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社区食堂明天饭菜有梅菜扣肉、干煸芸豆等,我们老两口身体不便,社区能否明天派人送饭?”青岛市市南区香港花园社区主任董作兰一边用手机演示,一边告诉记者,“这都是周边居民在我们微信平台上发的需求信息,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安排好服务人员,然后给居民回复和服务。”

 
  香港花园社区居民能享受到这种零距离无缝隙的服务,得益于青岛市市南区搭建的“社区微信联盟服务”平台。2015年初,市南区探索成立了国内首家由辖区内社区联合启动的政务社区微信联盟。在市南区微信联盟中,社区居民通过关注“微市南”或65个社区任何一个微信号即可进入联盟服务平台。
 
  该平台共分为“微市南”、“微社区”、“微服务”三个板块。每个社区微信公众号维持日均1次的信息发送,定时发布本社区的相关活动及信息,方便居民及时了解本社区的大事小情,获知政务发布信息、了解民生服务内容、报名社区活动,给社区提意见建议等。同时,“微社区”版块还提供了社保查询、预约挂号、违章查询等社区便民服务,居民可以找景点、搜美食,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各类信息和各种便捷服务。
 
  青岛市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服务平台包括基本平台和扩展平台两部分。基本平台由65个社区微信公众账号和市南区委、区政府官方政务微信号“微市南”共同构成。扩展平台通过在基本平台内设置的微信联盟、微博联盟菜单,将平台矩阵扩展至全区所有开通的政务微信、微博,即关注基本平台上的任何一个微信号,都可以找到并跳转至平台矩阵内所有的微信、微博公众号。微信联盟服务平台始终坚持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打破了层级、部门间的藩篱,打造了协同关联的政务微信群。截至2016年6月初,纳入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服务平台的政务微信、微博号共计130个。目前,微信平台联盟数还在持续上涨。随着职能部门越来越多地集聚,市南政务微信联盟也将成为网上政务办理区、网友意见采集区、公共政策讨论区。
 
  随着技术服务的不断成熟,“数据市南”“法制好声音”“市南学校”等政务微信相继被接入。平台的快速成长也让微联盟快速超越信息发布、留言互动的基本范畴,生活性便民实用功能得到不断的开发完善:“明东心教育咨询”,心理名师在线辅导,温情教育深入千家万户;“消费维权e家”,全区线上消费维权平台,让维权快车直达指间等。“张玉法官工作室”,让权威法院精英团队走向服务微时代,在全区65个社区的微信公众服务号矩阵呈现,四大栏目,精细入微:线上调解、团队简介、家事课堂、阳光普法,由此构筑起市南区新媒体婚姻家事咨询亲民服务平台。“在线读报”功能,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到当天事关青岛本地的报纸。
 
  平台开通一年来在网上政务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65 个社区微信子平台和微市南粉丝量近65,000 人,整个平台(含微博)拥有粉丝近百万人,间接影响更是遍及55万市南市民,群众政务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群众“点赞”的背后是市南区政府在微信联盟建设上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和有效管理。
 
  2014年3月,市南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69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充实到街道、社区,以增强社区的人才资源储备。2015年2月,市南区微信联盟成立后,这些高学历、年轻化的大学生,自然就担负起了社区新媒体服务平台推广安装、运营维护的重任。由于学习能力强、新媒体使用水平高、用语更贴近网民接地气,由大学生社工直接管理的市南区微信联盟随即取得了快速发展,微信文章点击率、公号粉丝数均持续上涨。
 
  同时,市南区还制定了《社区微信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建立微信发布机制,要求社区主任对微信内容全面负责,固定一名大学生社工负责微信平台的日常维护和信息推送工作,微信发布采取社区选题、大学生社工编写、主任一审、街道二审、社区发布五级联动制度,把好文字关、时间关、政策关,规范信息采编、审核、发布等工作。同时,实行月通报制,每月对各社区微信平台的发稿量、粉丝数和阅读量进行通报;建立考核制度,依据各街道对微社区平台建设力度扣除相应绩效分值。奖惩明确的考核下,社区对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作为一种新的政务服务方式和窗口,为提高平台互动率和参与率,体现平台价值。对此,市南区针对不同群体组织开展了大范围、高频词、多领域的微信平台培训,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对微信的管理、应用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定期组织安排专业人员为老年人上课,解决社区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及微信平台的操作不熟悉问题,将信息平台的受众群体由中青年向老年人延伸。
 
  城市里大大小小的社区,最贴近市民生活,事关柴米油盐人情冷暖,是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缠绕的“第一现场”,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市南区每个社区,结合自己的社情和特色,通过微平台,让政府的公共服务直达每一个市民,也让市民的每一个问题和诉求瞬间直达政府部门,这种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高频互动,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也有效化解了社区里大大小小的问题和矛盾。这里面所体现的,既是政府部门浓浓的为民情怀,也彰显了会用、善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公共服务能力和理念。
 
  在便民服务方面,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服务平台搭建起24小时便民服务平台,借助新技术,使社区服务摆脱了时空限制。社区微信开通了“便民纸条”,居民有个什么事儿想寻求帮助,不用出门,动动手指,就可以和社区取得联系,由社区安排365便民服务队、“帮到家”社区工作站等上门服务。围绕这些线上平台,市南区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组建了多支服务队伍,以实现服务百姓零距离对接。现在各个社区都有三支队伍,综合服务队、专业服务队、便民服务站,还把多支志愿者服务团队、驻街道单位等整合进来,共同做好为居民服务这件大事。为将民生服务落到实处,市南区将“微社区服务平台”与原有网格化社会服务综合管理机制“并联运行”,构建起与各街道、各部门、各社区之间的“部门对接”机制。
 
  以往社区告知事情,借助墙壁、宣传栏贴通知、挨家挨户上门或打电话等传统的“窗口化”、“单向性”工作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信联盟成为市南区政府运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窗口化变为网络上的门对门,单向性变为双向互动。以微信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让市南区的城市基层政务变得智能而高效。“互联网+”给政务工作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社区工作的重心转向网络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政务资源和服务对象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互动生态,由此产生的是效率大幅提升,基层服务的广泛性和针对性较传统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居民可以像淘宝一样畅享政府各类服务。
 
  微信联盟让服务资源由“散”变“聚”。综合治理由“窄”变“宽”,基层工作由“繁”变“简”。这种“微处见大”的创新治理模式,实现了社区服务由“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从现实发展来看,青岛市市南区政务微信联盟正日益融入市南区市民的生活,实现了老百姓“用得上”、“用得好”、“用的安”、“用得喜”,下一步将在“用得更好”上继续下功夫,真正做到反映民生民情,凝聚民心民意。

  原标题:小微信做出大威信 青岛市南打造指尖上的政务互联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