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抓住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契机,不断深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

  助推治理过程的决策现代化

  国家治理过程离不开治理的决策过程,而任何决策必须以信息为基础,全面、真实和及时的信息,是决策科学的重要保证。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以海量的形式存在,而且比较复杂,变化速度更快,这不但使信息收集和处理的难度加大,而且使信息对决策来说变得更加重要。在决策过程中,如果信息一旦失真,或以片面的甚至过时的信息作为决策的基础,就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科学收集和处理决策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决策体系和决策能力现代化,需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建立一个全国性、能够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开放性的决策信息平台非常重要。如果各地、各部门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互设信息壁垒,不但会造成信息资源浪费,提高相关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成本,而且可能会造成决策的失误。第二,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为保证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决策机构必须全面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把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而信息化则为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需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收集民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服务。第三,不断开发新的决策支持系统,辅助科学决策。随着国家治理事务越来越复杂,决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就需要庞大的技术系统作支撑。以往信息化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决策系统,在科学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决策体系和决策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辅助决策系统,以提升国家治理决策科学化水平。

  助推治理过程的执行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国家治理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很多国家治理的实践表明,即使有再好的治理决策,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治理的目标仍然无法实现。执行问题非常复杂,执行过程是一个公共服务的过程,需直面人民群众,直接服务人民群众。执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反映民情、符合民意的重大决策。对于这些重大决策,人民群众是赞成的、支持的。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党政机关和干部还存在着某些不满意的地方。很多研究表明,这些不满意更多地源于有关决策的执行层面。因此,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抓好执行工作非常重要。国家治理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的现代化,不但事关治理目标的实现与否,而且还涉及治理成本与效率、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推进国家治理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在完善国家治理执行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执行能力中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学会并善于运用电子政务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一,建立民生领域的统一信息平台。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应把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服务效率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落到实处。第二,实施“互联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公共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地缘辽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仍然存在,致使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而“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应用,为我们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此,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使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弥补城乡及地域差距。第三,助推2020年脱贫攻坚的实现。借助互联网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使更多困难群众也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助推治理过程的监督现代化

  监督是治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系统,那么,监督体系则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样,监督能力也是整个治理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活动中,监督子系统和监督活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提高治理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强化治理过程中的监督,而且防止治理者滥用公共权力、贪污腐败更需要加强监督。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既包括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如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又包括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如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为了实现对治理过程的有效监督,不但需要一个科学的监督体系,还需要加强监督能力建设,这既包括内部机制的监督能力建设,也包括外部机制的监督能力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为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第一,信息化为监督者行使自己的权力提供了新的渠道。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发展以来,有关政务信息的公开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干部的意见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个别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网上举报。第二,信息化使监督者的监督更有效。互联网为政务信息的公开、人民监督意见的表达和对个别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网上举报,不但为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而且比互联网出现之前更透明,影响范围更大更广,更能引起有关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重视。第三,信息化极大地降低了监督参与者的成本。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参与途径,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参与成本,使更大范围的参与监督成为可能。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认识互联网对于创新监督机制的重要意义,自觉接受互联网的监督,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不仅要欢迎,而且应认真研究和吸取,让互联网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这也是互联网对于创新监督机制的价值所在。(任晓刚 郭广生)


      附:国脉,是领先的大数据治理和数字政府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平台+数据+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数据基因和水巢DIPS两大系列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信息中心、大数据局、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20余家分支机构、5大技术研发基地,服务客户2000余家,执行项目5000余个,连续多年开展中国政府网站、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营商环境等公益评估评选活动。被业界誉为中国信息化民间智库知名品牌、电子政务优选咨询机构,国内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创智慧城市、数据治理、互联网+政务评价体系,首推数据资产普查、全口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标准化、数源确认与供需对接、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营商通等产品,信息资源编目、公共数据普查等业务全国占有率和影响力名居榜首。

  福利大放送:《数字政府周刊》、《数字政府白皮书2.0》、《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研究报告》、《首届(2018)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可通过电子政务智库公众号及微店在线购买,欢迎订购。

blob.png

微信扫一扫即可购买!

责任编辑:qinpeng