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广东省农业厅正式公布了全省第一批12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名单,梅州市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其专业性、实用性、前瞻性、综合性,以及广大生产经营主体的欢迎度、关注度、满意度,赢得评委一致认可,成功入选。梅州市农业信息化平台历经5年岁月,已从最初单一作物信息平台“大豆通”发展到今天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拥有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三类网群、七大通道,不仅为梅州当地4000多个涉农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户提供信息服务,还延伸服务到粤、闽、赣周边地市涉农从业人员。目前,该平台每次信息发布可延伸传播30万人次以上,成了梅州农业转型发展必不可少的强力“助推器”,也为梅州市农业“互联网+”时代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转型升级呼唤信息化
 
  城乡信息化天壤之别。林新来自梅州市平远县,现在在梅州市农科所工作,已在梅城安家多年的他早已成了一个“城市人”。“提起生活的最大改变,就是网络时代下的城乡差距。”林新颇有感慨。每天上班,全电脑办公,自从办公OA系统普及之后,连公文都很少用纸。下班回家后,林新喜欢上网浏览新闻资讯或看电视剧。但远在平远县的林新母亲,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我母亲仍在老家,前几年村里通了网络后,我提出给她装电脑,却被拒绝了;后来给她换了智能手机,结果又被她换回了以前的‘傻瓜机’”,林新无奈地表示。其实像林新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正如林新所说,目前城市里处处充斥着“一站购”、“购物易”、“旅游通”、“余额宝”等各类信息平台,市民离开网络和智能端生活就会变的无所适从。对比城市,农村的信息化惠及面、普及率就弱得多,三农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新农人”成为三农信息化进程的催化剂。近些年,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一大批“致富耕山”新农人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对技术、市场、金融、项目、产业等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强烈和迫切,成为三农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业信息化时不我待。
 
  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东梅州,全市农业人口超70%,农业在三产中的比重占20.3%,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拥有的4000多家涉农经营主体,在当前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催化下,正由单一的传统农业向多元的现代农业延伸,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业内涵逐渐丰富。梅州各类涉农经营主体不但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已由单一的技术扩展为金融、品牌、市场、保险、政策、宣传等多方面。传统的农业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梅州农业发展需求。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改造梅州传统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5年前,梅州市农业局主导的农业信息化探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起步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