航业务,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总干事王霞介绍,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通航企业积极承接境外通航业务,开拓国际市场。“希望我国通航企业在好的政策环境下,加强安全管理,提升业务能力,苦练内功,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王霞说。
 
  安全第一 放管结合
 
  通用航空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通用航空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也是国家鼓励通航发展的要求之一。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统筹谋划、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飞行报审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通用航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放管结合,让通用航空器飞起来,让通用航空飞行爱好者热起来。“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同时要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区别于运输航空的安全规章标准体系和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平台,加大企业经营活动尤其是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
 
  民航局运输司通用航空处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务院“放、管、服”工作要求,民航局主要从减少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简少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材料等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通航企业经营负担,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如针对“特殊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事项,民航局把11项上百页的各类重复性资质证明简化为两三页的“申请函+承诺书”,部委间会商降为司局间会商,使用电子邮件方式缩短公文流转时间,将审批时间已由原来的40-60个工作日缩短为15-20个工作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表示,民航局取消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的审批,有助于减少企业管理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政府行政资源,为我国通航企业向国外输出优质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大便利。取消审批本质上是政府通过给企业减负,换取市场红利,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政府对通用航空的政策管理环境持续向好,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