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新城大厅,梁女士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工商地址变更的全部手续。在以前,这一流程至少需要一个月。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佛山市近年来以行政审批“一门式”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简政放权新路径,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积极经验。
 
  “‘一门式’改革为佛山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2016年,佛山市GDP同比增长8.5%,达到8600亿元。未来,佛山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
 
  “一门式”激发“化学反应”
 
  据了解,佛山“一门式”改革分了两步走:第一步,2014年初,佛山市在禅城区启动“一门式”改革试点,以行政服务方式改革倒逼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至2015年9月底,佛山全市实现自然人“一门式”改革全覆盖。
 
  其中,禅城区24个部门共282个审批事项实现了“一个窗口”办理。“改革实施以来,办事量达到340多万件,实现零投诉、零差错,群众满意度达99.93%。”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
 
  第二步,自2015年3月起,禅城区法人“一门式”改革全面启动。至2016年3月,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已实现“一门式”审批570个法人服务事项,可网上全流程办理的法人事项超过六成。
 
  “一门式”改革实现了三项“化学反应”:首先,行政审批“三单”清空“灰色空间”。2014年初,禅城区全面梳理区、街镇、村居三级审批事项,整理出不宜政府干涉的“负面清单”,可以向基层下方委托的“权力清单”和旨在压缩自由裁量权空间的“监管清单”。
 
  “‘三单’从治理结构上厘清了政府层级间、部门间权责边界,推动部门清空‘灰色空间’、掏出‘老经验’并标准化配置到系统流程中,从而实现前台业务操作的统一性。”刘东豪说。
 
  第二,信息共享打破部门“权力割据”。“一门式”主系统动态收集群众办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沉淀为113万个个体、2.6亿条数据。并据此建立起自然人库,通过身份证号码构建诚信系统,以姓名、性别等1000多个标签勾勒出个体“画像”。
 
  “标准化设计已实现221个表格自助填写,108份申请材料被取消,47种材料可复用。”刘东豪介绍,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找准群众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适时调整业务强化和流程优化方向。
 
  第三,流程再造解决跨部门审批。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叶志强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举例,旧楼加装电梯过去一直是个麻烦事。申请人在获得规划部门批准后,还需建设、国土、消防、质监等多部门审批。改革后,申请人只需在行政服务窗口提交一次材料,最迟8个工作日内便可获悉审批结果。
 
  “改革后,我区镇街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均可办理306项跨部门、跨行业事项,数量增长近4倍;‘立等可取’事项由30项增加到78项,业务量占比达60%。”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丘少锋说。
 
  “妥协”式改革破阻力前行
 
  禅城区纪委副书记冯翠红曾一路参与“一门式”改革,她告诉本刊记者,面对改革,一些部门思维固化、顾虑重重,将权力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针对这一难题,禅城区在不突破上位法的情况下,将审批人员手中的权力“放”给无差别、标准化的信息系统。“改革并非回收部门权力,而是要求其对审批权限进行梳理,然后按照信息化、标准化要求配置到系统中去。”冯翠红说。
 
  现在,系统已配置近千个事项的审批标准,工作人员按照系统指引“照方抓药”,办理过程全留痕,人情办事没了空间,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改革也面临信息共享难题。“‘一门式’主系统需要对接的子系统层级多、条线多,仅镇街层面需要对接的专线子系统就有24个。”刘东豪说,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服务端口等基本不同,对接难度大。
 
  同时,丘少峰介绍,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涉及事项及其构成要素繁杂,区、镇街、村居的服务事项共近2000项,每个事项牵涉300多个构成要素。基层部门自行设定的事项种类繁多,部门不想也很难进行标准化建设。
 
  针对以上原因造成的“信息孤岛”难题,禅城区想出“妥协法”。即在不破坏原有系统和不威胁各专线子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横向对接、纵向跳转方式,通过开放部分数据、数据比对、提供“是”与“否”信息确认等途径,逐步联通信息孤岛,进而实现信息共享。
 
  “所谓‘妥协’,是承认‘信息孤岛’的存在,但依靠技术手段让‘孤岛’在新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自然消亡。”刘东豪说,目前,24个子系统对主系统的依赖性已经大大增加。
 
  下一步,改革还将继续加强标准化建设,打通主系统与专线子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审批、关联事项审批、容缺审批。自然人、法人两套系统也将整合,彻底实现“一门式”审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